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电子化与中央银行内部审计
来源: 金融时报·赵秀梅 华彦勇
2003-05-07
普通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广泛应用到中央银行的各项业务之中。《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全国电子联行到县业务》、《国家金库核算系统》、《全国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等业务系统在中央银行各业务部门的运行,标志着中央银行已基本上实现了金融业务处理自动化、金融服务电子化、金融管理网络化。中央银行金融电子化框架的构成,对中央银行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金融电子化的要求。
1、现行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不适应中央银行业务发展的要求。现行的现场审计技术和方法,只能完成对输入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原始文件和打印出的业务账簿、报表等有形资料进行审计,而无法完成对储存在软盘或硬盘上的业务数据库等无形资料进行审计,由此造成了审计的片面性。
2、现行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不适应中央银行内控制度变化的要求。随着中央银行金融电子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央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在不断地更新,原来某些一成不变的、机械僵化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被赋予了新的内容,由计算机代替手工完成的业务运行系统操作过程的系统性、严密性和完整性的提高,业务部门各重要岗位、各个业务环节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的形成,标志着一种贯穿于核算与监督全过程的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动态内控机制逐步形成。这种动态内控机制的形成,必然要求有相应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与之相适应,这是现行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无法完成的。
3、金融电子化的发展对中央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在:熟悉单项业务的人员较多,具有综合素质的人员较少;熟悉传统会计业务的人员较多,掌握中央银行新业务的较少;熟悉传统操作技术的人员较多,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人员较少。
中央银行金融电子化的飞速发展,给中央银行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在加大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力度的同时,改变传统的中央银行内部审计的职能与方式,确保中央银行资金安全。随着金融电子化的广泛应用,贯穿于中央银行核算与监督全过程的动态内控机制已经形成,必然要求中央银行内部审计的职能应由传统的查漏补缺转向注重风险监督,要求内部审计的方式由传统的事后监督转向实时的事中监督,将工作重点放在金融风险的防范、保障金融业务的正常运行和资金安全上,确保内部审计能及时、准确地发展和预警风险。
2、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高审计质量。将现代计算机技术充分运用于中央银行内部审计中,一是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二是可以提高审计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三是可以帮助内审人员扩展审计的范围,即不仅可以对原始凭证、打印的报表等有形资料进行审计,还可以对储存在磁介质上的数据等无形数据进行审计,从而提高审计的广度和深度。
3、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加强对审计档案资料的管理。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加强对审计档案资料的管理,如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底稿、审计事实确认书、内审初步意见、审计报告、审计结果及处理意见等资料可由计算机协助处理,方便日后的查询和调阅,同时,也为中央银行内部审计档案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4、加大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力度。组织精通中央银行业务和计算机专业知识人员,结合中央银行各项业务,编制出专门的内部审计应用软件加以推广,审计人员充分利用审计软件对中央银行业务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利用审计软件直接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做出准确的审计结论。
5、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开展非现场审计。中央银行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现场审计方式,随着金融电子化的纵深发展,面对金融风险日趋复杂的环境,单靠现场审计方式已不能适应中央银行各项业务的要求,必须走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有机结合的审计方式。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针对中央银行各项业务,开发出相应的非现场审计应用软件,以顺应中央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解决现场审计不能实施动态监督的缺点。
6、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专项审计,以防范金融电子化本身带来的金融风险。信息技术专项审计是中央银行内部审计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金融电子化在中央银行得到普遍应用,防范和化解由金融电子化本身形成的风险愈来愈重要,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专项审计,是有效防范和化解中央银行业务日益电子化而产生的风险的重要手段,是保障中央银行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2001年6月,人总行针对会计部门《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以下简称《核算系统》)的运行情况,组织实施了对《核算系统》的信息技术专项审计,此次审计从内控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核算系统》合规性操作情况、《核算系统》功能设置情况以及《核算系统》的运行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审计,此次审计开中央银行信息技术专项审计之先河,为中央银行开展其他业务的信息技术专项审计奠定了基础。
7、加大内审人员的金融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培训,提高内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是中央银行金融电子化新形势下提高中央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
1、现行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不适应中央银行业务发展的要求。现行的现场审计技术和方法,只能完成对输入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原始文件和打印出的业务账簿、报表等有形资料进行审计,而无法完成对储存在软盘或硬盘上的业务数据库等无形资料进行审计,由此造成了审计的片面性。
2、现行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不适应中央银行内控制度变化的要求。随着中央银行金融电子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央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在不断地更新,原来某些一成不变的、机械僵化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被赋予了新的内容,由计算机代替手工完成的业务运行系统操作过程的系统性、严密性和完整性的提高,业务部门各重要岗位、各个业务环节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的形成,标志着一种贯穿于核算与监督全过程的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动态内控机制逐步形成。这种动态内控机制的形成,必然要求有相应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与之相适应,这是现行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无法完成的。
3、金融电子化的发展对中央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在:熟悉单项业务的人员较多,具有综合素质的人员较少;熟悉传统会计业务的人员较多,掌握中央银行新业务的较少;熟悉传统操作技术的人员较多,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人员较少。
中央银行金融电子化的飞速发展,给中央银行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在加大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力度的同时,改变传统的中央银行内部审计的职能与方式,确保中央银行资金安全。随着金融电子化的广泛应用,贯穿于中央银行核算与监督全过程的动态内控机制已经形成,必然要求中央银行内部审计的职能应由传统的查漏补缺转向注重风险监督,要求内部审计的方式由传统的事后监督转向实时的事中监督,将工作重点放在金融风险的防范、保障金融业务的正常运行和资金安全上,确保内部审计能及时、准确地发展和预警风险。
2、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高审计质量。将现代计算机技术充分运用于中央银行内部审计中,一是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二是可以提高审计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三是可以帮助内审人员扩展审计的范围,即不仅可以对原始凭证、打印的报表等有形资料进行审计,还可以对储存在磁介质上的数据等无形数据进行审计,从而提高审计的广度和深度。
3、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加强对审计档案资料的管理。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加强对审计档案资料的管理,如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底稿、审计事实确认书、内审初步意见、审计报告、审计结果及处理意见等资料可由计算机协助处理,方便日后的查询和调阅,同时,也为中央银行内部审计档案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4、加大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力度。组织精通中央银行业务和计算机专业知识人员,结合中央银行各项业务,编制出专门的内部审计应用软件加以推广,审计人员充分利用审计软件对中央银行业务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利用审计软件直接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做出准确的审计结论。
5、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开展非现场审计。中央银行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现场审计方式,随着金融电子化的纵深发展,面对金融风险日趋复杂的环境,单靠现场审计方式已不能适应中央银行各项业务的要求,必须走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有机结合的审计方式。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针对中央银行各项业务,开发出相应的非现场审计应用软件,以顺应中央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解决现场审计不能实施动态监督的缺点。
6、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专项审计,以防范金融电子化本身带来的金融风险。信息技术专项审计是中央银行内部审计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金融电子化在中央银行得到普遍应用,防范和化解由金融电子化本身形成的风险愈来愈重要,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专项审计,是有效防范和化解中央银行业务日益电子化而产生的风险的重要手段,是保障中央银行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2001年6月,人总行针对会计部门《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以下简称《核算系统》)的运行情况,组织实施了对《核算系统》的信息技术专项审计,此次审计从内控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核算系统》合规性操作情况、《核算系统》功能设置情况以及《核算系统》的运行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审计,此次审计开中央银行信息技术专项审计之先河,为中央银行开展其他业务的信息技术专项审计奠定了基础。
7、加大内审人员的金融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培训,提高内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是中央银行金融电子化新形势下提高中央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