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年甲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200万元,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当年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项中,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存在差别的有:①本年国债的利息收入160万元②2×21年年未投入使用的A设备,应计折旧额为100万元,会计上对该设备采用直线法按5年计提折旧,税法允许企业按2年计提折③本年因销售商品向客户承诺提供3年保修服务,确认预计负债100万元,当年尚未发生保修支出④本年因违反环保规定支付罚款20万元要求:(1)判断上述事项中,确定会引起暂时性差异的相关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以及应纳税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226281419(2)计算甲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数(3)计算甲公司2×22年的应纳税所得额(4)计算甲公司2×22年的应交所得税(5)编制当年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金额单位:万元)日

问题已解决
所属话题:
#实务#

84784999 | 提问时间:2023 01/16 14:07
(1)国债利息收入160万元,会计处理上计入收入,税收处理上作为财政收入无需缴纳所得税;A设备折旧支出,会计处理上记入购买设备支出,税收处理上按相关规定采取2年的折旧方式;交付的保修服务承诺,会计处理上记入负债,税收处理上按《企业所得税法》第九十四条,尚未发生保修支出因此不需要缴税;违反环保规定支付罚款20万元,会计处理上记入费用,税收处理上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四条,该罚款作为一般性费用不允许扣除,因此不需要缴税。
(2)甲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数都为0。
(3)甲公司2×22年的应纳税所得额=1200-(160-100-2×100/5)=1120万元。
(4)甲公司2×22年的应交所得税=1120×25%=280 万元。
(5)当年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
应交税费 280 万元
银行存款 280万元
拓展知识: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的差异,是指会计处理和税收处理中客观事实一致,但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同,在计算可享受的优惠政策和所得税税率等方面出现了区别。这种区别可能会导致会计处理和税收处理之间出现暂时性差异,如国债利息收入、投资支出、折旧及摊销、期权及补偿性费用、费用减免、预提费用等。
2023 01/16 14:11
最新问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