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模式与实现策略
来源: 财务与会计·袁树理
2002-04-30
普通
一、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特征
1.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下的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与经管责任相结合
关于会计目标,有两种观点,即经管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这两种观点都是建立在两权分离的基础上的。经管责任观主要建立在所有者和经营者都十分明确,没有模糊、缺位,委托者可以就受托资源的管理,向受托者提出具体的要求,如果受托者不能完成既定的目标,所有者可以更换经营管理者。经营责任观强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可行性而需要采用历史成本基础,采用权责发生制计量利润。决策有用观所认定的两权分离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委托、受托双方不是直接进行沟通、交流。管理当局的经营绩效如果不能令人满意,资源的所有者一般不是直接更换管理者,而是通过资本市场卖出这部分"产权",并购入投资者订为有效的“产权”,从而要求资本市场的资源管理者提供所有决策相关的信息。决策有用观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迫切要求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充分要求对商誉、人力资源等软资产进行计量,用未来现金流量反映企业价值(企业财富)等。
我们认为:(1)决策有用观对两权分离的认定更适合于知识经济时代。在经济时代,由于通信技术、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资本市场越来越发达,资本市场有走向全球化的的趋势,因而,将决策有用性作为会计的目标更为恰当。(2)两种观点各自所认定的两权分离是同时存在的,在资本市场上既有能够行使控制权的大股东,也有中小规模的股东。从理论上,知识经济时代理想的会计目标应当是两种观点的有机结合,既注重决策有用性,又不轻视受托经管责任。
2.会计假设将被取消,会计表现为一个系统化、集成化的信息系统
会计假设中除会计主体假设外(会计主体假设其实更像会计原则,因为领土主体是实实在在而并非人为假定的),其他假设实际上都是传统工业经济特定的产物。在工业经济会计模式下,由于使用手工进行财务处理,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无法使用实时报告所需要要的会计分期假设,无法既用货币计量又使用非货币计量而假设货币是最佳计量单位、币值是稳定不变的,使会计的作用大大削弱,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受到怀疑,使会计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取代资本成本经济发展的纽带,由于经济创新速度越来越快,加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减弱,经济环境变得动荡不安、难以捉摸,持续经营、币值稳定、分期报告都显得不合时宜。而一旦信息技术用于会计后,由于计算机的快速、高效、计算成本廉洁等特点,上述各项限制均会不复存在,会计可以是一种既有原始成本又有现行成本等多种计量属性的信息系统,可以是一种既分期报告又实时报告的信息系统,可以是一种既有货币性计量又有非货币性计量的信息系统,总之,会计可以是一个系统化的、集成化的信息系统。
3.会计基本原则方面的变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尽管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也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人们在进行知识财富生产的同时仍然要进行物质财富的生产。因此,作为对再生产过程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会计,不仅要具备适应知识经济的会计原则,同时也不能抛弃适应工业经济的原则,应该多种原则并存。本文主要挑选原始成本计价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说明。
(1) 原始成本计价原则
原始成本计价原则以成本作为评价及入账的基础,除非有新的交易发生或消耗,入账的成本就不再变动。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以知识为主要资源,依靠发达的科学技术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条件的情况下,单一原始成本会计计价具有很缺陷,其中最主要的缺陷为企业的"软资产"没有得到确认和计量。“软资产”是指能够被企业所控制,并能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效益,但没有物质形态,在企业资产负债表没有确认的资源。主要是一些无形资产。
知识经济时代,产品制造模式向知识密集产品转变,软资产的类型日益增多,价值越来越大,“软资产”在许多企业的资产中都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原始成本下的资产负债表就不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另外,由于资产负债表与收益和现金流量表紧密相关性,资产负债中的缺陷终将连带影响到收益表,最终和整个财务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失去相关性。
原始成本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但并不是说在未来的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下放弃原始成本计量,其实,原始成本完成经管责任会计目标方面是相当出色的,因而,我们的结论是:原始成本计价将与其他的计价原则同时存在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中,失去的只是其"一统天下"的局面。
(2)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是用来确定企业在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其他收入及费用、成本和其他支出的方法。权责发生制在影响收入和费用确认的同时,也影响到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权责发生制受到较大挑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首先,权责发生制不利于反映现金流量信息。由于收入确认的实现原则和费用配比原则的实施,使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经营业绩相联脱节,而且,忽视了在现代经济管理中需要着重考虑的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观念。其次,权责发生制依赖于人们的一项未经证明的假定。无论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还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O),在其提出的概念框架结构体系中,都假定"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所得出的企业收益方面的信息,比只依靠现金收付说明的财务状况更为有用"(FASB,SFACNO.1,HIGHLIGHTS;汪祥耀主编,《最新国际会计准则》,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然而,上述假定并没有得到实践的验证,相反,却似乎越来越多地否定上述假定。同时还存在着全球都非常重视编制现金流量表这一事实上的反证作用。
与原始成本计价原则一样,在知识经济时代,权责发生制也不会消失,而是与现金收付制、现金流动制同时存在于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中。
4.会计工作中心的转移--从有形资产会计向知识资源会计转移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本取代财务资本的地位,知识资源(包括知识、信息和创新能力等)也将替代稀缺资源(少数除外)而成为企业生产和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因而,知识经济会计模式要求从以稀缺资源为核心反映财务资本信息的会计管理,向以知识资源为核心反映知识资本资本信息的会计管理转化,即从有形资产会计向知识资源和未编码的知识资源,已编码的知识资源不存在形式就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未编码的知识资源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所以,知识经济会计模式是以无形资产会计和人力资源会计模式为核心的会计模式。
二、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实现策略
知识经济会计模式是一种以决策有用和经管责任的结合为会计目标的、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多种确认制度同时存在的会计模式、依靠体传统的手工处理,会计信息是无法实现的,其实现策略主要是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对现有的会计模型进行改造。本文简单说明以下几项策略:
1.事件驱动模式代替顺序化处理程序
在工业经济会计模式下,企业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是按照“凭证-账簿-报表”这种顺序进行会计处理的,我们称之为顺序化会计处理程序。由于采用单一计价和单一信息报告模式,因而提供给使用者的是共同需要的信息,即主要信息、通用信息。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会计要求不仅是能够“落实经管责任”,而且能够对“决策有用”。在决策有用的要求下,在不同的使用者之间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往往是不能划分的,特别是在决策时,专用信息处理方式采用事件驱动方式(EVENTDROVEN)。即平时不进行顺序性信息处理,储存在计算机中的是一些原始性信息,当决策者需要某项专用信息时,只需驱动相关专用信息代码处理,由于计算机的高速度,随时满足需要。在事件驱动模式下,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使用动机不同划分或若干种事件,设计时,为每一种事件设计一个“过程程序”模型,当决策者需要某种信息时,根据不同事件驱动相应的“过程”处理品程序,从而提供相应信息。比如,把事件划分为历史性信息、前瞻性信息、不确定性信息、非货币性信息等。通过实时联机系统(On-line Real-time System),会计信息使用者通过网络,根据自身需要随时可以得到相关信息。在这种模式下,实现了决策者从被动接受财务报告到主动筛选信息化。
2.事项会计取代价值会计
在工业经济会计模式下,经济业务发生后,在经济事项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的前提下,会计凭证作为记录经济业务的最小单元,会计科目作为会计分类的最小单元,经过账薄的分类汇总,然后通过提供会计报表形式提供信息,即价值会计。在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中,经济业务发生后,除了要用货币进行计量外,还要用共他计量单位进行多重计量,如果继续使用工业经济下会计模式,则需要设计出为各种决策模型服务的各项"分类账薄",而决策模型多样性,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采用事项会计,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事项理论的核心是将事项作为会计分类的最小单元,在日常核算中,仅仅把各项交易活动的事项进行存储、传递、而不进行会计处理。会计信息各项交易活动的事项进行存储、传递,而不进行会计处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根据各自的需要,对事项信息进行必要的积累、分配和价值计量,最终将事项信息转化为适合于使用者决策模型需要的各种会计信息。
3.复式记账法发展为多式薄记账
复式薄记制的核心是“经管责任”。在知识经济时代,当会计目标转向“落实经管责任”和实现“决策有用性”时,多式薄记法的优点显而易见:从早期的棋盘分析表到矩阵会计、最后到三式薄记等,为多式薄记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事项理论与多式薄记理论已经可以完美结合。多式薄记和事项会计都面临的薄记成本难关也因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数据库存网络组织结构技术的发展,为其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4.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下的会计报告
在知识经济时代模式下,如何提供、提供何种样式的会计报告,是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要充分发挥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功能,其会计报告可以借助于发达的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迅技术、超级文本、多媒体技术以及光盘存储技术等信息技术的支持。在全国建立一个或多个全国性的计算机化的会计数据信息中心,各企业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将有事项性质通过E-Mail的形式传向该中心,该中心与Internet相连接,每个能够进入Internet的人均能通过事项驱动方式收集、分析、提取其中的信息,以供决策之用。
知识经济会计模式将同时采用两种方式传送会计报告,即"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形式和"企业-信息中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形式。在这两种传送方式,应以第二种方式为主,它可以满足潜在的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时应以第一种方式作为必要的补充,向已知的、合同规定的和法律要求的必须报送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会计报告的形式将实现联机报告和脱机报告相结合,实际报告与定期报告相结合。报告的信息风格也将多样化。
由于企业实时提供有关事项信息并实现了由信息使用者已加工信息、信息可以进行多元组合,则可以打破会计报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界限,可以得到一天、三天、一周……等任何点、任何时期的信息,也可以得到企业单个分部、几个分部、全部企业的个别信息和汇总信息量。会计报表的格式可以是表式、图像或声音等。
三、知识经济会计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
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目前仅仅处于研究的热门研究,在理论和实施上都存在着不足和局限性,需要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
1.事项理论的不足
首先,多重计量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多重计量到底该用哪些属性?使用了多重计量后,各种属性之间的勾稽关系应如何在会计上实现?如何实施审计?等等,目前均未有现实的标准。其次,事项理论将怎样使用会计事项信息、怎样决策留给了信息用户自己处理,而信息使用者的处理能力能否达到要求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如果能达到,则预期的目的可以实现;如果达不到,则系统将会失败。
2,“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
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建立需要工费较高的成本,而且要求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较好,管理水平较高,企业规模较大,信息使用者众多且分布较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该模式的效率,满足"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因此,上述模式主要适应一些大中型企业,特别是股票上市公司。
3.人力资源会计和会计无形资产会计的落后性
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将成为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中的中心问题,而目前有关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的确认和计量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保守性,特别是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更是处于原始阶段。
1.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下的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与经管责任相结合
关于会计目标,有两种观点,即经管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这两种观点都是建立在两权分离的基础上的。经管责任观主要建立在所有者和经营者都十分明确,没有模糊、缺位,委托者可以就受托资源的管理,向受托者提出具体的要求,如果受托者不能完成既定的目标,所有者可以更换经营管理者。经营责任观强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可行性而需要采用历史成本基础,采用权责发生制计量利润。决策有用观所认定的两权分离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委托、受托双方不是直接进行沟通、交流。管理当局的经营绩效如果不能令人满意,资源的所有者一般不是直接更换管理者,而是通过资本市场卖出这部分"产权",并购入投资者订为有效的“产权”,从而要求资本市场的资源管理者提供所有决策相关的信息。决策有用观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迫切要求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充分要求对商誉、人力资源等软资产进行计量,用未来现金流量反映企业价值(企业财富)等。
我们认为:(1)决策有用观对两权分离的认定更适合于知识经济时代。在经济时代,由于通信技术、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资本市场越来越发达,资本市场有走向全球化的的趋势,因而,将决策有用性作为会计的目标更为恰当。(2)两种观点各自所认定的两权分离是同时存在的,在资本市场上既有能够行使控制权的大股东,也有中小规模的股东。从理论上,知识经济时代理想的会计目标应当是两种观点的有机结合,既注重决策有用性,又不轻视受托经管责任。
2.会计假设将被取消,会计表现为一个系统化、集成化的信息系统
会计假设中除会计主体假设外(会计主体假设其实更像会计原则,因为领土主体是实实在在而并非人为假定的),其他假设实际上都是传统工业经济特定的产物。在工业经济会计模式下,由于使用手工进行财务处理,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无法使用实时报告所需要要的会计分期假设,无法既用货币计量又使用非货币计量而假设货币是最佳计量单位、币值是稳定不变的,使会计的作用大大削弱,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受到怀疑,使会计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取代资本成本经济发展的纽带,由于经济创新速度越来越快,加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减弱,经济环境变得动荡不安、难以捉摸,持续经营、币值稳定、分期报告都显得不合时宜。而一旦信息技术用于会计后,由于计算机的快速、高效、计算成本廉洁等特点,上述各项限制均会不复存在,会计可以是一种既有原始成本又有现行成本等多种计量属性的信息系统,可以是一种既分期报告又实时报告的信息系统,可以是一种既有货币性计量又有非货币性计量的信息系统,总之,会计可以是一个系统化的、集成化的信息系统。
3.会计基本原则方面的变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尽管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也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人们在进行知识财富生产的同时仍然要进行物质财富的生产。因此,作为对再生产过程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会计,不仅要具备适应知识经济的会计原则,同时也不能抛弃适应工业经济的原则,应该多种原则并存。本文主要挑选原始成本计价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说明。
(1) 原始成本计价原则
原始成本计价原则以成本作为评价及入账的基础,除非有新的交易发生或消耗,入账的成本就不再变动。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以知识为主要资源,依靠发达的科学技术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条件的情况下,单一原始成本会计计价具有很缺陷,其中最主要的缺陷为企业的"软资产"没有得到确认和计量。“软资产”是指能够被企业所控制,并能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效益,但没有物质形态,在企业资产负债表没有确认的资源。主要是一些无形资产。
知识经济时代,产品制造模式向知识密集产品转变,软资产的类型日益增多,价值越来越大,“软资产”在许多企业的资产中都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原始成本下的资产负债表就不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另外,由于资产负债表与收益和现金流量表紧密相关性,资产负债中的缺陷终将连带影响到收益表,最终和整个财务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失去相关性。
原始成本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但并不是说在未来的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下放弃原始成本计量,其实,原始成本完成经管责任会计目标方面是相当出色的,因而,我们的结论是:原始成本计价将与其他的计价原则同时存在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中,失去的只是其"一统天下"的局面。
(2)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是用来确定企业在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其他收入及费用、成本和其他支出的方法。权责发生制在影响收入和费用确认的同时,也影响到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权责发生制受到较大挑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首先,权责发生制不利于反映现金流量信息。由于收入确认的实现原则和费用配比原则的实施,使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经营业绩相联脱节,而且,忽视了在现代经济管理中需要着重考虑的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观念。其次,权责发生制依赖于人们的一项未经证明的假定。无论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还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O),在其提出的概念框架结构体系中,都假定"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所得出的企业收益方面的信息,比只依靠现金收付说明的财务状况更为有用"(FASB,SFACNO.1,HIGHLIGHTS;汪祥耀主编,《最新国际会计准则》,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然而,上述假定并没有得到实践的验证,相反,却似乎越来越多地否定上述假定。同时还存在着全球都非常重视编制现金流量表这一事实上的反证作用。
与原始成本计价原则一样,在知识经济时代,权责发生制也不会消失,而是与现金收付制、现金流动制同时存在于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中。
4.会计工作中心的转移--从有形资产会计向知识资源会计转移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本取代财务资本的地位,知识资源(包括知识、信息和创新能力等)也将替代稀缺资源(少数除外)而成为企业生产和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因而,知识经济会计模式要求从以稀缺资源为核心反映财务资本信息的会计管理,向以知识资源为核心反映知识资本资本信息的会计管理转化,即从有形资产会计向知识资源和未编码的知识资源,已编码的知识资源不存在形式就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未编码的知识资源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所以,知识经济会计模式是以无形资产会计和人力资源会计模式为核心的会计模式。
二、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实现策略
知识经济会计模式是一种以决策有用和经管责任的结合为会计目标的、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多种确认制度同时存在的会计模式、依靠体传统的手工处理,会计信息是无法实现的,其实现策略主要是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对现有的会计模型进行改造。本文简单说明以下几项策略:
1.事件驱动模式代替顺序化处理程序
在工业经济会计模式下,企业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是按照“凭证-账簿-报表”这种顺序进行会计处理的,我们称之为顺序化会计处理程序。由于采用单一计价和单一信息报告模式,因而提供给使用者的是共同需要的信息,即主要信息、通用信息。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会计要求不仅是能够“落实经管责任”,而且能够对“决策有用”。在决策有用的要求下,在不同的使用者之间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往往是不能划分的,特别是在决策时,专用信息处理方式采用事件驱动方式(EVENTDROVEN)。即平时不进行顺序性信息处理,储存在计算机中的是一些原始性信息,当决策者需要某项专用信息时,只需驱动相关专用信息代码处理,由于计算机的高速度,随时满足需要。在事件驱动模式下,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使用动机不同划分或若干种事件,设计时,为每一种事件设计一个“过程程序”模型,当决策者需要某种信息时,根据不同事件驱动相应的“过程”处理品程序,从而提供相应信息。比如,把事件划分为历史性信息、前瞻性信息、不确定性信息、非货币性信息等。通过实时联机系统(On-line Real-time System),会计信息使用者通过网络,根据自身需要随时可以得到相关信息。在这种模式下,实现了决策者从被动接受财务报告到主动筛选信息化。
2.事项会计取代价值会计
在工业经济会计模式下,经济业务发生后,在经济事项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的前提下,会计凭证作为记录经济业务的最小单元,会计科目作为会计分类的最小单元,经过账薄的分类汇总,然后通过提供会计报表形式提供信息,即价值会计。在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中,经济业务发生后,除了要用货币进行计量外,还要用共他计量单位进行多重计量,如果继续使用工业经济下会计模式,则需要设计出为各种决策模型服务的各项"分类账薄",而决策模型多样性,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采用事项会计,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事项理论的核心是将事项作为会计分类的最小单元,在日常核算中,仅仅把各项交易活动的事项进行存储、传递、而不进行会计处理。会计信息各项交易活动的事项进行存储、传递,而不进行会计处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根据各自的需要,对事项信息进行必要的积累、分配和价值计量,最终将事项信息转化为适合于使用者决策模型需要的各种会计信息。
3.复式记账法发展为多式薄记账
复式薄记制的核心是“经管责任”。在知识经济时代,当会计目标转向“落实经管责任”和实现“决策有用性”时,多式薄记法的优点显而易见:从早期的棋盘分析表到矩阵会计、最后到三式薄记等,为多式薄记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事项理论与多式薄记理论已经可以完美结合。多式薄记和事项会计都面临的薄记成本难关也因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数据库存网络组织结构技术的发展,为其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4.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下的会计报告
在知识经济时代模式下,如何提供、提供何种样式的会计报告,是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要充分发挥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功能,其会计报告可以借助于发达的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迅技术、超级文本、多媒体技术以及光盘存储技术等信息技术的支持。在全国建立一个或多个全国性的计算机化的会计数据信息中心,各企业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将有事项性质通过E-Mail的形式传向该中心,该中心与Internet相连接,每个能够进入Internet的人均能通过事项驱动方式收集、分析、提取其中的信息,以供决策之用。
知识经济会计模式将同时采用两种方式传送会计报告,即"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形式和"企业-信息中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形式。在这两种传送方式,应以第二种方式为主,它可以满足潜在的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时应以第一种方式作为必要的补充,向已知的、合同规定的和法律要求的必须报送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会计报告的形式将实现联机报告和脱机报告相结合,实际报告与定期报告相结合。报告的信息风格也将多样化。
由于企业实时提供有关事项信息并实现了由信息使用者已加工信息、信息可以进行多元组合,则可以打破会计报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界限,可以得到一天、三天、一周……等任何点、任何时期的信息,也可以得到企业单个分部、几个分部、全部企业的个别信息和汇总信息量。会计报表的格式可以是表式、图像或声音等。
三、知识经济会计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
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目前仅仅处于研究的热门研究,在理论和实施上都存在着不足和局限性,需要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
1.事项理论的不足
首先,多重计量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多重计量到底该用哪些属性?使用了多重计量后,各种属性之间的勾稽关系应如何在会计上实现?如何实施审计?等等,目前均未有现实的标准。其次,事项理论将怎样使用会计事项信息、怎样决策留给了信息用户自己处理,而信息使用者的处理能力能否达到要求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如果能达到,则预期的目的可以实现;如果达不到,则系统将会失败。
2,“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
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建立需要工费较高的成本,而且要求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较好,管理水平较高,企业规模较大,信息使用者众多且分布较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该模式的效率,满足"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因此,上述模式主要适应一些大中型企业,特别是股票上市公司。
3.人力资源会计和会计无形资产会计的落后性
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将成为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中的中心问题,而目前有关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的确认和计量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保守性,特别是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更是处于原始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