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审计研讨会综述
2004年10月26日至27日,中国审计学会与厦门大学会计系、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效益审计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近40篇,经过中国审计学会学术委员会评审,确定26篇论文在这次会议上交流。中国审计学会和厦门大学的有关领导、学会理事和专家、教授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审计学会吕培俭会长主持了研讨会开幕式,翟熙贵副会长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效益审计是对我国审计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课题。由于新中国审计的历史还比较短,二十年来,尽管我们对效益审计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探索,但效益审计的范围和数量还很有限,实践经验不足,对效益审计的一些基本规律还有待于进一步摸索,效益审计的一些理论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探讨。在研讨会的开幕式上,厦门大学朱崇实校长、福建省审计厅王光远副厅长、厦门市审计局沈永贵局长、厦门大学会计系陈汉文主任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会议结束时,中国审计学会罗进新副会长对此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说,这次会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对效益审计的研究任务还远未完成。他还宣读了他与吕培俭会长共同撰写的论文。他们在论文中首先回顾了我国效益审计的发展历程,提出开展效益审计是今后审计机关的要务。论文强调,效益审计应当注重宏观效益,因为宏观效益比微观效益范围大,层次高,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因此,讲求宏观效益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效益审计中,应该将国家资金和社会资金管理部门的效益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围绕重大宏观调控措施的效益开展审计,评价微观效益应该服从宏观效益的要求,从而达到在效益审计中注重宏观效益的目的。
在此次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围绕我国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的意义、原则、目标、内容和范围、效益审计的程序和方法、效益审计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研讨会还聘请张龙平、蔡春、张蕊、张继勋、余玉苗、张立民、崔振龙等教授和专家对论文进行了点评。与会同志在研讨交流中畅所欲言,相互启发,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我国开展效益审计的意义、现状和对策
自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要开展效益审计以来,广大审计人员对我国开展效益审计意义的认识不断深入。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我国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对于我国政府审计实现现代化,更好地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代表们还在深入分析目前我国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开展效益审计的对策建议。
山东省审计厅的王国华在论文中从下列5个方面论述了当前我国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的必要性。他认为,法定的审计监督职能作用,为开展效益审计奠定了基础条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要求,呼唤着效益审计保驾护航;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需要效益审计提供决策依据;经济管理体制的缺陷,需要审计揭示;庞大的审计信息资源,为开展宏观效益审计创造了优势条件。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的胡继荣、包华瑜在论文中提出,效益审计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和目标,适应了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门提高管理效率,有效使用纳税人资金,这就客观上要求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加强对政府活动有效性的监督检查。
与会同志对我国开展效益审计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评估和分析。吕文基、王会金、孔金华在他们的课题研究报告中提出,效益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经济效益审计到强调政府效益审计的发展变化。他们认为,当前我国审计机关开展的一些行业性经济效益审计、审计调查型的效益审计、专项资金效益审计、政府采购审计、移民资金审计、机场建设审计、尤其是开展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就是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效益审计的内容。兰州商学院杨肃昌、英国加的夫大学的肖泽忠则认为,当前效益审计总体上尚未在我国审计机关真正开展起来。目前的那种在专项资金审计中通过以揭露和查处损失浪费来促使人们提高资金效益的审计,严格说仍然是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性质的,仍是财务审计致力要解决的问题,是财务审计职能作用的延伸。
与会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目前在我国开展效益审计存在缺乏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效益审计的要求、缺乏明确的法律授权、缺乏效益审计准则等问题和困难。江西审计厅课题组认为,我国开展效益审计目前可能遇到的难题和问题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效益审计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审计人员习惯于查几个问题、查几个案件,即使在某些有效益审计特征的审计事项往往也是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基础上,循着一种违规即不效益的简单思维而就事论事,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效益审计。二是理论支持力度不足。我国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总体较为零散,深度不够,对实践指导不足,更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框架和规范的操作指南。三是资源受限存有困难,审计机关的独立地位、法制建设、规范程度、人员素质、技术配备和经费支持等方面资源状况,都可能制约效益审计的发展。尤其是效益审计的法律支持问题、制度建设问题、取证方法问题、评价标准问题以及责任界定问题等,都是效益审计亟待解决的问题。四是环境影响增加了开展效益审计的难度,在会计资料和统计数据存有虚假和水份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开展效益审计要花大量的精力来确认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增加了效益审计的难度。
针对目前存在的困难,北京审计学会的张彦军认为要统一认识,作好规划,同时注意培养人才,要选好效益审计项目进行试点,借鉴国内外经验,探索有效的效益审计模式。审计署郑州特派办的高伟在论文中系统介绍和借鉴了澳大利亚审计署的绩效审计后,提出我国政府效益审计发展中需要解决3个问题:一是要有立法的充分保障;二是在审计机关内部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三是尽快落实规划中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山东省审计厅的王国华提出要建立立体型效益审计模式,就是以微观真实、合法性审计为基础,审计调查为辅助,而进行的微观的、专业系统的、区域的和综合性的经济活动和资源利用情况效益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评价体系。北京工商大学的张以宽在论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开展效益审计需要解决4个问题:一是开展效益审计的研究,提高认识,扩大宣传;二是制定效益审计的法规;三是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扩大对外合作;四是做好各种审计项目的衔接,避免重复审计。西南财经大学的陈晓媛通过对国际上绩效审计进行比较之后提出,我国效益审计应该与财务审计相结合进行,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开展政府效益审计。山东经济学院的毕秀玲在论文中提出,财政投资效益审计的有效开展,需要配套机制的保障和相关部门的配合。财政投资效益审计可以由易到难顺次开展,即由审计财政投资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到审计财政投资的流向、用途和效益,再到审计财政投资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最终实现对财政投资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和监督。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课题组认为,我国的效益审计应增加对国家及各部门各地方的政策制度的评价,应突出如何对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执行情况以及政策制定本身进行评价。
二、关于效益审计的发展基础及其与财务审计的不同
效益审计作为现代政府审计的一种业务类型,与其他审计业务一样,其产生和发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效益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受托责任关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东省审计学会联合课题组在课题研究报告中分析了效益审计发展的动因,他们认为,对于效益审计的发展来说,受托经济责任理论是理论动力,公共支出规模的扩展是经济动力,政府治理理论的发展是政治动力,政府审计追求自身发展是内在动力。江西审计厅课题组认为,效益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受社会公众和纳税人的委托,对政府及其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管理和使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独立进行审计监督。效益审计的理论基础是“新公共管理理论”。效益审计是对公共资源管理和使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履行职责过程中的责任审计。新公共管理和效益审计本质上都强调对绩效和责任的关注,两者联系密切。他们认为效益审计具有审计本质的现代性、审计形态的多样性、审计目标的宏观性、评价依据的双重性、成果运用的广泛性等特征。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刘明辉、徐正刚对新公共管理背景下的效益审计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是一个公共行政模式由权力至上发展到责任至上的进化历程,其核心特征是对政府责任的高度关注,极大地推动了效益审计的发展。同时,新公共管理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重视推动了这方面的理论研究、经验积累、人才培养,这为效益审计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对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进行区别,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效益审计非常重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效益审计和财务审计在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评价标准、审计方法、审计的作用等很多方面都存在不同。吕文基、王会金、孔金华在论文中提出,与财务审计相比,效益审计具有内容广泛深远、审计对象的间接性、衡量标准的针对性与灵活性、审计方法的综合性、审计结论的建设性、被审计对象效益的滞后性、对审计人员要求更高等特点。中国审计学会的杨树滋论述了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在审计方式方面存在的3点差别:一是财务审计有全面和专项审计,定期和临时审计,现场和送达审计等方式;效益审计都可应用,但无论就单位、部门、地区或全国来看,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多,全面审计少;从时期看,年度审计(或常采用几年一次的轮回审计)少,不定期的审计项目多;从审计地点看,现场进行检查、取证、分析的方式多,以书面资料或电子数据实施的送达审计少。二是财务审计大多是对单位或部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计,处于微观性质,即使发现普遍的问题需在多个单位检查、取证以形成宏观性的结论和建议,其事项较少。效益审计除进行微观性的审计外,还侧重于全国、地区、行业范围内具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三是财务审计主要是事后审计,而效益审计还有事前、事中和后续审计。
三、关于效益审计的原则、目标和内容
效益审计的原则、目标、职能、内容和范围等一般问题的界定,直接影响了我们对效益审计其他问题的探讨,所以效益审计的一般问题是本次研讨会讨论的热点之一。
关于效益审计的原则问题,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东省审计学会联合课题组认为效益审计的一般原则包括5个,即质量保证计划原则、独立性原则、专家知识原则、灵活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军事经济学院的肖文八、罗坚认为军事经济效益审计应该坚持系统性、综合性、重点性、创新性等4项原则。
关于效益审计的目标问题,吕文基、王会金、孔金华认为,效益审计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政府和公共机构的管理绩效,具体目标包括3个方面,一是为立法机构和政府提供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经济、高效或有效执行有关政策、有关财政财务和资源管理绩效的独立的信息、咨询和建议。二是确定被审计者的公共经济责任,并为完善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提出建议。三是确定并分析显示政府项目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被审计单位或者政府部门整体改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军事经济学院的肖文八、罗坚认为,军事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目标定位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直接目标是军事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终极目标是为决策者和管理者提出相关审计建议以促进军事经济效益的提高,降低军事经济管理和运行的风险。
关于效益审计的职能问题,与会代表有不同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效益审计的职能仍是监督,有的学者则认为是评价。广西财经学院、广西审计厅科研所联合课题组在他们的论文中详细阐述了效益审计的职能问题。他们认为,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有关的业务经营活动处于经济与有效方式的程度进行的综合、系统审查、分析和评价活动。效益审计的职能是评价和鉴证,即对被审计单位或事项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和鉴定。效益审计也有经济监督职能,但由于效益审计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审计的目的已经不仅是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而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因此效益审计的基本职能是评价和鉴证。效益审计的评价职能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社会和其他活动的审核、检查和分析,对被审计单位或审计事项的合理性、有效性、经济性和环保性作出鉴定,促使被审计单位优化资源的配置和整合,不断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效益审计的鉴证职能是评价职能的进一步延伸,是指在评价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效益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时效性作出的鉴别和证明,通过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审计证明,为相关的部门、单位或其他法人进行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关于效益审计的内容和范围问题,吕文基、王会金、孔金华在课题报告中提出,现阶段我国政府效益审计的范围应是那些群众关心、政府关注、社会影响大、财政投入大的项目。主要包括:对公共财政支出、中央补助地方专项支出、重点资金的审计;公共投资的绩效审计;金融绩效审计;政府采购审计;环境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署郑州特派办的高伟认为,效益审计的范围可以是部门、单位管理活动的任何方面,而不限于财政财务收支方面。效益审计的内容可以是一个政府部门或单位管理活动的某个方面,也可以是多个政府部门的同一管理活动。合肥市审计局提交的论文针对政府投资效益审计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政府投资效益审计的内容是指投资效益审计的对象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应该包含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所有技术经济监督工作,主要是决策审计(对项目可行性评价)、概算控制审计(检查建设成本真实性)、管理审计(检查建设管理程序执行的合法、合规性)、决算审计(提高资金节约度)、资产移交及运行审计(建设形成的效益、效果评价)。其中的重点应该是决策审计和资产移交及运行审计。而海南审计厅投资处的邝必清则认为,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的核心内容是工程成本、工期、质量的审计,具体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微观层面包括建设效果审计、项目前期效益审计、项目预算执行效益审计和项目竣工决算及运营效益审计;宏观层面包括经济效益审计、社会效益审计、环境效益审计。军事经济学院的肖文八、罗坚认为,军事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包括4个方面,一是预算、预算外经费收支和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效益审计;二是军队基本建设效益审计,具体包括军队基本建设工作效益、质量、保障、费用审计;三是军用物资效益审计,具体包括军用物资采购、储备、供应、使用的效益审计;四是军事装备系统效益审计,具体包括军事装备系统购置、储备、使用、维修、保障的效益审计。江苏省常州市审计局的曹慧明在论文中分析了建设项目事后审计面临的挑战,提出建设项目跟踪效益审计是更优的选择。他认为,确定建设项目跟踪效益审计的重点需要遵循成本效益、社会需求、审计技能、实际效果、审计风险等原则,根据这几项基本原则,审计机关尤其是市、县(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重点应该是从建设项目正式立项开始到竣工决算的阶段。即重点进行建设项目的经济性和效率性审计。
四、关于效益审计的程序
与效益审计的原则、目标、内容和范围等一般问题不同,效益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属于实务或者操作层面的问题,也是当前审计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
关于效益审计的程序,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效益审计的程序包括选择效益审计项目、进行审前调查、编制审计方案、深入调查、测试、分析与评价,归纳分析审计证据,撰写审计报告等环节或步骤。
与会代表认为,选择和确定效益审计项目,制定效益审计的战略规划和项目计划,对于审计机关的效益审计工作非常重要。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东省审计学会联合课题组在课题研究报告中提出,在效益审计项目的选择中要遵循的原则包括:(1)计划准则与优先审计原则,即在选择效益审计项目时,应当以“计划”作为选择对象的基础,同时考虑到当前现实的社会或工作需要。(2)计划准则与轮回审计原则,已经纳入计划系统的效益审计项目,有的因为受到审计机关人财物的限制,不能对其全部进行审计,但要保证在这一轮回审计范围内对所有项目或单位进行效益审计。(3)计划准则与审前调查原则。效益审计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审计,评价事项千差万别,涉及的范围很广,因此要通过审前调查,进一步明确效益审计项目的可操作性,同时深入了解被审计事项,以便配备审计资源。审计署科研所的课题研究报告认为,审计机关在选择效益审计项目时,应该尽量选择那些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被审计单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其利用和管理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项目。搞好效益审计项目需要一定的人力、财力做保障,然而审计机关的资源是有限的,选择审计项目时,必须充分考虑审计机关的有限的审计资源,尤其是完成审计项目所必需的具备相应知识的审计人员的状况。实际工作中,审计机关应该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效益审计项目。这些因素包括:预计的审计效果、资金规模、管理风险、影响力、审计成本和可操作性等5个因素。选择和确定效益审计项目的过程是,首先,确定可选择的效益审计项目,然后收集有关上述备选效益审计项目的相关信息,并根据收集的相关信息,对于每个备选项目,针对上述应考虑的因素,进行打分,最后对每个项目各个因素的打分结果进行加总、排序,最终确定效益审计项目。
审计署科研所的课题研究报告认为,效益审计的报告过程包括:审计组起草审计报告初稿;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征求意见;审计组修改审计报告,向审计机关复核机构提交审计报告;审计机关复核机构复核审计报告,审计组根据复核意见修改审计报告;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对审计结果进行公告;向政府、人大提出专题报告或专项报告等环节。
五、关于效益审计的方法
关于效益审计的方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李爽和华北电力大学的赵宝柱在其课题研究报告中提出,效益审计方法就是收集能够证明效益评价结论和效益改善建议的证据的方法。效益审计方法的特点包括:(1)一般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效益审计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几乎没有什么限制,可以涉及到与政府有关的各个方面,而且目的各异,不能用一套固定的审计方法来完成不同的效益审计项目,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审计对象和目的设计不同的取证和分析方法。(2)与其他学科方法相融合。审计无法独立发展自己的审计方法体系。从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上看,审计自始至终都是依附在其他项目和学科上的,表现出很强的从属性。效益审计方法的选择越来越外向化,越来越不局限于传统的文件检查和访谈等方法上。其他学者或政府部门使用的评价和调查方法、合理化研究方法等都可以用作审计方法。因此,只要能搞清问题的方法都可以说是审计方法。(3)各种审计方法不独立、往往结合运用。他们在对效益审计方法进行国际比较之后,提出了效益审计的方法体系,即由文件查阅、文件审阅、访谈、二手资料的评价和使用、调查、现场走访、观察、比较、个案资料、借鉴、分析、统计分析、管理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价、固定成本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工程概预算评价、环境分析、体制/运营模式分析、咨询、抽查、财务审计、科学实验等23种方法构成的效益审计方法体系。黑龙江省课题组认为,效益审计的技术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信息收集技术,包括实地观察、面谈、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另一类是信息分析评价技术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统计抽样分析、后评价、其他类型的分析等。海南审计厅投资处的邝必清对于建设项目效益审计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建设项目效益审计中收集审计证据和审计评价所使用的技术方法,除与传统常规审计使用相同的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外,更主要地运用了调查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指标计算法、市场预测法、资料收集法、逻辑框架法、影响效益分析(评价)法、经济效益分析(评价)法、过程系统分析(评价)法等。审计署投资司和京津冀特派员办事处联合提交的论文实务性很强,在对河口2003年清淤工程效益审计实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效益审计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四种,即程序分析法、分析性复核、验证法、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法。军事经济学院的肖文八、罗坚认为军事经济效益审计的技术方法可以分为审计证据收集技术和分析评价技术两大类。其中,审计证据收集技术包括访谈、座谈会、问卷调查、利用专家;分析评价技术包括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层次分析、DEA法等。
六、关于效益审计的评价问题和评价指标体系
效益审计中的评价问题是广大审计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审计界普遍认为开展效益审计的难点之一。与会专家、学者对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选择、评价内容、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和评价过程中应该注意处理好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有的学者还在论文中提出了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问题,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东省审计学会联合课题组认为,审计评价标准的确立至少要满足一致性、客观性、相关性3个原则,其中一致性是指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运用明确的和相对稳定的一系列标准;客观性是指在判断中运用的标准必须是客观的;相关性是指进行判断或提出意见时所运用的标准必须与审计目标紧密相关。广西财经学院、广西审计厅科研所联合课题组认为,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基本来源有:国家有关的法律、规章与制度;组织的相关命令、计划、文件;政府的方针、政策;国际和国家公认的管理实务规范;专业机构的制度和决定;与被审计单位商定的评价被审计事项的系列指标等。
关于审计评价的内容,审计署投资司和京津冀特派员办事处联合提交的论文中详细论述了公益性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评价的内容。他们认为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应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适当性、环境性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关于效益审计评价应遵循的原则,青岛市审计局效益审计课题组提出了8项原则:(1)目标原则。效益审计中要评价被审计单位对目标的实现情况。(2)沟通原则。效益评价最好能由被审计单位依规定的标准及方法,先行自我评价,然后再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这样,可使审计组不会忽略或抹煞被审计者的贡献,并从中得知未能注意到的地方。而被考核者亦可因此获悉什么事情该做,该如何做,并据以改进。这种充分的双向沟通方式,有利于效益审计作用的发挥。(3)客观原则。在进行评价时,常须凭借超然独立的立场,或精湛胜任的能力加以判断。(4)比较原则。评定效益,数字是最佳的衡量工具,但必须有可比较的基准数字资料,通常选择项目预算。(5)责任原则。评价时应首先确定责任的归属。确定责任时则须辨明是否在被审计单位权责范围之内,是否为当事人可控制事项。应当剔除管理当局无法改变的外在影响。(6)对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证据不足、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的事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事项不作评价。(7)先针对存在的问题围绕审计目标进行分阶段评价,以分段评价为主,后综合评价,不能进行总体评价就不评价。(8)效果追求为先,再强化效率问题。审计人员在全面评价效果遇到困难时,通过识别关键的无效率现象,可以预测出效益问题。或者并不对整个效益发表意见,仅仅对检查的事项符合或者不符合标准或者预算表示意见。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张蕊、谢盛纹认为,建立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遵循相关性、综合性和系统性、责任性和可控性、可理解性与可接受性、可操作性与成本效益原则。黑龙江省课题组在论文中提出,效益审计评价中要注意下面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注效益审计中的违法违规问题;二是考虑被审计单位所在地区的经济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等对所评价各项经营指标的完成所产生的影响;三是国家政策的影响;四是注意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对可持续发展风险的揭示。
关于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效益审计项目各有各的特点,难以有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但大家仍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评价指标设计的框架和原则。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东省审计学会联合课题组在课题研究报告中,借用国外政府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认为,效益审计指标的设计也应该遵循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现实性、时限性的原则。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张蕊、谢盛纹认为,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区分被审计单位的不同性质分别设立。吕文基、王会金、孔金华认为,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按照依法监管原则、效率公平稳定原则、整体优化原则、可操作性原则进行设计,具体指标包括财政支出规模(资金配置)效益审计指标体系、财政支出结构效益审计评价指标、公共部门(单位)财政支出效益审计评价指标3类。江西审计厅课题组认为财政资金效益审计具体评价指标主要有四类:一是总体评价类指标,包括审计的项目资金,有关国家方针政策规定、财政法规规定、预期任务目标、社会评议反映、内部控制评价等。通过这类指标的审核和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或项目是否实现预期目标,评价财政资金的总体绩效;二是综合资源类指标,包括人力资源和相关的自然资源、能源等,通过审核和分析综合资源的利用和消耗情况,判断被审计单位完成项目的工作效率高低,评价财政资金管理的效率性和资金的节约度;三是资金投入类指标,包括项目资金的预决算、资金投入率、资金节约率、完成单位工作量资金率等,通过审计和分析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判断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资金使用是否节约和有效,是否存在严重损失浪费,评价财政资金投入的经济性;四是实物形态类指标,主要通过实施地考察和查阅完成项目的验收报告,对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判断项目完成的质量和取得的效果,评价被审计单位完成该项目的效果性。重庆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的汤亚莉认为,为实现企业效益审计的立体化和全面化,应该结合运用经济附加值和平衡记分卡两种方法,建立一个既考虑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结合、又考虑短期指标与长期指标结合的增值平衡分析系统。她的一些观点对于政府财政资金效益审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七、关于效益审计结果的表达方式与后续跟踪检查
效益审计结果表达的方式和后续跟踪检查是本次研讨会讨论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关于效益审计结果的表达方式,海南审计厅投资处的邝必清针对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结果的表达方式,可以根据效益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下列三种格式之一进行表达:(1)进行传统常规审计兼现代效益审计时,投资效益审计结果作为审计报告的一部分来表达;(2)以投资效益审计为重点时,投资效益审计结果作为审计报告的附件单独表达;(3)独立进行投资效益审计时,审计报告的内容是单独的审计报告格式。审计署科研所的课题研究报告提出,报告审计结果并对审计结论和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后续跟踪,直接关系到效益审计项目发挥作用的程度。效益审计报告一般包括内容摘要、被审计事项的背景、审计实施情况、审计评价意见或结论、审计发现的情况、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及处理处罚意见、建议和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对特别规定的或保密信息的报告等一些内容。其中“审计实施情况”的内容包括:审计的依据、审计的目标、范围、审计起迄时间、采用的审计评价标准和审计方法、遵循审计准则的情况、被审计单位的责任。“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的内容包括: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看法;审计组采纳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并对审计报告的修改情况;审计机关不同意被审计单位意见的理由。“对特别规定的或保密信息的报告”是指在效益审计过程中,有些信息是禁止公开披露的,而只允许向特定的人员发送,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报告中就应该说明未披露信息的性质以及不允许披露的依据。
关于后续跟踪检查问题,多数会议代表注意到了审计建议的采纳和落实情况。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东省审计学会联合课题组提出了建立审计回访制度的建议,他们认为,效益审计不同于合法性审计,其最终目的在于帮助被审计对象提高工作效率、效果,节约经济资源,审计建议的执行还需要审计机关自己监督。效益审计后对被审对象的回访,对强化效益审计效果极为重要。效益审计工作回访中应关注的问题有4个方面:一是采用多种回访方式,其中必须包括实地座谈、观察和利用回访调查表等方法,获取被审计单位对效益审计报告中所提建议的采纳和执行情况;二是比较效益审计后和效益审计前被审计单位的改善情况和预期改善目标的差异,并要求被审计单位说明原因;三是要编制正式的审计回访报告,作为原效益审计报告的后续文件予以披露,向社会公众说明原被审计单位对效益审计报告中所提建议的执行状况,绩效是否得到改善;四是建立定期回访制度。对于一个审计项目,在公布效益审计报告间隔一段时间后,应就其改善情况进行回访。回访后,如果考虑了特定环境变化因素后仍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还需要做第二次回访,总之,需要不断跟踪效益审计项目的绩效改善情况,做到“审计一个”、“帮助一个”、“提高一个”。审计署科研所的课题研究报告认为,后续跟踪检查是对审计项目的效果和质量进行的跟踪检查。后续跟踪检查对于发挥效益审计的作用,实现效益审计的价值,以及促进审计机关不断加强审计管理,提高审计质量等都十分重要。后续跟踪检查的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审计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即检查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结论和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管理,增强责任感,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和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二是对审计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即对审计项目的质量进行事后的检查和评价,以便总结审计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水平。对于审计效果的后续跟踪检查,主要是对审计决定和建议的落实、采纳情况进行检查。对审计效果的后续跟踪检查可以通过随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活动、桌面复核、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后续跟踪审计等三种方式进行。
这次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其他观点,在一篇有限的综述中无法对这些观点作出一一概括和介绍。从总体上看,这次研讨会讨论的问题比较集中,也比较务实,没有局限在一般化地谈论效益审计的意义和概念,或者泛泛地介绍国外效益审计的一般做法,而是立足于我国的实际,集中回答了当前我国开展效益审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务问题,这对于推动效益审计在我国的广泛开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相信,通过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努力,中国特色的效益审计制度必将日益完善,审计监督必将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