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管理中弹性原则的应用
一、企业财务管理弹性原则存在的理论依据
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内在的适应变化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市场信号的引导来实现的。市场信号包括价格、利率、汇率、证券指数等。由于供求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价格、利率、汇率和证券指数等也在不断变化着。正是通过这种变动,从而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以实现市场供求平衡。企业只有适应这种变动或自觉遵从这种引导,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企业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信号或市场供求,必须使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或可调整性,即通常所说的弹性。弹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考虑市场变动的可能性,留有合理的伸缩余地,以便当市场出现变动时企业可以随时、自动地作出调整。
当然,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复杂、市场多变、企业缺乏充分的控制能力,也是企业确定财务管理弹性原则的主要依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境界,因而在财务管理中可能会出现失误;加之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都是企业对未来的一种大致的规划,不可能完全准确。所有这些,都要求企业在各项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中保持可调节的余地。
二、弹性原则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财务预算应有弹性。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尽可能地编制弹性预算,也就是说,企业在不能准确预测业务量发生水平的情况下,根据本量利之间有规律的数量关系,按照一系列业务量水平编制具有一定伸缩性的预算。弹性预算是相对固定预算而言的。固定预算是根据预算期内某一特定业务量编制的,不考虑业务量发生变化的可能性,一旦实际业务量与预算业务量发生较大偏差,预算便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可见,弹性预算可弥补固定预算的不足。二是现金预算要留有余地,不能满打满算。现金预算是在销售预测和一系列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制定的。由于对销售的预测和应收账款的回收都很难做到与将来发生的情况一致,当销售量和收款、付款的期限、数额超出或低于预测值时,现金预算中的收入和支出会发生变化,现金预算值也会在某一范围内发生变动。因此,现金预算应有一定的弹性。
2.资本结构应有弹性。资本结构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是筹资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资本结构应有弹性,是指企业进行资本结构调整时对原有结构应保持适当的灵活性。资本结构弹性应当包括期限弹性、转换弹性和转让弹性三方面内容。其中,期限弹性针对负债筹资方式是否具有展期性、提前收兑性而言;转换弹性针对负债与负债之间、负债与资本之间、资本与资本之间是否具有可转换性而言;转让弹性是指企业通过发行有价证券筹集资金,针对有价证券能否在市场上交易、转让而言。如企业可通过证券市场购回自己已发行的股票以减少自有资金总额,或购回已发行的债券以降低资产负债率等。当企业原资本结构具有较好弹性时,就能为资本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可能,说明企业筹资效果较好;反之,当弹性不足时,资本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就变得相当困难。可以说,弹性是否适宜是衡量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志之一。
3.投资应有弹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投资规模、经营结构和投资结构都必须相机调整,调整的前提就是投资应有弹性。投资弹性应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规模弹性。投资企业必须根据自身资金的可供能力、投资效益或市场供求状况,调整投资规模,即要么收缩要么扩张。二是结构弹性。投资企业必须根据市场风险或市场价格的变动,对现有投资结构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只有在投资结构具有弹性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企业在投资中必须考虑将弹性投资和固定投资相结合。固定投资是指期限较长,不易转换、收回的投资。如果企业全部采用固定投资,投资的存量结构调整就十分困难,从而影响投资结构的调整;如果企业采用一部分可转换投资,投资的存量结构调整就变得较为容易。一般来说,弹性投资以金融投资为主,也可以把立即收回的投资作为弹性投资。弹性投资的多少决定了投资存量结构的可调整程度或可变动程度。如果投资中保持一定的可转换债券和可收兑债券,显然有利于投资结构的调整。
4.营运资金管理应有弹性。弹性原则在营运资金管理中的应用,较典型的例子便是对现金、存货应留有一定的保险储备。企业预计的现金需要量一般是指正常情况下的需要量,但有许多意外事件会影响企业现金的收入与支出。持有一定的保险储备,便可使企业更好地应付这些意外事件的发生。对于存货来说,每日需要量可能发生变化,交货时间也可能发生变化。按照某一订货批量和再订货点发出订单后,如果需求增大或送货延迟,就会发生缺货或供货中断现象。为防止由此造成的损失,企业就需要多储备一些存货,以备应急之需,称为存货保险储备,或称存货安全存量。这些存货在正常情况下不动用,只有当存货过量使用或送货延迟时才动用。
5.利润分配应有弹性。利润分配的弹性体现在分配数量和分配政策两个方面上。首先,在分配数量上,不能“吃光用光”,应该以丰补歉,除按规定提取盈余公积外,适当地保留一部分未分配利润。其次,在分配政策上,尽量选择易于调整利润分配数额的政策。以股份制企业为例,在符合中国证券会关于股利分配政策的前提下,一般只派发适度现金股利,而主要采用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它的灵活性较大,对那些利润水平在各年之间浮动较大的企业来说,的确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股利分配政策。当企业盈利较少或投资所需资金较多时,可维持较低的、设定的股利;当盈利有较大幅度增加时,则加付额外股利。这种分配政策既能保持股利的稳定性,又能实现股利与盈余之间较好的配合。
三、弹性原则在具体应用中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1.企业适应财务环境的能力。企业适应财务环境的能力越强,弹性就越小;企业适应财务环境的能力越差,弹性就应越大。
2.不利事件出现可能性的大小。不利事件出现的可能性越小,弹性也越小;不利事件出现的可能性越大,弹性就越大。
3.企业愿意承担的风险。企业如果愿意承担比较大的风险,则可留有较小的弹性;企业如果不愿意承担风险,则必须留有较大的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