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车间的固定资产后续的费用化支出,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部分,生产车间(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计入“管理费用”科目,而注会教材固定资产这一章,与存货生产和加工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按照存货成本确定原则进行处理,也就是计入存货成本,这不就与财政部的文件相抵触了吗?

问题已解决
所属话题:
#实务#

rd7668368 | 提问时间:2024 05/19 15:40
你好!在处理生产车间固定资产后续费用化支出时,确实存在不同情况的不同处理方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后续支出应计入当期损益。而在产品成本核算方面,《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规定,与存货生产和加工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应按照存货成本确定原则进行处理,即计入存货成本。
这两种处理方法看似有所冲突,但实际上是针对不同情况的规定。具体来说:
- **管理费用**:一般情况下,行政管理部门或企业专设销售机构发生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按功能分类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
- **制造费用**:与存货生产和加工直接相关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则应根据存货成本确定原则,计入相应产品的制造费用,即存货成本中。
综上所述,财政部的文件并未相抵触,而是为企业在不同情况下的固定资产后续费用化支出提供了明确的指引。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具体情况,判断相关费用是属于一般的管理或销售活动,还是与存货的生产和加工直接相关,进而决定费用的归属和会计处理方式。这样的规定有助于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024 05/19 15:42
相关问答
查看更多最新问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