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注册会计师 > 复习指导 > 审计

2013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高频考点:CPA审计的定义

普通 来源:正保会计网校论坛 2013-09-06

  为了方便2013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学员进行冲刺阶段的学习,中华会计网校论坛学员为大家分享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各科目里的高频考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根据美国会计学会1973年的定义:

  “审计”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即通过客观地获取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以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将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

  图1-2 审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审计的定义可以从审计主体、审计对象、审计依据、审计目标、审计报告和审计本质六个方面。具体说明如下:

  1.审计主体是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独立审计人员,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本部分内容请链接教材第三章和第四章。

  2.审计对象是“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认定的定义和分类请链接教材第五章第二节。

  3.审计依据是“既定标准”。如果从2013年《审计》教材看,根据第五章第一节的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与审计工作前提,或者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第六条,这里的“既定标准”即为“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与此同时,实践工作中的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的关联也是这个“既定标准”。企业会计工作是会计人员遵循“既定标准”对“交易的记录与报表的编制”(如下图1-3),审计工作是审计人员遵循审计准则的要求参照“既定标准”(如上图1-2)对“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进行再认定的过程。

  图1-3 会计、审计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关系

  这里的“既定标准”或者说“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如果要具体到某一家在中国主板上市的被审计单位来说,可以理解为“企业会计准则”。比如,如果ABC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中国农业银行2012年度财务报表,中国农业银行管理层编制2012年财务报表依据的“既定标准”或者说“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企业会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判断中国农业银行管理层编制的2012年度财务报表是否公允的依据同样是“企业会计准则”。

  4.审计目标是审计人员对“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进行判断,根据判断具体情况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如何获取审计证据请链接教材第七章第二节。

  5.审计报告就是审计人员把审计结果传递给有关财务报表使用者,审计报告的定义、作用和基本要素请链接教材第二十三章。

  6.审计本质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这里的“系统化”体现在注册会计师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过程中。注册会计师根据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测试流程的要求(具体请链接教材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不断识别、评估和应对审计风险,并将这一工作贯彻在审计全过程。

打开APP 订阅最新报考消息

报考指南

今日热搜

热点推荐

精品课程

注会畅学旗舰班

注会-畅学旗舰班

直播+录播 无限畅学

免费试听28278人已听

截图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正保会计网校注册会计师公众号

截图微信打开扫码

找对组织
接收更多考试资讯

有奖原创征稿
客服 首页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