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首页 > 会计实务 > 审计人员 > 内部审计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路径选择

来源: 胡新贵 王德平 2006-09-25
普通

  摘 要: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为促进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审计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救治措施。

  关键词:民营企业 内部审计 路径选择

  随着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企业内部的审计已成为民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局限性以及面临的制度、政策和法律环境等问题,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在执行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产生及其存在的问题

  民营企业在创业之初,内部审计大多不被重视。它真正来源于企业生存、竞争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十五大之后,随着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重视,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依靠个人的能力和家族成员来管理的难度在不断增大,所需处理的事务远远超出管理者本人或家庭成员所拥有的经验和知识准备,随着管理层次和经营业务的日趋多元化、复杂化,经营地点日趋分散化,民营企业的所有者一方面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直接对经营情况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同时伴随着企业团队中忠诚程度的递减,信息扭曲程度的不断提高,欺诈交易不断发生:另一方面由于管理中对外聘职业经理人的纳用,如果工作上造成损失,很可能难以补救。在此情况下,民营企业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便因需而生。目前,虽然大多数民营企业根据工作的需要开展了内部审计工作,但从整体上看,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及工作不到位。由于民营企业是否需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国家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和明确的规定。所以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如何操作进行,缺乏现成的理论准则指导。所以内部审计全被一味的理解为差错纠偏、堵塞漏洞,把被审计的对象看成是自己的“敌人”,很少以积极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有些民营企业,根本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认为企业是自己的,财产是自己的,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不是与自己作对吗?还有一些民营企业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由于经常被民营企业负责人随意撤并和更换,实际上使审计工作处于瘫痪状态。

  2.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领导体制不合理,审计工作缺乏主动性。内部审计机构必须独立设立并受到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但是现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领导体制五花八门,有的直属厂长经理,有的直属总会计师,也有的与财务部门合二为一,受财务负责人的领导,这种内部审计领导体制很难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部分内部审计工作往往需要上级部署,自己很少主动开展工作,所以直接影响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手段落后。我国民营企业大都采用家庭管理模式,审计工作作为核心部门更要有业主亲属主抓。这种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审计队伍的人才开发培养和更广泛的择优选聘,造成人员素质差,结构比较单一,缺乏专业技术、工程技术、物资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另外,虽然电子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不断推广应用,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还不太熟悉,许多审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造成效率低下,准确性差,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4.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对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制约。民营企业大多依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网,靠家族的凝聚力逐渐发展起来的,往往用管理家族事务的方法管理企业,企业的命运实际上与家庭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管理制度中过分揉进了亲情的因素,削弱了企业管理者的制度意识,部分人员凭借特殊身份破坏企业规章制度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极为严重。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也由家族成员构成,素质不高,在审查时往往顾虑血缘关系,不能正确反映甚或背离企业目标,时有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因此,家族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改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路径选择

  1.进一步建立健全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强化企业内部经济监督,促进内部审计深入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有利于社会和企业其他部门了解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规定和要求,使审计机构能依法履行职责,行使权力,使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有标准可依,从而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审计效果。

  2.进一步明确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内部审计的组织设置是开展工作的基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应与企业的形式、经营规模、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体系等相适应。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财产的终极所有权和企业的法人产权是分离的。一个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里,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之间是分权制衡的关系。因此,民营企业内部人会格外关注内部审计,至于设置何种形式的内部审计要由民营企业根据经营规模、管理复杂程度来确定。

  3.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实现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高民营企业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使其不仅能熟练掌握审计技能,而且还应熟悉审计制度的规定,不断提高自己的审计工作能力。同时国家也要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职称等自身因素有具体的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层次越高,其作为才能越大,内部审计的作用才能真正得到发挥。

  4.优化审计环境,在审计重点的工作上实现新突破。审计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与社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构成了审计存在和发展的方向。审计要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环境。一方面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协会、企业领导要进一步营造内部审计的外部环境,确保审计的权威性。另外,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要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中心意识、紧紧围绕企业工作大局,立足微观审计,着眼宏观服务,从机制上、体制上、制度上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紧紧围绕企业管理重点,积极开展调研,服务领导决策;紧紧围绕领导关心,群众瞩目的事情,开展对热点部门、焦点事件、重点问题的审计力度,做到审计重点与企业工作中心合拍,与群众利益合拍。

今日热搜
热点推荐:
做账报税
做账报税私教班第十一季
加入会计实务交流圈

微信识别二维码

扫码找组织

回复:资料包

立即免费获取

有奖原创征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