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中的战略成本管理分析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日益加强,企业面临着比以前更加严酷的竞争,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一些国外技术先进、实力雄厚企业的进入,更加加剧了国内企业间的竞争,而通过通观这几年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国内企业往往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面临被其兼并的地步,究其原因纵然很多,其中不乏一些是由于我国的体制和历史的原因,如现在我国正处于还处于转型时期,一些企业还未完全走向市场经济时代,而一些国有企业因为所有制等的关系,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产权不明,形成了不利于企业良好发展的责任不明问题,但是其最重要的确是企业自身的观念问题,没有很好地从战略的高度来把握全局,从而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和竞争战略有效地进行结合;甚至还把传统的管理理念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必然造成与时代的脱节,影响他们的有利发展。综观世界500强,我们发现它们之所以有今日如此辉煌的成就,高额的经营利润,究其原因之一就是有效地将其二者进行了结合,如索尼公司的差异化战略、丰田公司的混合战略等。现在的市场竞争异常的残酷,若想占有一席之地,就应该更加创新地实施这种新型的战略性管理模式,更好地把企业成本管理与竞争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从战略的高度来把握企业总体的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等。而现在的网络化又恰恰为这种管理扩大了边界,为发挥连锁“组织市场化”功能提供了可能。
“战略”原为军事术语,指对战争进行分析之后做出的全局性筹划和指导。这里指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竞争的日趋白热化,企业为了谋求长期发展而预测和把握企业发展布局的整体性筹划以便来规划企业发展的步骤和方向。其特点为:(1)本质上处理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协调企业与内部资源的运用以适应外部环境或改变外部环境以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2)是对企业未来活动的长期规划;(3)充分分析和了解企业内、外部环境。(4)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而在当前的激烈市场竞争中,我们如何才能更好的实施此新型的战略管理模式,我认为应该很好的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了解对手的实力,了解他们的生产过程和战略发展政策等。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实体,最终的服务对象是社会中的人即所谓的顾客,因此,在当前的买方市场上,企业制胜的竞争性战略关键应该是能够为顾客创造价值,即企业能够以持续赢利的成本来吸引顾客购买自己的产品。而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同一行业里面拥有众多的生产企业以及生产替代品的相关企业,这就促使企业在竞争中不但要考虑自身的情况同时也需对竞争对手了如指掌,做到知己知彼,从而了解对手与己的产品差别及其原因,以便可以能够明确机遇和挑战,并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企业业绩,以便解决好纳什均衡理论现象,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从而在市场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那么在了解对方时,我们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呢?成本标杆分析法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方法。它通过将企业的业绩与业已存在的最佳业绩进行对比,以求不断改善企业的活动、提高企业业绩。至于在选择竞争对手方面,因不同的情况应选择不同的竞争对手。当然在了解中,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是重中之重,需要企业充分的重视。当代的市场中,价格仍是大多数顾客最看重的因素之一。那么企业在了解对方的成本时,可以运闲先进的价值链和成本动因来分析,通过分析了解对手的生产,并将其与自身的成本加以比较,这样会更加清楚地找出双方存在的差距,并进行相应的产品技术的改进等。
2.正确选择企业的战略方向。企业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能力间的竞争,而通过对价值链、顾客价值的分析,其竞争制胜大概分为三大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中化战略。而成本领先战略是这三种战略中最基本的战略,它的核心是企业通过利用一切方式和手段来降低企业的成本,成为市场竞争中的成本最低者,即企业通过低成本作为竞争的手段来获取竞争优势,差异化战略要求企业选择“人无我独有‘的经营战略,力求在产品或服务的个性上独树一帜,以此来吸引消费者,增强企业的产品竞争力。而集中化战略是使得产品服务于某一特定的细分市场,为市场中某一特定的消费领域服务的,所以是前两种战略在某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的应用。在产品的成本竞争战略上,这三种微观层次上的战术战略均是非常重要的。但针对某一特定的环境和企业,其相应的战略应有所不同,但在当前的社会经济中,价格因素仍是企业进行竞争的主要手段,如市场上一度时间激烈的彩电价格战。这就决定了成本领先战略目前是大多数企业的首选目标。同时我们也需看到经营常常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确定成本竞争战略时,应该保持一定的弹性,以便在必须进行竞争战略调整时能以最小的代价完成相应的转化。而为了更好地确定产品的成本,确定成本的领先优势,就要求企业在产品的成本制定上抛弃以前的粗糙化的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改为更加精确的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化法或成本位置控制法等。通过产品的成本动因分析,可以了解成本发生的原因,并通过消除不增值作业和完善增值作业以及强化成本动因的控制来降低成本,从而为顾客相对的创造价值来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3.进行规模化经营;降低产品的综合成本以适应企业的成本领先战略。随着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企业逐步走向世界,为了更好地确定其领先优势,尤其是降低产品成本,那么规模经济效益的实施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竞争战略方式。它因从长远、整体的角度来看待成本问题,具体包括竞争战略、技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和组织结构设计等而与传统的成本管理不同。企业通过这种战略,既可以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又可以提高市场产品的占有率,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一种“以小博大”的短期成效显著的财务战略的投资。如中集集团,他们通过短短几年的收购兼并和成功改造,完成了华北、华南和华东三大基地的部署,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造就了辉煌的“造箱帝国”。当然,在采取这种低成本扩张战略的策略时,也要注重研究当时的各种行情及正确处理善后事宜,否则就会像山东轻骑集团那样造成大而不强的后果,反而造成企业竞争力的下降。
要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现在通行的经济有效的方式就是兼并、合资和购并企业。而当前企业所面临的可并对象可谓成千上万,这就要求企业在决策时要极为慎重,在考虑自身的上下游产品时也要综合的考虑被购企业的地理位置、竞争力情况以及同本身产品的关系等;而对于那种试图经营多元化的企业,因在进入一新的行业时风险因素较大,为规避风险,企业可以考虑先成立一相关的高科技公司,吸引原有股东投资,具体依实际情况而定,如采用割股上市的方式等。同时这种扩张战略还必须服务于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否则就会像亚细亚商场那样适得其反,最终走向衰落。
4.企业间也应加强合作,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间的竞争固然不可避免,但我们也要注意到,单纯地竞争而不进行一定程度的合作,其结果可能只会是两败俱伤。一个企业不可能生产其所需的一切产品,总是或多或少的与周边企业发生着联系,尤其是企业产品上下游的相关产品企业,如波音公司的飞机产品几乎来自世界各地的相关厂家。这就要求它们必须注意这些企业间合作,以便更好地提高产品质量、成本和服务等,从而相对的为顾客创造价值,提高产品竞争力。至于产品的互补品,也会对行业的竞争力和赢利潜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一种产品常常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一些产品在满足顾客需求方面互为补充。所以我们以动态的观点来看,应该将互补品作为一力量来考虑,这样可弥补波特理论的静态性的不足,使竞争成本管理战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柯达公司,其强有力的价值链除了彩色胶卷外,还有与之相匹配的相纸、冲洗药。这样不但提高了冲洗质量,还增加了彩卷价值,由此丰富了顾客价值的内涵。而那些不能加强合作的企业产品,往往难于销售。因此,企业也应该加强与互补品生产厂商的合作,最好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以便使自己的产品能适应竞争的各方面的需要,满足顾客的多方面的需求,增加顾客的价值。否则,就会形成相互制约,甚至相互损害。
5.加强企业核心能力的建设,实现知识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可以为企业带来各种机遇,因此是竞争优势和战略机遇的基石。它通常包含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和其他能力等一系列能力,但在这些能力中,核心能力是各种能力综合作用的总和。核心能力是竞争战略理论的发展,是战略管理思想在成本管理中的重要体现。若将竞争战略分为经营与战略竞争,那么核心能力代表着战略竞争,而能力仅仅指经营竞争。它主要以顾客为中心来创造需求,是适应企业长期发展所需的,提高企业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是企业获得稳定的竞争优势的保证,是技能、资产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核心能力。然而这种能力不是一时所获得的,需要企业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培养以及需要拥有一定的品牌、技术和文化等,即传统核心能力最佳组合“品牌+技术+规模”。在新经济时代,创新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要想获得这种创新能力的关键需要从传统的产品战略转向文化战略,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人才要素比资本的要素往往更加重要,知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关键,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所以,新经济时代的核心能力应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上“文化建设”。实践表明,能进入当前世界500强的企业都拥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如西门子公司、本田公司,正因为它们注重自身的文化建设,加强知识的管理,促使它们不断地发展壮大。
竞争成本管理是向前发展的,通过将成本控制与管理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中加以分析、考察,有助于企业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成本观念,由此而形成竞争性的成本管理观念,而资源优势理论和网络的发展又很好地为其发展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可能。所以,在当前的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企业——尤其是相对我国的落后企业来说,若很好的有效的注意并发展以上几点,将能更好地使成本管理与企业竞争战略有效结合,最终促使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壮大,占领市场,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搏得一有利的市场分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