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来源: 作者单位:修正药业集团审计室主任/于微
2003-03-13
普通
[作者:于微]
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修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内部审计发挥了重要的职能作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产生、存续、发展必须具备适当的符合适时国情的企业环境及所有者的认同,才具有坚实的基础。
一、民营企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需要内部审计
1.企业发展的必然
民营企业的创业史凝结着家族奋斗的血汗,民营企业发展史显现了私人经济顽强的生命力,民营企业家靠胆识、道德约束和灵活的激励机制,积累了巨大的私人经济实力,正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家族式企业发展到了靠家族血亲、朋友的凝聚力形成的力量再也无法全面顾及企业管理的每个角落的时候,一方面企业超常规发展,另一方面市场逼迫企业进行自我修正。这时善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老板面临企业骤增的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规范市场营销、资本运作、私人财产公司化、资本社会化、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以及考虑不在靠产品而是靠资本、靠品牌把企业做大等重大战略问题时,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力产生怀疑和模拟性恐惧。这时,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缺钱,而是企业文化、缺少真正能适应民营企业发展需要的监督检查方面的职业经理人。
2.增加企业价值需要内部审计
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已为不争的道理,但民营企业运营资金是个人所有,内部审计必将关注企业即得利益的正常实现与有效成本的有效管理。民营企业即得利益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无形资产、商誉等。即得利益应该得多少?是否即得都已得到、到帐?即得未得或少得什么原因?性质如何?谁应负责任?应该怎样处置等是企业所有者真正关心的主要问题;当民营企业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时候成本的概念就不应该仅仅限于人员工资、物流消耗、车间成本、销售成本等内容,内部审计要将成本扩大到人力资本、物料成本、存货成本、资本成本、货币的时间价值成本、后续教育成本、服务成本、后勤成本、分销成本、广告成本等诸多相关成本。进而区分有效成本和非有效成本。内部审计只尊重有效成本不承认非有效成本,按照标准考核有效成本,用制度管理非有效成本。找出非有效成本发生的原因,量化出具体损失、落实到责任人。从而体现增加企业价值。
3.提高职能部门运作效率、规范职能行为需要内部审计
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流程管理、职责描述、质量标准、方针政策、制度规定等)是内部审计的最直接依据。
企业内部控制的细划转变为职能部门的具体标准,内部审计的介入从独立、客观的角度论证内部控制系统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和运营结果。揭示和评价职能部门的运作效率和工作实绩。内部控制制度不能代替管理。制度一旦出台就应该发挥实际效用。职能行为能否在内控制度约束下规范进行关系到内控系统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因此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成为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内部审计能够发现、反映内控制度的漏洞、盲点和盲区——制度的空白、滞后、冲突、落空。进而存在及时、客观的向企业高层反馈的可能,让企业所有者及时地知道公司现行内控制度并不都是围绕提高或增加企业效益而运行。从而引起高层的重视。
二、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必须赢得企业所有者的关心和支持
1.要有独立的运行体制
民营企业的产生体现了民营资本家、民营企业家的创造性和顽强的生命力。民营企业的发展时刻都需要改革和创新,这主要来自于民营企业的所有者的智慧、勇气、魄力。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发挥作用在体制定位上一般都经历了不同形式的偿试。理论界对此仍在百家争鸣,其中最能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也是最符合现时国情的体制模式应该是建立在归属企业所有者——董事长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从目前情况看,快速成长的非上市公司民营企业董事长,基本上是90%以上的股权拥有者或实际控制者。董事长是企业所有者已经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内部审计直接受董事长领导,便于内部审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理顺并明确这种体系中的领导关系后内部审计可以直接代替企业所有者参与管理,这种管理是通过服务来实现的,是间接的。通过独立、客观的审计工作能够迅速发现和反映问题以及公司风险,尽最大可能缩短企业所有者对企业风险及其程度了解的时间。从而促进内部审计影响和服务于企业高层决策。内部审计权威的树立,不仅仅是停留在体制管理上的高层次,更重要的是这种体制能确保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通过所有者的认可并形成所有者的意见得到实施。
2.要争取适当的授权
内部审计特殊职责的实现,必须得到企业所有者的明确授权。内部审计的地位、职权、责任、工作范围必须能像法律一样在企业中公开发布并施实。
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设立内部审计实际上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对自己的企业规范化运作有了积极的认识,这种积极的意识里面包函了虚拟的风险和善意的假设。内部审计赢得企业所有者的适当授权实际是一种带责信任。细分责任以及尽责程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责任是内容和实职,权力则是形式和表象。而授权就是为了让下一级分担责任。内部审计不看过程,只重证据看结果。
3.要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内部审计能否正常发挥作用并不全部取决于什么样的管理体制而是良好的审计环境。
良好的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能否在世界范围的市场上生存、发展的三大主要因素之一。拥有名符其实的职业经理人团队的素质、精神才能将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的意识由个人智慧变为集体能力。从民营企业现状看,真正的职业经理人时代还没到来,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的法制环境和约束手段还不成熟,道德风险很大,存在不确定因素。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必须以凝聚力为中心,用企业文化倡导企业的生存目标,并能代表所有员工的共同利益,提高企业的适应市场能力及抗风险能力。
民营企业内部产权关系明晰,但在一般情况下企业所有者并没有真正到位;经营者的责、权、利还没达到实质性的统一,所有者的发展目标和经营者的短期行为、短期意识、短期目标利益的矛盾长期共存。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无法回避这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就要看所有者的主导意见,内部审计只能以建议的方式公开明确的揭示矛盾中的这个风险,并将这个风险通过所有者转移到企业高层(包括所有经营者高层)。
三、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要有能力确保发挥职能作用
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能否发挥应有作用的内在因素,取决于内部审计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实际能力。
独立工作、公证客观、坚持原则、强化责任、淡化关系是指导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方针。民营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内部审计的执法依据、审计目标、审计环境和审计成果被利用的程度。在实际操作中只要坚持上述基本方针,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将会发挥良好作用。
绩效永远都是民营企业的目标。内部审计必须以绩效为中心开展工作。绩效的基本要求是在职须尽责(无功就是过),审计目标应该锁定在责任的履行和效益上。在民营企业,制度不能代替管理,试图用制度实现管理缺少内部审计的监督和反映很难做到。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
主动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民营企业都存在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文化理念、经营方略、管理方法和市场运作模式并且具有不确定性。民营企业没有时间教会你如何学习,一切靠自己自悟。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秘密在于超常规的“政策变化”,有的时候一些财务方针、政策、制度可能在一周之内变几次,很难适应。为什么?是市场决定了政策,市场在变、资本结构在变、即得利益在变!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审计人员主动学习,强化超常规理解能力和与时俱进的业务适应能力以及具备管理潜质。
迅速发现、辨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家族成份的存在,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就会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全面了解企业的风险领域和具备与他人有效沟通合作的能力。有效的与上级沟通的目的是寻求支持和指导;有效的与同级沟通的目的是寻求协调和帮助;有效的与下级沟通的目的是提高工作绩效;有效的与被审计单位、部门、人员沟通的目的是寻求理解、配合及弄清事实真象。工作中要摆正位置,处理好服务与监督的关系。切忌特权思想,离开服务搞监督和只搞服务不监督都是不恰当的。最好的内部审计效果来自于有效的沟通。
不断拓展内部审计业务领域。
民营企业设置职能部门随意性较大,没有固定的部门、职业和人员定编,基本上是“人治”。内部审计必须从“常规”的认识中解脱出来,充分结合企业的特点将风险前置,审计要超前渗透和介入管理,实施尽责程度和能力评估以及绩效考核。审计不能局限于查帐。常规审计要超前介入到“营销市场终端”和“比价例会”、“质量联签”、“签约”、“人事变动”、“预、决算会审”、“可行性调研”及产业、市场营销重大方针、政策、制度的制定、实施、完善等高风险领域和高层管理领域,虽然这不符合国际惯例,但非常适合中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非上市公司。审计对象要扩大到车间、部门、科室、扩大到具体的责任人;审计内容要扩大到有财务收支活动的所有职能部门并计考绩效;对没有财务收支活动的职能部门考核个人能力、尽责程度和工作效率。
强化自身管理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自身考核管理办法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与时适事的进行修正和调整。是内部审计立足于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环境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和审计工作备受关注。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规则、纪律、业务标准均应纳入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的日常考核之中,并与个人的薪资挂勾,同时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才能让企业所有者满意、放心,才能打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坚实基础。
[本文荣获(国家审计署)全国首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理论研究暨经验交流会 优秀论文一等奖]
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修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内部审计发挥了重要的职能作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产生、存续、发展必须具备适当的符合适时国情的企业环境及所有者的认同,才具有坚实的基础。
一、民营企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需要内部审计
1.企业发展的必然
民营企业的创业史凝结着家族奋斗的血汗,民营企业发展史显现了私人经济顽强的生命力,民营企业家靠胆识、道德约束和灵活的激励机制,积累了巨大的私人经济实力,正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家族式企业发展到了靠家族血亲、朋友的凝聚力形成的力量再也无法全面顾及企业管理的每个角落的时候,一方面企业超常规发展,另一方面市场逼迫企业进行自我修正。这时善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老板面临企业骤增的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规范市场营销、资本运作、私人财产公司化、资本社会化、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以及考虑不在靠产品而是靠资本、靠品牌把企业做大等重大战略问题时,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力产生怀疑和模拟性恐惧。这时,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缺钱,而是企业文化、缺少真正能适应民营企业发展需要的监督检查方面的职业经理人。
2.增加企业价值需要内部审计
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已为不争的道理,但民营企业运营资金是个人所有,内部审计必将关注企业即得利益的正常实现与有效成本的有效管理。民营企业即得利益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无形资产、商誉等。即得利益应该得多少?是否即得都已得到、到帐?即得未得或少得什么原因?性质如何?谁应负责任?应该怎样处置等是企业所有者真正关心的主要问题;当民营企业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时候成本的概念就不应该仅仅限于人员工资、物流消耗、车间成本、销售成本等内容,内部审计要将成本扩大到人力资本、物料成本、存货成本、资本成本、货币的时间价值成本、后续教育成本、服务成本、后勤成本、分销成本、广告成本等诸多相关成本。进而区分有效成本和非有效成本。内部审计只尊重有效成本不承认非有效成本,按照标准考核有效成本,用制度管理非有效成本。找出非有效成本发生的原因,量化出具体损失、落实到责任人。从而体现增加企业价值。
3.提高职能部门运作效率、规范职能行为需要内部审计
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流程管理、职责描述、质量标准、方针政策、制度规定等)是内部审计的最直接依据。
企业内部控制的细划转变为职能部门的具体标准,内部审计的介入从独立、客观的角度论证内部控制系统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和运营结果。揭示和评价职能部门的运作效率和工作实绩。内部控制制度不能代替管理。制度一旦出台就应该发挥实际效用。职能行为能否在内控制度约束下规范进行关系到内控系统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因此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成为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内部审计能够发现、反映内控制度的漏洞、盲点和盲区——制度的空白、滞后、冲突、落空。进而存在及时、客观的向企业高层反馈的可能,让企业所有者及时地知道公司现行内控制度并不都是围绕提高或增加企业效益而运行。从而引起高层的重视。
二、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必须赢得企业所有者的关心和支持
1.要有独立的运行体制
民营企业的产生体现了民营资本家、民营企业家的创造性和顽强的生命力。民营企业的发展时刻都需要改革和创新,这主要来自于民营企业的所有者的智慧、勇气、魄力。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发挥作用在体制定位上一般都经历了不同形式的偿试。理论界对此仍在百家争鸣,其中最能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也是最符合现时国情的体制模式应该是建立在归属企业所有者——董事长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从目前情况看,快速成长的非上市公司民营企业董事长,基本上是90%以上的股权拥有者或实际控制者。董事长是企业所有者已经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内部审计直接受董事长领导,便于内部审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理顺并明确这种体系中的领导关系后内部审计可以直接代替企业所有者参与管理,这种管理是通过服务来实现的,是间接的。通过独立、客观的审计工作能够迅速发现和反映问题以及公司风险,尽最大可能缩短企业所有者对企业风险及其程度了解的时间。从而促进内部审计影响和服务于企业高层决策。内部审计权威的树立,不仅仅是停留在体制管理上的高层次,更重要的是这种体制能确保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通过所有者的认可并形成所有者的意见得到实施。
2.要争取适当的授权
内部审计特殊职责的实现,必须得到企业所有者的明确授权。内部审计的地位、职权、责任、工作范围必须能像法律一样在企业中公开发布并施实。
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设立内部审计实际上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对自己的企业规范化运作有了积极的认识,这种积极的意识里面包函了虚拟的风险和善意的假设。内部审计赢得企业所有者的适当授权实际是一种带责信任。细分责任以及尽责程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责任是内容和实职,权力则是形式和表象。而授权就是为了让下一级分担责任。内部审计不看过程,只重证据看结果。
3.要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内部审计能否正常发挥作用并不全部取决于什么样的管理体制而是良好的审计环境。
良好的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能否在世界范围的市场上生存、发展的三大主要因素之一。拥有名符其实的职业经理人团队的素质、精神才能将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的意识由个人智慧变为集体能力。从民营企业现状看,真正的职业经理人时代还没到来,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的法制环境和约束手段还不成熟,道德风险很大,存在不确定因素。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必须以凝聚力为中心,用企业文化倡导企业的生存目标,并能代表所有员工的共同利益,提高企业的适应市场能力及抗风险能力。
民营企业内部产权关系明晰,但在一般情况下企业所有者并没有真正到位;经营者的责、权、利还没达到实质性的统一,所有者的发展目标和经营者的短期行为、短期意识、短期目标利益的矛盾长期共存。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无法回避这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就要看所有者的主导意见,内部审计只能以建议的方式公开明确的揭示矛盾中的这个风险,并将这个风险通过所有者转移到企业高层(包括所有经营者高层)。
三、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要有能力确保发挥职能作用
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能否发挥应有作用的内在因素,取决于内部审计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实际能力。
独立工作、公证客观、坚持原则、强化责任、淡化关系是指导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方针。民营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内部审计的执法依据、审计目标、审计环境和审计成果被利用的程度。在实际操作中只要坚持上述基本方针,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将会发挥良好作用。
绩效永远都是民营企业的目标。内部审计必须以绩效为中心开展工作。绩效的基本要求是在职须尽责(无功就是过),审计目标应该锁定在责任的履行和效益上。在民营企业,制度不能代替管理,试图用制度实现管理缺少内部审计的监督和反映很难做到。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
主动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民营企业都存在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文化理念、经营方略、管理方法和市场运作模式并且具有不确定性。民营企业没有时间教会你如何学习,一切靠自己自悟。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秘密在于超常规的“政策变化”,有的时候一些财务方针、政策、制度可能在一周之内变几次,很难适应。为什么?是市场决定了政策,市场在变、资本结构在变、即得利益在变!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审计人员主动学习,强化超常规理解能力和与时俱进的业务适应能力以及具备管理潜质。
迅速发现、辨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家族成份的存在,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就会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全面了解企业的风险领域和具备与他人有效沟通合作的能力。有效的与上级沟通的目的是寻求支持和指导;有效的与同级沟通的目的是寻求协调和帮助;有效的与下级沟通的目的是提高工作绩效;有效的与被审计单位、部门、人员沟通的目的是寻求理解、配合及弄清事实真象。工作中要摆正位置,处理好服务与监督的关系。切忌特权思想,离开服务搞监督和只搞服务不监督都是不恰当的。最好的内部审计效果来自于有效的沟通。
不断拓展内部审计业务领域。
民营企业设置职能部门随意性较大,没有固定的部门、职业和人员定编,基本上是“人治”。内部审计必须从“常规”的认识中解脱出来,充分结合企业的特点将风险前置,审计要超前渗透和介入管理,实施尽责程度和能力评估以及绩效考核。审计不能局限于查帐。常规审计要超前介入到“营销市场终端”和“比价例会”、“质量联签”、“签约”、“人事变动”、“预、决算会审”、“可行性调研”及产业、市场营销重大方针、政策、制度的制定、实施、完善等高风险领域和高层管理领域,虽然这不符合国际惯例,但非常适合中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非上市公司。审计对象要扩大到车间、部门、科室、扩大到具体的责任人;审计内容要扩大到有财务收支活动的所有职能部门并计考绩效;对没有财务收支活动的职能部门考核个人能力、尽责程度和工作效率。
强化自身管理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自身考核管理办法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与时适事的进行修正和调整。是内部审计立足于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环境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和审计工作备受关注。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规则、纪律、业务标准均应纳入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的日常考核之中,并与个人的薪资挂勾,同时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才能让企业所有者满意、放心,才能打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坚实基础。
[本文荣获(国家审计署)全国首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理论研究暨经验交流会 优秀论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