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问题已解决
所属话题:
#实务#
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有什么区别,什么情况下签劳务合同
84785030 | 提问时间:10/08 18:39
朴老师
金牌答疑老师
职称:会计师
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主要有以下区别: 一、主体不同 劳动合同:主体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也可作为用人单位。劳动者一般为年满 16 周岁、具有劳动能力的自然人。 劳务合同:主体可以是法人之间、自然人之间,也可以是法人与自然人之间。即可以是单位与单位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签订劳务合同。 二、关系性质不同 劳动合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具有较强的人身依附性。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有权对劳动者进行工作安排、绩效考核等管理行为。 劳务合同:双方之间是一种平等的民事关系,一般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提供劳务者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作任务,相对比较独立地开展工作。 三、报酬支付依据不同 劳动合同:劳动者的报酬通常根据劳动时间、劳动技能、工作岗位等因素确定,一般有固定的工资支付周期,如每月支付工资。 劳务合同:报酬主要根据劳务成果支付,通常在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后一次性或分阶段支付。 四、社会保障不同 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劳务合同:提供劳务者一般自行承担社会保险费用,接受劳务一方通常没有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 五、法律适用不同 劳动合同:主要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较为全面和具体。 劳务合同:主要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民事法律规范,强调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和平等协商。 区别一主体资格不同 劳动合同: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具有特定性,即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劳动者应当是符合劳动年龄条件,具有劳动能力的自然人。用人单位则指与劳动者建立法定劳动关系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 劳务合同:劳务关系属于民事关系的一种,是指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就一方向另一方提供劳务、另一方接受劳务并支付对价而相互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可建立劳务关系的主体类型较多,其主体不具有特定性,可以是法人之间建立,也可以是自然人之间建立,还可以是法人与自然人之间建立。由于劳务关系的建立具有灵活性,同时对繁荣市场经济和解决就业问题益处较多,故我国法律法规对提供劳务者主体资格的要求,没有对劳动关系主体所要求的那么严格。 区别二主体间隶属关系不同 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通过订立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后,劳动者在行政上隶属于用人单位。劳动者作为用人单位的成员,除了需要提供劳动之外,还应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主动遵守其相关的规章制度,从事工作的同时服从配合用人单位的人事安排等。 劳务合同:不特定主体之间通过订立劳务合同建立劳务关系后,提供劳务一方无须成为接受劳务一方的成员,提供劳务一方负责提供劳务,接受劳务一方按照约定向提供劳务一方及时支付劳动报酬,彼此之间的关系仅体现经济关系(财产关系),并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劳务关系主体之间所存在的这种关系在实践中具有明显的“临时性、短期性”等特点。 区别三报酬性质和支付方式不同 劳动合同:劳动报酬根据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确定,由双方当事人约定,但须遵守国家最低工资标准等强制性规定。 劳务合同:劳务报酬根据劳务市场价格确定,由双方当事人约定,国家无强制性规定,支付方式一般为一次性或分批支付。 区别四适用法律不同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建立的劳动关系受劳动法律调整,劳动法属于社会法的范畴,其立法宗旨是保护劳动者弱者的合法权益。在法律制度的设计上,突出对劳动者的保护。 劳务合同:劳务合同中建立的劳务关系受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属于私法范畴,对当事人的权利予以平等保护。 区别五承担法律责任不同 劳动合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通过订立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后,劳动者作为用人单位的成员,是以用人单位的名义进行工作。在此过程中,如若因劳动者的过错导致产生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后果,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是责任主体。 通过订立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后,若出现不履行或者非法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形,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如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而且还要承担行政责任,如劳动行政部门给予用人单位罚款等行政处罚。 劳务合同:在个人之间形成的劳务关系中,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提供劳务一方追偿。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司法实践中基于劳务合同产生劳务纠纷时,当事人之间违反劳务合同的约定,可能会产生违约或侵权等民事责任,一般无行政责任。 区别六法律干预程度不同 劳动合同:通过订立劳动合同产生劳动关系后,因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双方主体地位是不平等的。故为了更好地保护弱势一方即劳动者合法权益,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强制性法律规范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各项义务,如各类保险金的缴纳、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等强制性义务,法律干预程度较高。 劳务合同:由于劳务关系是平等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故以私法自治为原则,充分尊重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当事人可以基于合同自由原则进行充分协商,除应遵守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之外,受法律干预程度较低。 区别七伤亡事故后果处理不同 劳动合同:主体间通过订立劳动合同产生劳动关系后,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时,只要不是劳动者的故意行为造成的伤害,即使是劳动者过失违章行为所致,都应当认定为工伤。工伤事故的损害赔偿,适用无过错原则,即使用人单位没有过错,仍然应当对遭受工伤的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 劳务合同:提供劳务者在提供劳务的过程中遭受人身损害的,一般只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有关规定,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由过错方承担赔偿责任,不能认定工伤。也即损害事故的发生,如果全部是由提供劳务者的过错(故意和过失)产生的,由提供劳务者自己承担责任。劳务关系主体对事故发生均有过错的,由双方按照各自的过错程度承担赔偿责任;对于事故发生没有过错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个人劳务关系中发生侵权行为时,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92条之规定主张侵权损害赔偿。 区别八纠纷解决程序不同 劳动合同:因劳动合同产生纠纷适用劳动仲裁前置程序,未经仲裁不得诉讼。对仲裁裁决不服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务合同:劳务合同属民事合同的一种,由民法及合同法调整,如因此发生纠纷,无须经过劳动仲裁前置程序,可直接起诉至人民法院。 区别九法律保护时效不同 劳动合同:劳动关系的保护时效一般为一年,因劳动合同产生纠纷应当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仲裁委提请仲裁。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如对劳动仲裁委作出的裁决不服,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进行**。 劳务合同:劳务关系作为一般民事法律关系,其诉讼时效为三年。因劳务合同发生纠纷应当在三年时效期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进行** 什么情况下签劳务合同 临时性、短期性工作 例如企业因某个短期项目需要临时聘请人员,项目结束后双方的合作关系即终止。这种情况下签订劳务合同比较合适,因为劳动关系的建立和解除相对复杂,而劳务关系可以根据项目的需要灵活确定合作期限。 退休人员返聘 退休人员已经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再是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返聘退休人员时,一般签订劳务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兼职工作 劳动者在有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服务。由于兼职人员通常不能像全职员工那样接受用人单位的全面管理,所以签订劳务合同更符合双方的实际情况。 个体工商户与雇工之间 个体工商户与雇工之间可以签订劳务合同,明确双方在劳务提供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关系更接近民事合作关系,而非劳动关系。 自由职业者与委托方之间 自由职业者如摄影师、设计师、作家等,他们通常以个人身份为委托方提供专业服务,具有较高的工作自主性。与委托方签订劳务合同,可以更好地保障双方的权益,同时也符合自由职业者的工作特点
10/08 18:41
下载APP,拍照搜题秒出结果

您有一张限时会员卡待领取

00:10:00

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