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应重点关注四项内容
党的十七大从“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提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可以预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将是今后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真正发挥好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关键在于不断深化审计内容,对领导干部经济管理、决策、绩效情况进行有效监督。顺应形势发展需要,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应重点突出“四个关注”。
关注经济决策
经济决策是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职责履行中最重要的内容,尤其是那些重要经济决策,对经济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往往较大,决策失误往往造成重大损失浪费,因此必须把对经济决策审计作为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予以关注。对一个地方的领导干部来说,由于拥有的权力较大,承担的职责较多,因而重要经济决策的内容比较广泛。重要经济决策主要包括:经济政策制订决策,承担的政府投资管理决策,本单位建设项目决策,对外投资、资产转让和置换事项决策,担保和抵押事项决策,资金借贷事项决策,重要物资采购决策,部门负责的专项资金的分配决策,单位重大资金使用决策等。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必须重点突出对上述重要经济决策的审计。通过对经济决策事项的内容是否合法,经济决策过程是否科学合理,经济决策执行是否规范民主,经济决策绩效是否明显的审计,检查领导干部是否存在个人专横独断、违反民主科学程序、导致经济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等情况。
关注履职绩效
把履职绩效作为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目的在于通过绩效审计,揭露问题、促进管理、推动改革、规范秩序、提高效益。因此,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应关注“合法性”问题,还必须关注绩效问题,问责与问效相结合。具体围绕以下四方面进行分析检查:一是有效性。即检查制定的各项制度、措施和管理办法是否对经济发展有效;二是经济性。即检查投入的公共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是否被经济合理地利用;三是效率性。即检查是否通过使用一定的资源取得更大的成果,或使用更少的资源取得预定成果;四是效果性。即检查那些重大经济决策的实施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或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对那些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事项,应当深入全面地分析原因,作出客观的审计评价。
关注公务消费
公务消费不可避免,是行政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目前情况看,公务消费明显超出了“合理”范畴,已成为一种不正之风,也是滋生腐败行为的重要领域,引起了社会的强烈不满和中央的高度重视,规范公务消费已势在必行。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和作风建设的要求,审计机关应把公务消费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必须对公务消费行为进行检查。主要看是否严格执行办公用房建设的有关规定,有无超标准建造办公楼、豪华装修办公楼等情况;看是否严格执行公务用车配备标准,有否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长期借用下属单位车辆等情况;看是否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有关规定,有否存在用公款相互吃请、超标准接待消费等情况;看是否严格执行外出学习考察的有关规定,有否借公务名义游山玩水等情况。
关注津补贴发放
为确保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央和省有关部门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严肃纪律,严格政策,强调要坚决维护财经纪律,清理规范各类津补贴。但是,实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以来,仍有一些部门和单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扩大津补贴发放范围和数额,影响了工资制度改革的成效。为此,审计机关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应把规范津补贴发放作为重要内容予以关注,检查是否存在国家规定外超标准超范围发放津补贴情况,是否有转移到下属单位发放或将属于行政的房租收入、利息收入等违规转入工会、学会、协会账或下属单位发放津补贴等问题。要把执行津补贴发放规定情况写入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存在问题的还应追究被审领导的经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