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是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场景,需对比 “付出对价” 与 “享有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若付出对价(200 万)< 份额(240 万),差额计入 营业外收入(体现 “低价收购利得” );若对价>份额,差额是 商誉 ,题目用 “200<240” 设计 “负商誉” 考点,符合准则逻辑,没问题。
二、“17→16 抵消” 逻辑
“17” 是内部债权债务初始余额(如甲、乙间应收应付 ),后续因 还款、债务豁免等(题目简化未细述) ,余额变为 “16” 。合并报表要 消除内部往来(集团视角无内部债权债务) ,直接按 剩余余额 16 抵消,是 “合并报表内部债权债务抵销规则” ,简化处理后聚焦核心抵消逻辑,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