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税收”所无法解决的
来源:
2005-11-30
普通
用税收的经济杠杆调节社会资源消费的速度,似乎已成为一种流行思维。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透露,在“十一五”期间的税制改革,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具体体现在资源税和消费税这两个税收政策的调整方向上。
在消费税的指向上,比如严格限制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并将其纳入消费税征收范畴。明年还有可能会提高汽油、柴油的价格,煤炭等产品的资源税也将有所提高。总之,要“引导”人们绿色消费、节约消费。
绿色消费的必要性,其实普通民众早已有“切肤之痛”,城市水、电、气价格的不断攀升,迫使中低收入群体不能不节约,但这些资源属于民众的生存必需,无论如何精打细算,它的弹性是非常有限的。
在经济学上,消费税是间接税,它不像个税那样征收对象是唯一性的,很容易出现成本转嫁现象。一次性物品属于消费者需求和企业供应合拍下的产物,如果征收相应的消费税,可能会出现要么全部税赋成本由消费者承担,要么由于竞争企业扛下成本的“两极”,如此一来,对全额承受消费税的任何一方都不太公平。
经济杠杆不是万能,依靠增税来遏止人们的消费行为也未必是唯一的。但政策制定者似乎忽视了另一个资源节约与环保的因素-工业与资源生产的效率提升。
据统计,中国工业企业的设备近1/5已经老化,国有大中型企业设备的老化率已达25%,超期服役率为39%,这是生产高消耗、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及时淘汰这些耗大于产的机器,所能收获的效益比增加一些“绿色税收”更多。
不得不说,某些连基本合格生产条件都不具备、或为追求利润而故意“放弃”的所谓“外企”、“内企”,因为创造税收而被地方政府欢迎,却带来长久的高污染危害。
对于这些早应被时代淘汰的企业,即使征收再多的“绿色税收”,也补偿不了对自然与环境的永久性创伤,继续容忍这些企业的存在,意味着我们在抹杀下一代的生存权,未来将付出十倍、百倍的高昂代价。
不可轻视,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在11月18日指出:部分行业盲目扩张的后果已经显现,产能过剩的压力越来越大。2005年前三季度,86家独立电解铝企业由于产能过大、原料氧化铝价格持续走高等原因,其中58家企业出现亏损。钢铁行业总体产能过剩。电力、煤炭、铜冶炼等行业在增加供给的同时,也存在无序建设现象。
这些资源生产领域,基本都是国有企业占主导位置,严重的供大于求,一方面造成企业亏损,另一方面带来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一切最终都要国家与民众埋单。即使从中多征收些“绿色税收”,也是得不偿失。
因此,“绿色税收”所无法解决的,恰恰是中国循环经济所要解决的关键症结。我们不应陷入一个误区:把节约资源的责任统统推给普通老百姓,让民众不断承担新增的“绿色税收”、“资源税”等,这是本末倒置,只会增加民众的痛苦,却无法解决中国经济运行中以高消耗、高污染换取GDP高增长的顽疾。
在消费税的指向上,比如严格限制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并将其纳入消费税征收范畴。明年还有可能会提高汽油、柴油的价格,煤炭等产品的资源税也将有所提高。总之,要“引导”人们绿色消费、节约消费。
绿色消费的必要性,其实普通民众早已有“切肤之痛”,城市水、电、气价格的不断攀升,迫使中低收入群体不能不节约,但这些资源属于民众的生存必需,无论如何精打细算,它的弹性是非常有限的。
在经济学上,消费税是间接税,它不像个税那样征收对象是唯一性的,很容易出现成本转嫁现象。一次性物品属于消费者需求和企业供应合拍下的产物,如果征收相应的消费税,可能会出现要么全部税赋成本由消费者承担,要么由于竞争企业扛下成本的“两极”,如此一来,对全额承受消费税的任何一方都不太公平。
经济杠杆不是万能,依靠增税来遏止人们的消费行为也未必是唯一的。但政策制定者似乎忽视了另一个资源节约与环保的因素-工业与资源生产的效率提升。
据统计,中国工业企业的设备近1/5已经老化,国有大中型企业设备的老化率已达25%,超期服役率为39%,这是生产高消耗、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及时淘汰这些耗大于产的机器,所能收获的效益比增加一些“绿色税收”更多。
不得不说,某些连基本合格生产条件都不具备、或为追求利润而故意“放弃”的所谓“外企”、“内企”,因为创造税收而被地方政府欢迎,却带来长久的高污染危害。
对于这些早应被时代淘汰的企业,即使征收再多的“绿色税收”,也补偿不了对自然与环境的永久性创伤,继续容忍这些企业的存在,意味着我们在抹杀下一代的生存权,未来将付出十倍、百倍的高昂代价。
不可轻视,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在11月18日指出:部分行业盲目扩张的后果已经显现,产能过剩的压力越来越大。2005年前三季度,86家独立电解铝企业由于产能过大、原料氧化铝价格持续走高等原因,其中58家企业出现亏损。钢铁行业总体产能过剩。电力、煤炭、铜冶炼等行业在增加供给的同时,也存在无序建设现象。
这些资源生产领域,基本都是国有企业占主导位置,严重的供大于求,一方面造成企业亏损,另一方面带来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一切最终都要国家与民众埋单。即使从中多征收些“绿色税收”,也是得不偿失。
因此,“绿色税收”所无法解决的,恰恰是中国循环经济所要解决的关键症结。我们不应陷入一个误区:把节约资源的责任统统推给普通老百姓,让民众不断承担新增的“绿色税收”、“资源税”等,这是本末倒置,只会增加民众的痛苦,却无法解决中国经济运行中以高消耗、高污染换取GDP高增长的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