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题是通过共同年限法来比较两个不同期限的投资方案。
共同年限法的基本思路:
找到两个方案期限的最小公倍数,将两个方案的期限调整为相同的年限,这样就可以在相同的时间跨度内比较它们的净现值。
在本题中,甲机床可用 2 年,乙机床可用 3 年,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6 年。所以将甲机床在 6 年内周转 3 次,乙机床在 6 年内周转 2 次。
计算甲方案在调整后的净现值:
首先明确甲机床初始投资额为 10000 元,每年产生 8000 元现金净流量,期限为 2 年。在调整为 6 年期限后,相当于重复投资三次。
净现值的计算公式为:净现值 = 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 - 原始投资额现值。
甲机床每年现金净流量现值 = 8000×4.3553(10% 利率、2 年期的年金现值系数)。
因为要重复投资三次,所以第一次投资在初始时点(现值为 -10000),第二次投资在第 2 年末(相当于现在的第 0 时点投入,第 2 年末的现值为 -10000×0.8264,10% 利率、2 年期的复利现值系数),第三次投资在第 4 年末(相当于现在的第 0 时点投入,第 4 年末的现值为 -10000×0.6830,10% 利率、4 年期的复利现值系数)。
最终甲方案净现值 = 8000×4.3553 - 10000×0.6830 - 10000×0.8264 - 10000。
计算乙方案在调整后的净现值:
乙机床初始投资额为 20000 元,每年产生 10000 元现金净流量,期限为 3 年。在调整为 6 年期限后,重复投资两次。
乙机床每年现金净流量现值 = 10000×4.3553(10% 利率、2 年期的年金现值系数,因为乙机床 3 年一周期,6 年两周期,相当于两个 3 年期的年金现值问题,故使用 2 年期的年金现值系数)。
第一次投资在初始时点(现值为 -20000),第二次投资在第 3 年末(相当于现在的第 0 时点投入,第 3 年末的现值为 -20000×0.7513,10% 利率、3 年期的复利现值系数)。
最终乙方案净现值 = 10000×4.3553 - 20000×0.7513 - 20000。
通过比较调整后的净现值大小,可以判断哪个方案更优。在本题中,甲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小于乙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所以在共同年限法下,乙方案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