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来源: 中国审计报
2004-03-29
普通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根据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需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对领导干部任期内所负责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领导干部个人履行经济责任、遵守财纪法律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的监督评价签证的活动。而此项工作不但涉及财经审计法律法规,而且涉及到对人的评价和人事管理,因而审计的责任和难度风险很大,笔者认为,要做到有效防范和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
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规制度,规范运作
加强立法、建章立制,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根本措施。要在实践探索、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一是尽快制定审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指南,对审计程序、内容、文书、语言使用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
二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以利于规范操作、统一尺度、量化考核。
三是强化约束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经济 责任审计行政执法责任的相关法规和制度,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一项权责对等、机制平衡的经济监督形式。
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要做好部门间、审计组织间的协调和配合工作。
一是要加强审计的计划性。年初就应制定其审计计划特别应将一些重点审计对象优先纳入审计计划,如对有资金分配权、有预算外收入、有规费、罚没收入和群众反映多的单位领导以及拟升任离任者的审计,应作为重点来安排。
二是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
三是充分发挥内审、社 审的作用,可采取委托或统一组织实施或分层次审计的方式,将一部分任务交由内审、社审去完成,并加强审计质量的监督、指导,注意利用其审计成果,以发挥审计组织的整体合力,缓解审计任务重与力量不足的矛盾。
建立健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公正、进行评价
要按照“客观性、全面性、历史性”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综合分析,客观评价,注重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进一步健全相关性强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一是要以审后的数字指标、审计事实、审计结果来作评价,不能主观臆断、无所依据;
二是要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全面看待被审计对象的功过是非,做到成绩要说全、问题要找准;
三是在评价时要注意划清5个责任,以降低风险、减少引发争论的可能性,即要划清前任与继任责任、主观与客观责任、集体与个人责任、主管与直接责任、故意与过失责任;
四是坚持谨慎评价的原则,对不属于审计范畴又无法取证的事项、对证据不充分又不能获得有力证据的事项、对因故无法审查核实的事项不予评价,以防范审计风险。
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规制度,规范运作
加强立法、建章立制,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根本措施。要在实践探索、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一是尽快制定审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指南,对审计程序、内容、文书、语言使用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
二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以利于规范操作、统一尺度、量化考核。
三是强化约束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经济 责任审计行政执法责任的相关法规和制度,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一项权责对等、机制平衡的经济监督形式。
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要做好部门间、审计组织间的协调和配合工作。
一是要加强审计的计划性。年初就应制定其审计计划特别应将一些重点审计对象优先纳入审计计划,如对有资金分配权、有预算外收入、有规费、罚没收入和群众反映多的单位领导以及拟升任离任者的审计,应作为重点来安排。
二是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
三是充分发挥内审、社 审的作用,可采取委托或统一组织实施或分层次审计的方式,将一部分任务交由内审、社审去完成,并加强审计质量的监督、指导,注意利用其审计成果,以发挥审计组织的整体合力,缓解审计任务重与力量不足的矛盾。
建立健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公正、进行评价
要按照“客观性、全面性、历史性”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综合分析,客观评价,注重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进一步健全相关性强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一是要以审后的数字指标、审计事实、审计结果来作评价,不能主观臆断、无所依据;
二是要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全面看待被审计对象的功过是非,做到成绩要说全、问题要找准;
三是在评价时要注意划清5个责任,以降低风险、减少引发争论的可能性,即要划清前任与继任责任、主观与客观责任、集体与个人责任、主管与直接责任、故意与过失责任;
四是坚持谨慎评价的原则,对不属于审计范畴又无法取证的事项、对证据不充分又不能获得有力证据的事项、对因故无法审查核实的事项不予评价,以防范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