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一件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学生面临如何分配学习时间的交替,父母在购物,旅游和储蓄间面临交替,社会面临效率与平等的交替。--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考虑上大学的决策,成本不是住房和伙食,因为即使不上大学,也要租房和吃饭。最大的成本是时间,如果把上大学的时间用于工作,能赚到的工资就是上大学最大的单项成本。因此,很多正值上大学年龄的职业运动员如果放弃运动而上大学,可能每年少赚几百万美元,因此他们上大学的成本比普通人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职业运动员一定要退役后才去上大学的原因。--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许多决策涉

问题已解决
所属话题:
#实务#

84785027 | 提问时间:2023 01/18 09:15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四:边际量通常随数量变化而变化。边际量是指消费者或生产者在每增加或减少一点量时所带来的变化。边际量并不总是稳定的,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或减少,边际量也会增加或减少。典型情况是,从少量开始,边际量增加;当量达到一定峰值后,边际量就会减少。边际量的变化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如果消费的边际量在增加,消费者会增加消费量;反之,消费者会减少消费量。这种变化也可以反映在收入曲线上,收入曲线消费者作为收入增加而增加,直至边际量减少至零。--边际量:每增加或减少一点量时所带来的变化。
2023 01/18 09:28
相关问答
查看更多最新问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