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重点的思考
摘要:本文根据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在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高校内审工作的重点:制度基础审计、基建投资审计、教学仪器设备审计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并就如何搞好以上各项审计,提高审计成效,分别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校管理;高校内审;审计重点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科研攻关的重要基地,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起着人力和科技支持作用。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与企业单位经济协作活动的日益增多,其办学和科研经费正在迅速增加。在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而现有的审计力量相对薄弱,因此必须审时度势,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理清思路,精心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并抓紧抓好,以开创高校内审工作的新局面。
一、推行制度基础审计,促进高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增强自我约束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由一系列政策和程序组成的,其目的是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并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一个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程度,是其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的客观反映,因此任何单位的管理决策层都应十分关注和解决好这一根本性问题。据调查了解,一些高校在制度建设和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领导和部门忙于日常事务,对依法治校和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新的业务工作开展起来了,但与之相配套的控制和管理措施相对滞后;有些管理制度虽已颁布实施,但对其执行情况缺乏必要的检查监督,对违规事项的处罚力度不足等。
制度基础审计是现代审计的重要内容,它以内部控制测试为基础,着力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在高校推行和实施该项审计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针对内部控制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并积极争取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努力从根本上改变“重业务,轻管理”的状况;另一方面,制度基础审计作为现代审计的重要方法,可以为实质性审计和其他各项业务审计指明方向,明确重点,避免审计业务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既保证了审计质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针对高校业务及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推行和开展制度基础审计,应着重抓好三个具体环节:一是有关制度是否真正建立起来,即有无制度建设的空白区;二是所定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管理的原则及要求,即有无控制弱项;三是已经建立健全的各项制度是否得到始终如一的贯彻执行和真正发挥作用,即有无控制失效事件。
二、强化基本建设投资审计,遏制工程回扣等现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科学完整的投资管理体制,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建筑市场及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法规、政策还不健全。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上存在的各种不正之风由来已久,而相关的监督约束机制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加之一些建设单位疏于管理,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据调查了解,社会上普遍反映的诸多相关问题,在多数高校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如借工程发包之机向施工单位收取甚至索要回扣,对工程款结算和工程质量验收把关不严等,广大教职工对此反应强烈。
随着高校的普遍扩招和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高校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其投资额在高校可控制资金数额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强化基建投资审计刻不容缓,高校内审责无旁贷。通过长期坚持和不断努力,可望有效地遏制基建投资管理中存在的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并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实现上述审计目的,结合基建投资管理的特点,此项审计应将事前控制、事中监督和事后检查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首先,内审机构应提前介入,参与项目决策与评估,对其中不合规的程序及机制提出规范化要求,并重点做好对工程预算的审核,坚决剔除不合理的开支项目。其次,对大中型工程项目应实行定期或不定期预审,监督工程施工进度与工程拨款的一致性,与其他有关部门配合检查工程施工质量,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最后,全面审查工程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重点审查有无虚列项目、乱套定额、高拨材价以多计工程量等问题,对于不合格工程,坚决不予结算和办理验收手续。
三、开展对教学仪员设备购置、使用等方面的审计,加强对高校采购的监管
教学仪器设备采购支出是高校办学经费支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仪器设备的质量和使用情况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但目前的管理现状令人堪忧,存在的一些问题带有普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没有明确的长短期相结合的采购计划,盲目采购、临时采购时有发生;重大采购决策往往是领导个人说了算,缺乏必要的事前评估和论证;采购价格、采购批量不合理,人情采购或关系采购客观存在,极少数人从中吃回扣的嫌疑较大,采购的物品质次价高,在教职工中造成不良影响;仪器设备的启用、保管、维修及报废制度不健全,或虽有明文规定但执行监督不力,为非法占用、虚报冒领和被盗丢失打开方便之门;财会部门对仪器设备的核算显得粗糙,家底不清,形成帐外资产而长期无人过问等。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教学仪器设备的审计,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第一,在彻底清查、摸清家底和登记造册的基础上,帮助有部部门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明确采购、领用等有关业务处理程序及相应的责任,实行必要的职务分离,强化核查职能,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纠,以减少和避免舞弊事件的发生。第二,仿照和借鉴政府采购的做法和经验,对于大宗仪器设备采购应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增加其透明度,坚决杜绝采购过程中的暗箱操作,以压低采购价格,保证采购质量。对此,内审机构应充分行使监督职能,有效发挥鉴证作用。第三,开展对教学仪器设备购置、使用等方面的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重点查处借采购之机收受回扣,非法占有、使用教学仪器设备甚至据为已有,以及由于使用、保管不当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等严重问题。
四、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增强部门(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继续推行和完善部门(单位)负责人聘任制,明确有关负责人的任期目标,包括他们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并在任期终结时进行考核及奖惩兑现,是高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为实行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可能和必要。高校内审机构应积极参与任期目标的制定和考核工作,重点是在任期结束时,通过审计掌握第一手资料,客观地评价部门(单位)负责人应负的经济责任,为学校党政领导任用干部提供重要依据。应通过制度做出明确规定,凡是通过审计发现有严重经济问题或严重失职的领导干部,一律不得续聘甚至重用,以不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根据高校内部门、单位经营和管理的特点,可将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划分为三种类型,并明确其相应的审计重点:(1)校办产业(包括与校外企事业单位联办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包括核实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审查财务收支的合规合法性,考核经营者的管理与决策能力,重点查处为获虚荣或承包奖弄虚作假、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等问题。(2)学校财会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责任审计,主要审查和评价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规范化,重点检查有无公款私存、私分利息、挪用公款和公款私贷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3)教学及其他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审查面向社会办学等所得收入的分配、使用情况,重点查处账目严重混乱,甚至账目全无,乘机乱收费、乱开支的问题。还需指出,对部门(单位)负责人自身廉洁自律情况进行专项核查,应贯穿于各类经济责任审计的全过程,对于教职工群众反映的一些热点问题,且涉及到领导干部个人的,应坚决一查到底,绝不能走过场,逐步树立内审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