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审计正当其时
来源: 熊文新
2003-03-07
普通
随着“十二金”工程的启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掀起了新高潮。作为在国家计委立项并获批准的第一个金字号工程——“金审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日前,记者走访了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主任王智玉。
正确认识审计
审计是从第三者的角度对财务活动进行的再监督。其实,任何单位内部都有监督体制,审计之所以被广泛接受,是因为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经营活动备受纳税人关注,需要权威的独立部门严格监督。在防止财务经营作弊、遏制腐败现象滋生、保护国有资产安全等方面,国家审计机关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
审计的重要性无需再多饶舌,然而众多的各类审计术语却常常让外行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对此王主任解释道,按照审计主体划分,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自设的审计部门主要是针对本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审核,向本单位的行政首长负责,属于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则分两类:一是由依据一定法律取得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受企业的委托对企业经营活动所进行的带有中介性质的审计活动,这属于社会审计;再有就是国家审计。国家审计机关依照宪法的规定设立,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对国有股份超过51%以上,或占有控股地位的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的审计监督。而在这三者中,国家审计强制性最强,独立性最强,被审计单位的层次最高。金审工程的主要内容就是强化、提高国家审计的信息化水平。
对于我国国家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王主任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发展不平衡:幅员辽阔的960万平方公里范围里,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水平能够比超发达国家,而西部地区还是相当落后,差距在20年以上。像审计署的计算机普及率达到人均一台以上,直属于审计署的“野战军”——审计署驻各地的18个特派员办事处计算机应用也达到很高水平;而在一些贫困地区,有的县市审计局竟然没有一台计算机。为数不多的计算机审计骨干还是集中在审计署、特派办和省一级审计机关,而大多数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使用水平并不是很高,因此审计信息化建设道路任重道远。
计算机审计的新内涵
如果说以前的审计工作还是像财务工作那样靠拨打算盘珠子来校验,那么现代审计工作已经完全换了一副模样,计算机应用审计已经开始在我国大行其道。按照王主任的解释,计算机应用审计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对计算机管理的电子数据进行审计。随着会计电算化等的普及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原来由账簿记录的财务数据,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地改用计算机来处理;数据存储介质也由纸质账本加文字转为数码形式。对用计算机管理的财政、财务和经济管理电子数据进行审计,核实经济活动记录的正确性,就涉及到对由各类信息系统管理的电子数据的审核。这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原来审计业务在新形势下的载体变革后,传统审计手段必须进行的改革和延伸,否则审计人员将面临进不了门、打不开“账”、无账可查的被动局面。客观上要求审计从业人员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能。
二是对管理电子数据的计算机进行审计,除了审核电子数据,用于生成处理电子数据的计算机及其各类管理信息系统也应纳入审计范围。当前,会计信息失真,利用计算机作假舞弊已有发生,一些单位信息系统不完善。审计署对计算机系统审计的重点是:根据数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检查计算机软件可能出现的错弊,避免信息化条件下“假账真查”。这是审计工作内容上的新发展、新探索。进行此类审计,需要审计人员能够从电子业务数据内容找出经济业务破绽,要求具有较高的审计业务经验,发现问题之后,还要具备能够审核后台处理电子数据的计算机程序合理合法性的技能。
三是联网审计。国家统一的网络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已列入电子政务建设内容。在尚未建成之前,审计部门开始“一对一”地尝试。王主任表示,金审工程一期已经在开始研究探索技术可行性。联网审计研究的重点放在两端:一端是与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接口,解决采集什么数据、如何采集的问题。另一端是研制审计软件、数据库和审计模型,解决采集来的数据如何利用、如何审计的问题。王主任坦承,联网只是数据传输的一种方式,在前后两端的技术问题解决之后,一旦平台建立,则整个金审工程联网处理自然水到渠成。
王主任强调,我国计算机审计目前阶段的中心任务还是查错纠弊,这主要是由于会计信息失真,经济秩序混乱,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等原因使然。在考虑到国外政府审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政府机关的IT项目审计,及对政府IT项目效益、可行性分析及其效率的评估,他希望今后我国国家审计也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正确认识审计
审计是从第三者的角度对财务活动进行的再监督。其实,任何单位内部都有监督体制,审计之所以被广泛接受,是因为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经营活动备受纳税人关注,需要权威的独立部门严格监督。在防止财务经营作弊、遏制腐败现象滋生、保护国有资产安全等方面,国家审计机关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
审计的重要性无需再多饶舌,然而众多的各类审计术语却常常让外行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对此王主任解释道,按照审计主体划分,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自设的审计部门主要是针对本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审核,向本单位的行政首长负责,属于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则分两类:一是由依据一定法律取得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受企业的委托对企业经营活动所进行的带有中介性质的审计活动,这属于社会审计;再有就是国家审计。国家审计机关依照宪法的规定设立,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对国有股份超过51%以上,或占有控股地位的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的审计监督。而在这三者中,国家审计强制性最强,独立性最强,被审计单位的层次最高。金审工程的主要内容就是强化、提高国家审计的信息化水平。
对于我国国家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王主任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发展不平衡:幅员辽阔的960万平方公里范围里,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水平能够比超发达国家,而西部地区还是相当落后,差距在20年以上。像审计署的计算机普及率达到人均一台以上,直属于审计署的“野战军”——审计署驻各地的18个特派员办事处计算机应用也达到很高水平;而在一些贫困地区,有的县市审计局竟然没有一台计算机。为数不多的计算机审计骨干还是集中在审计署、特派办和省一级审计机关,而大多数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使用水平并不是很高,因此审计信息化建设道路任重道远。
计算机审计的新内涵
如果说以前的审计工作还是像财务工作那样靠拨打算盘珠子来校验,那么现代审计工作已经完全换了一副模样,计算机应用审计已经开始在我国大行其道。按照王主任的解释,计算机应用审计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对计算机管理的电子数据进行审计。随着会计电算化等的普及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原来由账簿记录的财务数据,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地改用计算机来处理;数据存储介质也由纸质账本加文字转为数码形式。对用计算机管理的财政、财务和经济管理电子数据进行审计,核实经济活动记录的正确性,就涉及到对由各类信息系统管理的电子数据的审核。这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原来审计业务在新形势下的载体变革后,传统审计手段必须进行的改革和延伸,否则审计人员将面临进不了门、打不开“账”、无账可查的被动局面。客观上要求审计从业人员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能。
二是对管理电子数据的计算机进行审计,除了审核电子数据,用于生成处理电子数据的计算机及其各类管理信息系统也应纳入审计范围。当前,会计信息失真,利用计算机作假舞弊已有发生,一些单位信息系统不完善。审计署对计算机系统审计的重点是:根据数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检查计算机软件可能出现的错弊,避免信息化条件下“假账真查”。这是审计工作内容上的新发展、新探索。进行此类审计,需要审计人员能够从电子业务数据内容找出经济业务破绽,要求具有较高的审计业务经验,发现问题之后,还要具备能够审核后台处理电子数据的计算机程序合理合法性的技能。
三是联网审计。国家统一的网络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已列入电子政务建设内容。在尚未建成之前,审计部门开始“一对一”地尝试。王主任表示,金审工程一期已经在开始研究探索技术可行性。联网审计研究的重点放在两端:一端是与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接口,解决采集什么数据、如何采集的问题。另一端是研制审计软件、数据库和审计模型,解决采集来的数据如何利用、如何审计的问题。王主任坦承,联网只是数据传输的一种方式,在前后两端的技术问题解决之后,一旦平台建立,则整个金审工程联网处理自然水到渠成。
王主任强调,我国计算机审计目前阶段的中心任务还是查错纠弊,这主要是由于会计信息失真,经济秩序混乱,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等原因使然。在考虑到国外政府审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政府机关的IT项目审计,及对政府IT项目效益、可行性分析及其效率的评估,他希望今后我国国家审计也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