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会计报表粉饰的审计策略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黎仁华
2004-11-15
普通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违规造假和粉饰会计报表行为已使财务信息的公信力受到严重质疑。会计报表的粉饰不仅误导投资者、债权人和相关决策者,而且使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及由此而形成的审计报告丧失应有的风险预警作用。我国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虚假的上市公司常出具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或折衷的附加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而极少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从而未能将公司会计作假行为、内部控制缺陷、甚至不能持续经营的迹象揭示出来,这使企业的风险得不到及时预警,大大增加审计风险,也必将危害我国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辨别会计报表粉饰的手法,并实施正确的审计策略。
一、会计报表粉饰的手法
会计报表粉饰主要通过粉饰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来实现目的。会计报表粉饰不完全等同于会计造假,它往往在不违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企业经营活动的调控来美化会计报表。一般手法有以下六种:
1.选择有利的会计政策,实施会计方法的转换。当处理同一业务时,若存在两种以上的会计方法、程序,计算结果便可能不同并出现冲突,而方法的选择就为会计报表的粉饰提供了空间。粉饰者会实施更有利于自身的一种方法。
2.利用资产重组,实现“置换”意图。资产重组的本意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而一些企业往往利用资产重组之机,将非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交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或把获利能力强的下属企业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或者由上市公司把一些闲置资产高价出售给非上市公司,最终达到粉饰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目的。
3.利用关联方交易,调控“账面利润”。常见的关联方交易有:利用转移价格,实现利润转移;将费用转移给关联方;改变投资核算方法,在成本法、权益法上作文章;置换资产,改变获利能力。
4.借资产评估,调节资产价值。在股份制改组,对外投资、租赁、抵押借款时,企业往往通过各种方法影响评估者,使得多数资产确定为评估增值;同时将坏账、滞销和毁损存货、长期投资损失、递延费用等潜亏确认为评估减值,从而达到增加企业的资产总额,降低企业的负债权益比率,改善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状况的目的。
5.利用虚拟资产,虚构企业利润。虚拟资产是由于企业缺乏负担能力,而将实际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暂时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等而形成的。将虚拟资产作为利润的“蓄水池”,已是我国企业报表粉饰的惯用手段,他们常以权责发生制或政府部门的批示为借口,不及时确认摊销或不摊销已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从而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6.实施连环交易,虚构财务成果。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虚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高每股收益的目的,两家或多家业务类型相同的公司之间进行连环交易,达到高估利润、低估负债的目的。
二、相应的审计策略
1.不良资产剔除分析法。这里所讲的不良资产除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外,还包括可能产生潜亏的其他资产项目,如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不良资产剔除法是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即说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或者将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增加幅度)与当期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增加幅度)比较,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有“水分”。
2.关联交易剔除分析法。关联交易剔除分析法是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予以剔除,分析某一特定企业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以判断这一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关联企业,注册会计师就应当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企业发生交易,从而进行了会计报表粉饰。关联交易剔除分析法的延伸应用是:将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结合母公司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对比分析。如果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应剔除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则可能意味着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包装注入”上市公司。
3.异常利润剔除分析法。异常利润剔除分析法是将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从企业利润中剔除,以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由于企业利用资产重组调节产生的利润要通过这些项目体现出来,此时采用异常利润剔除法识别会计报表粉饰将特别有效。
4.现金流量分析法。现金流量分析法是指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及总体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企业净利润进行比较,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一般而言,没有相应现金流量的利润,将意味着与之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表明企业可能存在粉饰会计报表的现象。
5.收付实现制验证分析法。权责发生制比较好地解决了收入和费用的配比问题,可以更加准确地计算各期损益。但这种方法本身也有缺陷,如收入确认不真实、确认的部分资产含有一定的风险,费用分摊方法的可选择性和随意性,可能导致成本费用和利润的不实等等。而收付实现制则以实实在在的现金流量为准。因此,为了防止权责发生制下报表的粉饰现象,可用收付实现制验证权责发生制下确认的资产、收入等,以便给报表使用者提供能够客观评价企业未来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偿债能力、支付能力、融资能力、获利能力的会计信息。
6.表外筹资监管分析法。表外筹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反映的筹资行为。它通过租赁、产品筹资协议、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代销商品、来料加工、应收票据贴现等方式筹集资金,而无须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从而使企业在获得借人资金的同时,不改变资产、负债现状。表外筹资将企业真实负债隐蔽起来,它可以保持会计法规要求的资产负债率,规避了会计制度和公认会计惯例的限制。但这种筹资方式实际上是负债行为,长期、巨额的隐性债务将会造成企业负债的恶性循环,使其陷入无法自拔的财务困境,伴有很大的风险,应用不当将给企业带来损失。此外,由于表外筹资的隐蔽性和风险性使报表的信息缺乏完整性和真实性,对信息使用者构成潜在的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认真分析表外筹资,实行有效监督,以维护企业外部关系人的利益。
一、会计报表粉饰的手法
会计报表粉饰主要通过粉饰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来实现目的。会计报表粉饰不完全等同于会计造假,它往往在不违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企业经营活动的调控来美化会计报表。一般手法有以下六种:
1.选择有利的会计政策,实施会计方法的转换。当处理同一业务时,若存在两种以上的会计方法、程序,计算结果便可能不同并出现冲突,而方法的选择就为会计报表的粉饰提供了空间。粉饰者会实施更有利于自身的一种方法。
2.利用资产重组,实现“置换”意图。资产重组的本意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而一些企业往往利用资产重组之机,将非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交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或把获利能力强的下属企业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或者由上市公司把一些闲置资产高价出售给非上市公司,最终达到粉饰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目的。
3.利用关联方交易,调控“账面利润”。常见的关联方交易有:利用转移价格,实现利润转移;将费用转移给关联方;改变投资核算方法,在成本法、权益法上作文章;置换资产,改变获利能力。
4.借资产评估,调节资产价值。在股份制改组,对外投资、租赁、抵押借款时,企业往往通过各种方法影响评估者,使得多数资产确定为评估增值;同时将坏账、滞销和毁损存货、长期投资损失、递延费用等潜亏确认为评估减值,从而达到增加企业的资产总额,降低企业的负债权益比率,改善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状况的目的。
5.利用虚拟资产,虚构企业利润。虚拟资产是由于企业缺乏负担能力,而将实际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暂时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等而形成的。将虚拟资产作为利润的“蓄水池”,已是我国企业报表粉饰的惯用手段,他们常以权责发生制或政府部门的批示为借口,不及时确认摊销或不摊销已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从而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6.实施连环交易,虚构财务成果。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虚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高每股收益的目的,两家或多家业务类型相同的公司之间进行连环交易,达到高估利润、低估负债的目的。
二、相应的审计策略
1.不良资产剔除分析法。这里所讲的不良资产除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外,还包括可能产生潜亏的其他资产项目,如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不良资产剔除法是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即说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或者将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增加幅度)与当期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增加幅度)比较,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有“水分”。
2.关联交易剔除分析法。关联交易剔除分析法是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予以剔除,分析某一特定企业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以判断这一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关联企业,注册会计师就应当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企业发生交易,从而进行了会计报表粉饰。关联交易剔除分析法的延伸应用是:将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结合母公司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对比分析。如果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应剔除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则可能意味着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包装注入”上市公司。
3.异常利润剔除分析法。异常利润剔除分析法是将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从企业利润中剔除,以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由于企业利用资产重组调节产生的利润要通过这些项目体现出来,此时采用异常利润剔除法识别会计报表粉饰将特别有效。
4.现金流量分析法。现金流量分析法是指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及总体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企业净利润进行比较,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一般而言,没有相应现金流量的利润,将意味着与之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表明企业可能存在粉饰会计报表的现象。
5.收付实现制验证分析法。权责发生制比较好地解决了收入和费用的配比问题,可以更加准确地计算各期损益。但这种方法本身也有缺陷,如收入确认不真实、确认的部分资产含有一定的风险,费用分摊方法的可选择性和随意性,可能导致成本费用和利润的不实等等。而收付实现制则以实实在在的现金流量为准。因此,为了防止权责发生制下报表的粉饰现象,可用收付实现制验证权责发生制下确认的资产、收入等,以便给报表使用者提供能够客观评价企业未来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偿债能力、支付能力、融资能力、获利能力的会计信息。
6.表外筹资监管分析法。表外筹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反映的筹资行为。它通过租赁、产品筹资协议、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代销商品、来料加工、应收票据贴现等方式筹集资金,而无须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从而使企业在获得借人资金的同时,不改变资产、负债现状。表外筹资将企业真实负债隐蔽起来,它可以保持会计法规要求的资产负债率,规避了会计制度和公认会计惯例的限制。但这种筹资方式实际上是负债行为,长期、巨额的隐性债务将会造成企业负债的恶性循环,使其陷入无法自拔的财务困境,伴有很大的风险,应用不当将给企业带来损失。此外,由于表外筹资的隐蔽性和风险性使报表的信息缺乏完整性和真实性,对信息使用者构成潜在的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认真分析表外筹资,实行有效监督,以维护企业外部关系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