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个简答题和计算题怎么做全都要哈
问题已解决
所属话题:
#实务#
84785037 | 提问时间:2023 12/01 21:25
1.在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的定义是基于企业或经济体的生产调整能力。
短期是指企业或经济体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如一年或两年内,能够迅速调整其生产要素的投入,例如增加或减少劳动力、资本等。这种调整能力主要受到固定生产要素的限制,如厂房、机器设备等。在短期内,企业或经济体的生产能力主要受到这些固定生产要素的影响。
长期则是指企业或经济体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如三年以上,能够无限制地调整其生产要素的投入。在长期内,企业或经济体的生产能力主要受到市场和技术进步的影响。例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可以引入更先进的机器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2.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是描述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关系的三个重要概念。
总产量(TP)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总产品数量。它等于固定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乘以单位产品的产量。
平均产量(AP)是指每个生产要素单位所生产的平均产量。它等于总产量除以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边际产量(MP)是指在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投入后,总产量的增加量。它等于总产量的增加量除以生产要素的增加量。
图1展示了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在图1中,横轴表示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纵轴表示产量。曲线TP表示总产量,曲线AP表示平均产量,曲线MP表示边际产量。
当生产要素投入量较小时,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总产量随着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生产要素投入量达到一定水平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平均产量达到最小值。此时,再增加生产要素投入量,边际产量将小于平均产量,总产量将随着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来确定合理的生产要素投入量。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收益先递增后递减的现象。这一规律的存在主要是由于随着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其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组合会发生变化,导致其效率降低。
4.确定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需要考虑两个因素:平均产量最高和边际产量等于零。这两个条件可以保证企业在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最合理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产量。
图2展示了三等产量曲线(Q1、Q2、Q3)。在图2中,横轴表示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纵轴表示产量。曲线OL表示等产量曲线,曲线OL1和OL2分别表示第一等产量曲线和第二等产量曲线。
三等产量曲线具有以下特征:
(1)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越高;
(2)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
(3)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即随着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产量的增加量逐渐减少。
5.利用等产量曲线分析方法得到生产者均衡的条件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曲线相切。此时,企业可以在既定的成本下获得最大的产量或者在既定的产量下付出最小的成本。
图3展示了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在图3中,横轴表示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纵轴表示成本。曲线OL表示等产量曲线,曲线OC表示等成本线。
在切点E处,等产量曲线OL与等成本线OC相切。此时,企业可以在既定的成本(CE)下获得最大的产量(QE),或者在既定的产量(QE)下付出最小的成本(CE)。在其他点处,如点A和点B,企业要么无法获得最大的产量要么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因此,只有在切点E处,企业才能实现生产者均衡。
2023 12/02 08:41
相关问答
查看更多最新问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