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本会计的新特点及其对成本管理的推动
来源: 《上海会计》·于昕
2003-08-21
普通
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会计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起点发生了变化:(1)规模经济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造成资源配置严重浪费;(2)国民收入增加引起消费者偏好变化,由基本的生活品到消费品、奢侈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日益增加;(3)新技术、新能源、新产品的开发日新月异,但产品投入应用的过程过长;(4)加入WT0后外资的涌入,使民族企业倍受考验。
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推动了成本会计的发展,使其呈现出以下新特点:一是借助因特网,电子商务简化了企业的经营过程,降低了采购成本,减少了库存,缩短了生产周期,实现了实时报告。从而企业能够更及时地了解市场,市场也能够更好地引导企业生产,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社会财富最大化。二是局域网把企业内部原来彼此独立的子信息系统集合起来,打破了原有业务单元之间的界限,重新组合成一个可直接为客户服务的工作组,共享信息资源,减少相互摩擦,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畅通无阻,提高了企业整体效益。三是成本会计核算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创新,会计电算化逐渐取代手工记账,会计信息质量有所提高。四是成本会计的应用对象不断扩大,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等的非生产型组织因为存续成本的发生,在效益原则下,也采用成本控制。
一、信息经济对成本会计发展的影响
知识经济条件下,高科技的应用和现代化的管理,推动了成本会计核算向信息化、统一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1.成本会计核算信息化。知识经济下,网络技术的提高及加速推广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对传统成本会计提出了挑战:一是运用电子商务进行投资决策产生了网络运行成本、物流成本、信任度成本等问题。如何对它们进行预测,制定成本标准和进行成本分析是成本会计发展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二是电子商务运作过程中,对购买成本、点击成本、流通成本和营销成本等的管理,要求会计核算的生成和提供的会计信息及时、全面、真实、有效。
2.成本会计核算统一化。规模经济产生了许多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集团,这要求成本会计统一、全面地核算购进、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环节之间的摩擦,降低成本;对企业集团内部的各级单位实行分级辅助核算,分别核算本单位内部的购货、生产和销售,以调动企业内部各方面和人员的积极性。核算内容的拓宽、复杂和多样化,并不要求成本核算的规范化,成本核算方法的采用要与企业的经营性质、规模等相适应。
3.成本会计核算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对成本核算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采用国际上先进有效的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尽快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上普遍适用的成本会计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二、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对成本会计发展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壮大,企业之间交流和往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管理观念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和发展着。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创新,大大促进了成本会计学科的发展。
1.成本效益观念。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传统成本管理的目的可简单地归纳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
今天,企业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与之相适应,企业成本管理应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直接联系起来,以成本效益观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问题,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的必要性、合理性,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与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只要成本与收入配比,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增加,成本绝对数的变动是可以忍受的。
2.系统理论参与成本管理观念。信息经济下成本会计面临新的制造环境:(1)弹性制造系统(FMS),可以从事多样化产品的生产,解决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2)电脑辅助设计(CAD)、电脑辅助工程(CAE)及电脑辅助制造(CAM)系统,可以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3)制造资源规划(MRPⅡ),有助于管理当局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4)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基于电脑形成自动化制造程序,实现工厂无人化管理。新制造环境下,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无法继续使用,会计理论界对此作出了快速反应,提出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如美国会计学者提出的作业成本法——ABC法,后又发展为作业基础管理法——ABM法。两者均能帮助管理人员利用作业成本信息,从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的统一成本系统中找出消耗资源但不创造价值的作业,从而节省企业资源,实现社会整体资源优化配置。
3.质量成本管理观念。质量会计理论认为,仅仅从成本自身的角度考虑成本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企业管理当局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考虑成本问题:不仅要考虑有形的成本支出,还要考虑无形的成本损失;既要考虑货币因素,也要考虑非货币因素的影响;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成本费用,更要考虑不同的成本方案对客户、供应商和社会的影响;成本考核时,不仅要看成本升降,而且要联系企业的收益、综合竞争力,把供应商、客户和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以质量求生存,竞争求发展。
三、我国运用现代成本管理的对策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即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的兴起,战略成本管理方兴未艾,以及目标成本的推广应用等,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总结我国自己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
1.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灵活运用外国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管理方法。中国走市场经济的道路还未满30年,而西方的市场机制已有300多年历史,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管理方法,其中适时制、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组织行为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科学技术在成本会计中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型的注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从现代企业制度出发,根据每个企业的不同情况适当地运用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适时制与倒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成本企划、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以及战略成本管理,将会大大缩短中国民族企业的更新周期,加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2.加快更新成本观念,加强我国成本理论研究,提高成本会计水平。首先,政府各级机关及企业各级领导要有魄力、有决心,大力推进成本会计系统的改革,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成本回避思想,加快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其次,成本会计人员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加速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即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又要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在成本会计岗位上应配备成本工程师,从而有利于成本会计的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以适应现代化管理和成本会计新发展对成本会计人员越来越高的要求。再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3.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加强成本会计战略管理。电子商务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导和支持,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的商务经济往来。电子商务将是未来最主要的商务模式。全球企业与企业之间(BT0B)的市场将从现在的430亿美元提升到2003年的1.3万亿美元。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商业环境,企业要在这种改变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行战略成本管理。
(1)价值链分析。每一种产品从最初的原材料投入到最终消费者手中,要经过无数个相互联系的作业环节,这就是作业链。作业链既是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又是一种价值形成和增值的过程,从而形成竞争战略上的价值链。价值链上每个环节既会产生价值,同时也要消耗资源。进行企业价值链分析,可以确定单元价值链上的成本与效益,从而进行价值作业之间的权衡、取舍,调整各价值链之间的关系。企业通过自身价值链分析、行业价值链分析和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确定企业的不同战略,从而争取成本优势。
(2)成本动因分析。动因影响作业,作业影响成本。成本动因是成本发生的根本原因。成本动因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微观层次上与企业的具体生产作业相关的成本动因,如物耗、作业量等;二是战略层次上的成本动因,如规模、技术多样性、质量管理等。相对于作业成本动因而言,战略成本动因对成本的影响更大。因此,从战略成本动因来考虑成本管理,可以控制住企业日常经营中大量的潜在成本问题。
(3)战略定位分析。战略定位可以分成:①成本领先战略。企业的目标是要成为其产业中的低成本生产厂商。②差异领先战略。此战略要求企业在产业内独树一帜,或在成本差距难以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生产出比竞争对手功能更强、质量更优、服务更好的产品。③生命周期战略。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独特的成本特性。将产品生命周期按阶段展开,把“上游”与“下游”连贯起来,通过对目标成本的分解、估算,剔除大部分成本不利因素,为企业创造明显的战略优势。④整合战略。横向整合扩大企业业务规模;纵向整合则往往超越企业的业务范围,沿行业价值链方向向前或向后延伸整合。运用整合战略可以重构企业价值链,提高整体盈利水平。
4.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笔者认为:根据成本会计人员职责的要求,我国一些工业企业在成本岗位上要配备成本工程师,以利于成本核算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推动了成本会计的发展,使其呈现出以下新特点:一是借助因特网,电子商务简化了企业的经营过程,降低了采购成本,减少了库存,缩短了生产周期,实现了实时报告。从而企业能够更及时地了解市场,市场也能够更好地引导企业生产,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社会财富最大化。二是局域网把企业内部原来彼此独立的子信息系统集合起来,打破了原有业务单元之间的界限,重新组合成一个可直接为客户服务的工作组,共享信息资源,减少相互摩擦,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畅通无阻,提高了企业整体效益。三是成本会计核算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创新,会计电算化逐渐取代手工记账,会计信息质量有所提高。四是成本会计的应用对象不断扩大,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等的非生产型组织因为存续成本的发生,在效益原则下,也采用成本控制。
一、信息经济对成本会计发展的影响
知识经济条件下,高科技的应用和现代化的管理,推动了成本会计核算向信息化、统一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1.成本会计核算信息化。知识经济下,网络技术的提高及加速推广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对传统成本会计提出了挑战:一是运用电子商务进行投资决策产生了网络运行成本、物流成本、信任度成本等问题。如何对它们进行预测,制定成本标准和进行成本分析是成本会计发展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二是电子商务运作过程中,对购买成本、点击成本、流通成本和营销成本等的管理,要求会计核算的生成和提供的会计信息及时、全面、真实、有效。
2.成本会计核算统一化。规模经济产生了许多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集团,这要求成本会计统一、全面地核算购进、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环节之间的摩擦,降低成本;对企业集团内部的各级单位实行分级辅助核算,分别核算本单位内部的购货、生产和销售,以调动企业内部各方面和人员的积极性。核算内容的拓宽、复杂和多样化,并不要求成本核算的规范化,成本核算方法的采用要与企业的经营性质、规模等相适应。
3.成本会计核算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对成本核算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采用国际上先进有效的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尽快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上普遍适用的成本会计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二、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对成本会计发展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壮大,企业之间交流和往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管理观念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和发展着。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创新,大大促进了成本会计学科的发展。
1.成本效益观念。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传统成本管理的目的可简单地归纳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
今天,企业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与之相适应,企业成本管理应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直接联系起来,以成本效益观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问题,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的必要性、合理性,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与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只要成本与收入配比,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增加,成本绝对数的变动是可以忍受的。
2.系统理论参与成本管理观念。信息经济下成本会计面临新的制造环境:(1)弹性制造系统(FMS),可以从事多样化产品的生产,解决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2)电脑辅助设计(CAD)、电脑辅助工程(CAE)及电脑辅助制造(CAM)系统,可以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3)制造资源规划(MRPⅡ),有助于管理当局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4)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基于电脑形成自动化制造程序,实现工厂无人化管理。新制造环境下,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无法继续使用,会计理论界对此作出了快速反应,提出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如美国会计学者提出的作业成本法——ABC法,后又发展为作业基础管理法——ABM法。两者均能帮助管理人员利用作业成本信息,从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的统一成本系统中找出消耗资源但不创造价值的作业,从而节省企业资源,实现社会整体资源优化配置。
3.质量成本管理观念。质量会计理论认为,仅仅从成本自身的角度考虑成本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企业管理当局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考虑成本问题:不仅要考虑有形的成本支出,还要考虑无形的成本损失;既要考虑货币因素,也要考虑非货币因素的影响;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成本费用,更要考虑不同的成本方案对客户、供应商和社会的影响;成本考核时,不仅要看成本升降,而且要联系企业的收益、综合竞争力,把供应商、客户和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以质量求生存,竞争求发展。
三、我国运用现代成本管理的对策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即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的兴起,战略成本管理方兴未艾,以及目标成本的推广应用等,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总结我国自己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
1.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灵活运用外国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管理方法。中国走市场经济的道路还未满30年,而西方的市场机制已有300多年历史,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管理方法,其中适时制、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组织行为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科学技术在成本会计中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型的注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从现代企业制度出发,根据每个企业的不同情况适当地运用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适时制与倒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成本企划、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以及战略成本管理,将会大大缩短中国民族企业的更新周期,加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2.加快更新成本观念,加强我国成本理论研究,提高成本会计水平。首先,政府各级机关及企业各级领导要有魄力、有决心,大力推进成本会计系统的改革,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成本回避思想,加快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其次,成本会计人员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加速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即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又要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在成本会计岗位上应配备成本工程师,从而有利于成本会计的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以适应现代化管理和成本会计新发展对成本会计人员越来越高的要求。再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3.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加强成本会计战略管理。电子商务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导和支持,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的商务经济往来。电子商务将是未来最主要的商务模式。全球企业与企业之间(BT0B)的市场将从现在的430亿美元提升到2003年的1.3万亿美元。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商业环境,企业要在这种改变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行战略成本管理。
(1)价值链分析。每一种产品从最初的原材料投入到最终消费者手中,要经过无数个相互联系的作业环节,这就是作业链。作业链既是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又是一种价值形成和增值的过程,从而形成竞争战略上的价值链。价值链上每个环节既会产生价值,同时也要消耗资源。进行企业价值链分析,可以确定单元价值链上的成本与效益,从而进行价值作业之间的权衡、取舍,调整各价值链之间的关系。企业通过自身价值链分析、行业价值链分析和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确定企业的不同战略,从而争取成本优势。
(2)成本动因分析。动因影响作业,作业影响成本。成本动因是成本发生的根本原因。成本动因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微观层次上与企业的具体生产作业相关的成本动因,如物耗、作业量等;二是战略层次上的成本动因,如规模、技术多样性、质量管理等。相对于作业成本动因而言,战略成本动因对成本的影响更大。因此,从战略成本动因来考虑成本管理,可以控制住企业日常经营中大量的潜在成本问题。
(3)战略定位分析。战略定位可以分成:①成本领先战略。企业的目标是要成为其产业中的低成本生产厂商。②差异领先战略。此战略要求企业在产业内独树一帜,或在成本差距难以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生产出比竞争对手功能更强、质量更优、服务更好的产品。③生命周期战略。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独特的成本特性。将产品生命周期按阶段展开,把“上游”与“下游”连贯起来,通过对目标成本的分解、估算,剔除大部分成本不利因素,为企业创造明显的战略优势。④整合战略。横向整合扩大企业业务规模;纵向整合则往往超越企业的业务范围,沿行业价值链方向向前或向后延伸整合。运用整合战略可以重构企业价值链,提高整体盈利水平。
4.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笔者认为:根据成本会计人员职责的要求,我国一些工业企业在成本岗位上要配备成本工程师,以利于成本核算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