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知识经济下的审计监督
当今世界经济的增长已经逐步转移到主要依靠知识、科技和信息方面来,知识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要重视知识,重视人才,转变思想,转变观念,加强宏观调控和审计监督。
一、知识经济与审计监督观念
知识经济的出现预示着社会经济领域将发生一场“知识革命”,一些传统的审计监督观念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一) 重视对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审计监督。受传统经济理论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对生产要素的认识仅局限于土地、劳动和资本,而把知识和信息排除在生产要素之外。体现在会计核算上,就是把企业的经营过程看成是“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的循环往复,而作为生产要素的知识和信息如何核算,如何进行审计监督,目前极少为我们所注意,不论在反映方面,还是在监督方面,都还远远不够,更不用备考析和评价工作。知识是创造效益的最重要的源泉,忽视知识在创造效益中的关键性作用,忽视对知识的经营管理和审计监督,无疑是不合理的。因此,要树立知识产权、信息技术的审计监督观念。
(二) 人才的监督管理机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是取胜的决定性因素,人才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如果有了高智能专家组成的智囊团,那么企业就会拥有更大的主动权,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和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的各种经营风险,从而为企业创造大量财富。因此,企业应树立人本管理思想,尊重人才、关心人才、重用人才,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人才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企业劳动者个人业绩和效益的审查评价。
(三) 重视企业分配领域的监督审计活动。知识经济的出现将促进企业分配观念的更新。长期以来,在全民所有制观念的引导下,我们把企业分配归结为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对职工个人的分配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取酬”。这种分配方式忽视了按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分配,因为企业的经营成果毕竟是生产诸要素共同参与的结果。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产品的价值中,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所占比重较小,简单劳动将退居为次要因素,知识要素取得比其他要素更为丰厚的报酬是顺理成章的事。所以企业的分配将面临着重大变革,“按劳取酬”的方式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相结合。因此,加强对企业分配领域的审计监督尤为重要。
二、知识经济与审计创新发展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迫切要求审计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监督和调控经济活动的功能。有鉴于此,开发新的审计程序,改革审计形式和方法,研究审计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 审计领域的理论变革与发展。知识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审查的目标、对象、方法、技术、实务、审计准则、审计标准、审计人员、审计理论等发生重大变化。重大变化主要有:(1)审计目标将由揭露会计资料的错弊,转向包括揭露其错弊,指出其根源与后果的多元化目标发展;(2)就地审计等方式将逐步消失,审计人员不再局限于被审计单位实地审计。审计主体和客体只需在约定的时间通过媒体见面,这将大大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3)事后审计方式将主要被适时审计所代替,否则将事过境迁,无案可查;(4)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传统审计中最为重视的会计系统提供审计线索的方法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面对无书面记录的经济业务,审计的重点将由原来的审计线索的审核与查找,转向系统分析过程。
知识经济的兴起,迫切要求我们在审计实践上,抓紧开发新的审计程序,改革审计方式、审计方法,完善审计管理体制,构成新的审计体系和监督运行机制,重塑审计理论框架,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也推动着审计学把一系列新问题列为自己的研究内容,这些问题包括:如何确立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审计方式,界定审计范围,进行审计方法和技术的创新;如何制定审计的评价标准;如何搜集审计证据,如何优化审计资源的配置,发挥组织机构的作用;如何完善审计网络体系;如何防范审计风险,如何建立审计创新保障体系,如何加速审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
(二) 人力资源审计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传统审计只审查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物的因素,而对于在收益形成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的人力资源却未纳入审计体系加以监督和管理。由于缺少对人力资源的监督和审查,企业本身也忽视对人力资源信息(仅限于人事部门提供的信息)的反映和披露,势必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不利于对人力资源进行监督和评价。
人力资源审计要求把人的成本和价值作为经济组织的资源,并把人力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会计要素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客观真实地反映一个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状况,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源价值状况,以及有关人力资源价值的运动信息,以此监督和评价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开发和管理工作,以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同时,加强对人源监督和审查,还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贯彻合理的分配制度。因此,在市场经济体系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审计,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都是极为必要和极为迫切的。
(三) 呼唤适应知识经济的信息资源审计。随着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资源开发投资总额日益增长,信息资源的价值愈来愈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信息商品化日益明显。同时,企业的生存、发展也与信息资源息息相关,企业需要通过建立信息资源库储存大量市场经济信息、财务信息、科技信息等多种信息,为了加强对信息资源规范、有效的管理,客观上要求对信息资源进行监督、管理和审查,完成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补偿,以期实现信息资源的良性循环。
信息是对企业有价值的经济资源,在企业开发、使用和转让信息资源的过程中,会产生信息成本和信息收益,信息资源本身也会发生增减变动。因此对信息资源实施科学管理,从微观角度对其进行会计核算和审计监督,是极为必要的。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尤其重要,知识密集型企业与传统工业企业相比,虽然它的产品物耗很少,但产品中知识和信息含量的价值很高。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审计监督,是维护商业秘密、保护知识产权,推动审计改革的需要,也是培育和发展经济的迫切要求。
(四) 审计工作电子化。当前,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电子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财务会计事项已由自动化数据处理,审计人员必须开发新的审计程序,制定更为周密的审计计划,对无书面记录的经济业务进行审查。所以,不仅在审计实务上,而且在审计理论上,电算化都已成为新的课题。电算化正促使审计人员的技术手段从手工操作向电子计算机转变。
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这是社会对审计人员和审计组织愈来愈严格的要求。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及其派生出来的各种手段,不仅有助于审计人员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对审计线索、审计方法、审计技术、审计实务、审计准则、审计人员、审计理论和审计事业的未来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计算机审计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绕过计算机审计阶段,即避开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根据输入前的原始数据,通过手工操作或借助计算机进行运算处理,将处理结果与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输出对比,检验其是否正确,这是计算机审计初期曾经广泛使用的方法。第二阶段,通过计算机审计阶段,即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工商企业管理和政府行政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许多信息资料和数据被输入计算机内。审计人员必须对计算机储存、处理的信息数据以及信息处理软件及其运行环境进行审查。第三阶段,利用计算机审计阶段,即审计人员以计算机为辅助手段,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审计活动,提高审计的质量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