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风险防范控制
来源:
2005-11-21
普通
内部审计风险客观存在,无法回避,而且贯穿于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但通过不断探索,积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可以将其控制在较低的程度和水平。
1、严格遵守内审的各种《规定》、《准则》和《规范》,防范审计风险。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自2003年5月1日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开始实施。根据此《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发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十几个具体准则并已实施。《规定》、《准则》和《规范》的实施使内部审计有章可循,这是内部审计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严格遵守《规定》、《准则》、《规范》,对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控制内部审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在保证独立性与权威性的基础上,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管理。要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安排、业务经费上切实予以保证,这是搞好内部审计的必要条件。我们的内部审计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要逐步实现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最高管理者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独立于各职能部门,发挥其权威性。在此基础上,要建立一套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管理系统。一是全面严格执行内部审计的《规定》、《准则》、《规范》及有关政策和制度。特别是在审计方案的制定、证据的收集、报告的撰写等环节上进行深化和细化,加大检查和复核力度。这样,项目的审计质量有了基本保证,审计风险就会得到较好的防范与控制。二是围绕审计作业实施建立组织管理制度。主要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标准以及监督制度、检查制度、复核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增加内审机构自我保护和约束机制,不断强化审计风险意识。三是要建立更为具体的审计质量考核评价体系。设立考评指标,对审计小组和参审人员的工作业绩、项目审计质量进行考评。根据考评结果,进行奖励和惩罚,并有针对性地对项目及人员安排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减少差错的出现,从而减少内部审计风险。
3、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防范和控制内部审计风险。其措施是:(1)使用以制度基础审计方法为核心,兼容抽样审计法与详细审计法的审计方法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组织业务的复杂化和内部管理的科学化,其内部控制越来越健全和有效,进而就更多地需要使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运用制度基础审计确定重点,对审计重点采取详细审计,增加审计证据数量,减少失误和差错;对非审计重点采取抽样审计法,确定合理的样本量,作出审计判断和结论。这样,克服了传统的、单一的审计方法的缺点,推动和促进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使审计主客体之间良性互动,达到既提高审计效率,又防范和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目的。(2)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当前,要大力开发和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迅速提高内审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开发设计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建立审计作业平台。以审计方法的创新,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4、全面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内审队伍建设。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学识、工作经验、执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这些对审计工作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要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就要有一批合格的、胜任的、高素质的内审人员。加强内审队伍建设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建立职业准入制度和从业资格制度,对进入内审机构的人员要严格把关,要求从业人员取得和具有与其工作相适应的专业资格,确保内审人员达到履行其职责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2)建立内审人员职业教育和后续教育制度,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针对工作需要,系统地、有计划地组织各层次的业务培训。(3)建立内审人员待遇和晋升制度。由于对内审人员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就要制定政策保证内审人员待遇的提高不低于或高于其他部门。晋升制度也要明确执行,这样才能保证内审队伍的稳定和不断壮大发展。加强内审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内审人才,是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1、严格遵守内审的各种《规定》、《准则》和《规范》,防范审计风险。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自2003年5月1日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开始实施。根据此《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发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十几个具体准则并已实施。《规定》、《准则》和《规范》的实施使内部审计有章可循,这是内部审计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严格遵守《规定》、《准则》、《规范》,对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控制内部审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在保证独立性与权威性的基础上,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管理。要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安排、业务经费上切实予以保证,这是搞好内部审计的必要条件。我们的内部审计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要逐步实现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最高管理者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独立于各职能部门,发挥其权威性。在此基础上,要建立一套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管理系统。一是全面严格执行内部审计的《规定》、《准则》、《规范》及有关政策和制度。特别是在审计方案的制定、证据的收集、报告的撰写等环节上进行深化和细化,加大检查和复核力度。这样,项目的审计质量有了基本保证,审计风险就会得到较好的防范与控制。二是围绕审计作业实施建立组织管理制度。主要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标准以及监督制度、检查制度、复核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增加内审机构自我保护和约束机制,不断强化审计风险意识。三是要建立更为具体的审计质量考核评价体系。设立考评指标,对审计小组和参审人员的工作业绩、项目审计质量进行考评。根据考评结果,进行奖励和惩罚,并有针对性地对项目及人员安排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减少差错的出现,从而减少内部审计风险。
3、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防范和控制内部审计风险。其措施是:(1)使用以制度基础审计方法为核心,兼容抽样审计法与详细审计法的审计方法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组织业务的复杂化和内部管理的科学化,其内部控制越来越健全和有效,进而就更多地需要使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运用制度基础审计确定重点,对审计重点采取详细审计,增加审计证据数量,减少失误和差错;对非审计重点采取抽样审计法,确定合理的样本量,作出审计判断和结论。这样,克服了传统的、单一的审计方法的缺点,推动和促进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使审计主客体之间良性互动,达到既提高审计效率,又防范和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目的。(2)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当前,要大力开发和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迅速提高内审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开发设计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建立审计作业平台。以审计方法的创新,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4、全面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内审队伍建设。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学识、工作经验、执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这些对审计工作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要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就要有一批合格的、胜任的、高素质的内审人员。加强内审队伍建设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建立职业准入制度和从业资格制度,对进入内审机构的人员要严格把关,要求从业人员取得和具有与其工作相适应的专业资格,确保内审人员达到履行其职责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2)建立内审人员职业教育和后续教育制度,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针对工作需要,系统地、有计划地组织各层次的业务培训。(3)建立内审人员待遇和晋升制度。由于对内审人员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就要制定政策保证内审人员待遇的提高不低于或高于其他部门。晋升制度也要明确执行,这样才能保证内审队伍的稳定和不断壮大发展。加强内审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内审人才,是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