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加强企业内部审计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担负着对企业进行监督、促进、保护三大重任,在帮助企业领导决策、避免和减少管理失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以使企业管理更为科学和规范。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审计方法;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担负着对企业进行监督、促进、保护的三大重任。具体体现在监督本企业是否正确执行了国家的法律法规,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和经营目标的实现,防止资产流失,促使资产保值增值促进企业健全内控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改进生产技术,挖掘内部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维护企业的自主权,保证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财务收支、业务往来、经济责任等经济活动情况,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给企业领导提供大量准确的信息,在帮助企业领导决策、避免和减少管理失误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搞好企业内部审计对实现企业管理深层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形成激励和约束的经营机制至关重要。
然而在转移经营机制过程中,企业有充分的机构设置权,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机构调整时,撤并了内审机构,调走了内审人员,整个内部审计工作呈现滑坡态势,削弱了企业管理的监督控制职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观念上的误区。内部审计长期以来被理解为代表国家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在这样一种观念的影响下,内部审计也忽略了自己所处的地位、特点及所担负的重任,照搬国家审计模式,致使单位把内部审计当外人,甚至将审计与企业自主经营对立起来。
2.自身的不足。由于对内审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内审人员的地位和待遇较低,致使审计队伍不稳定,结果是业务素质好的难以留住,留住的也不安心工作,内部审计部门甚至成为安置被照顾人员的机构,可有可无,审计工作自然就难以开展或开展不好,未发挥应有的内审作用,该部门也就难免遭受撤并。
3.法规、政策依据不足。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经济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大都是重鼓励轻约束。即使提及有关监督和内部约束的内容,也都是点到为止,可操作性差。国家专设经济监督的部门由于法规、政策依据不足,往往处于监督无力的地位,作为内审机构就更是不言而喻了。由于不少内审机构是在审计机关“以审促建”和反复做工作后才建立的,企业缺乏自觉性和紧迫感。当前企业强调精简机构,转换经营机制,自然就把内审列入了“精简”的行列;同时,审计机关转变审计重点,也减少了对企业的直接审计,这样企业感到外部压力轻了,内部审计的存在也就觉得没有太大必要了。加上我们有的审计机关忙于自身改革较多,抓社会审计多,却忽视了内审工作的指导。
有些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工确的认识,缺乏搞好内部审计工作的自觉性、紧迫感。致使内审机构的建、撤、并仅凭领导的好恶而定。
削弱内审的后果是严重的。它使企业财务收支上漏洞百出,经济领域的犯罪案件层出不穷;相当多的企业帐目混乱;人为造成企业财产的转移和报损、报废;贪污挪用;在企业实行改造中采取不公正手段通过让利销售转移利润,导致资产大量流失的事件屡见不鲜。严酷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如果离开了内控机制,就象脱缰的野马任意奔驰,所给国家和企业带来的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
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内审怎样担负起对企业进行监督、促进、保护的三大重任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在思想上要真正提高认识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是现代企业依法经营的一项基础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现代企业提出的一项法制要求,是企业法人必须履行的一顶法定义务,也是建立自我约束机制的需要。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内部审计制度则是自我约束机制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在思想上真正跟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高度认识当前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把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在审计方法上要实现五个转变
一是审计目的要从查错防弊转向改革管理,提高效益,促进发展;二是审计范围要从财务收支审计转变到包括财务收支在内的生产、技术、施工、经营各个方面;三是审计时效要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事中与事后审计;四是审计内容从审计合规性为主转变为以效益性为主要综合审计。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积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和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帮助各部门、单位改善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五是审计方式要从侧重开展项目审计转变到项目审计与审计调查并重。选择企业领导集团和职工普遍关心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审计调查,把项目审计与审计调查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在审计业务范围上要开拓新的领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须开拓新的内审业务领域。其业务内容主要有:(1)财务收支审计。包括单项审计、系统审计、诀算审计等。(2)经济合同审计。包括对合同的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3)内部控制评审。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适用性和功能性的评价,可以查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症结,促进企业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使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地进行。(4)效益审计。包括经营决策、计划目标、生产技术、业务经营、管理机能、成本效益、资金效果等各个方面的审计,通过证实数据、效益,寻找差距及潜力所在,提出提高效益的建议。(5)基建工程审计。包括改建、扩建、技改工程立项审计、概算与预算审计、施工用款审计、工程决算审计等。(6)经济责任评价。包括企业内部承包经营、责任目标、年度业绩以及各部门负责人的离任审计等。
第四,在审计基础建设上要完善各项制度
现代企业健全完善内部审计制度至少应具备以下内容:一是有独立的审计机构,它不能从属任何业务部门,否则就会失去独立性。企业集团和股份制公司还应成立审计委员会,是配有审计师、工程师、经济师、律师的审计班子。二是确立业务范围。包括编制审计计划、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等的要点、格式和方法或制定内部审计工作手册。三是健全工作制度。包括内审工作任务、范围、职责、权限和组织形式、人员任务、审计程序、审计质量控制及审计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四是制定审计标准,如建立审计人员岗位、实施审计、审计报告等方面的标准,作为保证内审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准绳。同时,还要多渠道培训内审人员,提高其素质,加强国家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的指导和监督,使内审工作健康发展。
第五,在审计工作中需要理顺三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审计与企业最高领导层的关系,内部审计机构必须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企业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企业最高领导层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切实解决内部审计力量问题和内部审计经费问题。二是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关系。首先,内部审计应当自觉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对审计中发现的严重违反财经法规和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如实向上级审计机关反映;同时,国家审计机关应当依法行使对企业内部审计业务的指导和监督职责。其次,企业内部审计要为外部社会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条件和奠定基础。社会审计组织则要尽可能地相信和依靠内部审计。三是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发现和揭露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防止错弊、堵塞漏洞、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审计建议,为企业领导集团正确决策和为企业加强经济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