论新形势下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
来源: 姚明明 许卫平
2002-11-13
普通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1.观念落后,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客观环境的制约,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味地听从领导安排,工作缺乏主动性,更谈不上监督了。
2.重生产经营,轻理财
企业领导中,生产型、技术型居多,经营管理型甚少,他们的财务管理意识并不强,认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是靠生产(经营)出来的,和财务管理没有太大关系,对加强财务管理的意识淡薄,财务工作的重视度、关心度不够。
3.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息失真
“二则一法”出台后,企业内部建立起相应的经济责任制,但多层次的管理,使财务权力分散,内部监控名存实亡。一些企业基础管理薄弱,原始记录、定额管理、台账等不健全不完善。一些企业还使用手工记账,即便是使用微机操作,也只是输入凭证、汇总凭证、电子记账和自动出报表,计算机处理信息迅速准确的优势没有充分有效地发挥。
4.财务人员素质低
目前会计从业人员中,受过大学专业教育的只有10%左右,高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趋于老化,新毕业的学生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经验有待于提高。一些财务人员记死账,死记账,与经营部门的分歧越来越大。
二、职能的转变
企业要改善财务现状,就必须转变其财务职能,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加强服务与监督。
1.参与生产经营决策,搞好服务
市场经济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追求利润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首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内部各管理部门从不同角度着手,为生产经营活动出谋划策。财会人员为领导随时提供决策所需的价格、成本、利润等综合性指标。因此,财会人员必须积极参与经营,了解情况,为企业领导预测、决策、分析、控制搞好服务。
2.全面核算、加大监督力度
通过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规章制度约束企业的经营活动。会计工作贯穿于经济活动始末,会计核算也应该从头着手。比如:财务人员如果参与经济合同的签订,会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心中有数,对拨付款、经营进度、执行结果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不致于出现无计划拨款、经营不合理等行为。
3.由服务监督型转为管理型
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的职能已由服务监督型上升到管理型,在企业管理中起到中心作用。
三、新体制下,企业如何加强财务管理
1.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人员素质关系到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财务人员地位是否真正提高,为此,企业必须有一大批“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来充分发挥企业财务核算、监督、预测、决策、控制的作用。
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应掌握电算化操作技能,掌握相关行业的政策,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密切相联,面对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依据自身优势主动参与经营,调查研究,搞好经济活动分析,当好领导的参谋与助手。
2.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
企业在设置财务机构时,可以对财务人员集中管理,集中培训,采用类似“财务公司”的管理形式。根据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需要在内部设定二级机构,作为“财务公司”的派出机构,“财务公司”对财务人员实行“委派制”,在行政上和业务上垂直管理,包括人事任免、工资奖金发放、业务技术培训、考核、职称评定等。
确定财务岗位职责后,可对全体财务人员(必要时面对社会)统一竞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录用。对到岗财会人员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训,提高全员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力,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
3.更新观念,领导重视
要树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领导的重视是关健。领导要转变观念,用市场经济的新观念取代计划经济的旧观念,用事先算账的新思路取代事后算账的旧思路,用经营效益型新想法取代生产效益型的旧想法。要带头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规章制度,支持财务工作,尊重财务人员,使企业上下自觉形成一种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氛围。
4.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办法
会计准则发布后,企业具体的会计核算办法、财务管理办法应由企业自主决定。为加强内部核算管理,企业应在投资管理、筹资管理、成本费用控制、价格管理等方面,根据国家政策与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内部会计政策和管理办法。如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设专职内审人员定期与不定期检查财务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观念落后,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客观环境的制约,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味地听从领导安排,工作缺乏主动性,更谈不上监督了。
2.重生产经营,轻理财
企业领导中,生产型、技术型居多,经营管理型甚少,他们的财务管理意识并不强,认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是靠生产(经营)出来的,和财务管理没有太大关系,对加强财务管理的意识淡薄,财务工作的重视度、关心度不够。
3.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息失真
“二则一法”出台后,企业内部建立起相应的经济责任制,但多层次的管理,使财务权力分散,内部监控名存实亡。一些企业基础管理薄弱,原始记录、定额管理、台账等不健全不完善。一些企业还使用手工记账,即便是使用微机操作,也只是输入凭证、汇总凭证、电子记账和自动出报表,计算机处理信息迅速准确的优势没有充分有效地发挥。
4.财务人员素质低
目前会计从业人员中,受过大学专业教育的只有10%左右,高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趋于老化,新毕业的学生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经验有待于提高。一些财务人员记死账,死记账,与经营部门的分歧越来越大。
二、职能的转变
企业要改善财务现状,就必须转变其财务职能,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加强服务与监督。
1.参与生产经营决策,搞好服务
市场经济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追求利润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首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内部各管理部门从不同角度着手,为生产经营活动出谋划策。财会人员为领导随时提供决策所需的价格、成本、利润等综合性指标。因此,财会人员必须积极参与经营,了解情况,为企业领导预测、决策、分析、控制搞好服务。
2.全面核算、加大监督力度
通过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规章制度约束企业的经营活动。会计工作贯穿于经济活动始末,会计核算也应该从头着手。比如:财务人员如果参与经济合同的签订,会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心中有数,对拨付款、经营进度、执行结果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不致于出现无计划拨款、经营不合理等行为。
3.由服务监督型转为管理型
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的职能已由服务监督型上升到管理型,在企业管理中起到中心作用。
三、新体制下,企业如何加强财务管理
1.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人员素质关系到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财务人员地位是否真正提高,为此,企业必须有一大批“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来充分发挥企业财务核算、监督、预测、决策、控制的作用。
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应掌握电算化操作技能,掌握相关行业的政策,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密切相联,面对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依据自身优势主动参与经营,调查研究,搞好经济活动分析,当好领导的参谋与助手。
2.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
企业在设置财务机构时,可以对财务人员集中管理,集中培训,采用类似“财务公司”的管理形式。根据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需要在内部设定二级机构,作为“财务公司”的派出机构,“财务公司”对财务人员实行“委派制”,在行政上和业务上垂直管理,包括人事任免、工资奖金发放、业务技术培训、考核、职称评定等。
确定财务岗位职责后,可对全体财务人员(必要时面对社会)统一竞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录用。对到岗财会人员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训,提高全员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力,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
3.更新观念,领导重视
要树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领导的重视是关健。领导要转变观念,用市场经济的新观念取代计划经济的旧观念,用事先算账的新思路取代事后算账的旧思路,用经营效益型新想法取代生产效益型的旧想法。要带头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规章制度,支持财务工作,尊重财务人员,使企业上下自觉形成一种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氛围。
4.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办法
会计准则发布后,企业具体的会计核算办法、财务管理办法应由企业自主决定。为加强内部核算管理,企业应在投资管理、筹资管理、成本费用控制、价格管理等方面,根据国家政策与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内部会计政策和管理办法。如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设专职内审人员定期与不定期检查财务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