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来源:正保会计网校 2025-08-28 02:33:38
- 范老师 金牌答疑老师
法学硕士,高分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长期从事中级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的教学工作,擅长对问题进行案例化解释,助力学员顺利通关,梦想成真。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是一个重要的财务指标,它反映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增减变动情况。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其计算方法。
首先,从直接法角度来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等于现金流入量减去现金流出量。在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入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等;投资活动现金流入有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等;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包括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等。而现金流出同样涵盖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包括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如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等;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包括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等。将各项现金流入相加得到总的现金流入量,各项现金流出相加得到总的现金流出量,二者相减就得出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其次,从间接法角度来说,它可以通过净利润为起点进行调整计算。先以净利润为基础,加上不涉及现金的费用,比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因为这些费用在计算净利润时已经扣除,但实际上并没有现金流出。然后减去不涉及现金的收入,如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等。接着调整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和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因为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意味着现金的收回,应加回;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表示现金的暂时未支付,也应加回。反之,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和经营性应付项目减少则要相应减去。经过一系列调整后,最终得出的结果也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例如,某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为500万元,现金流出为300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为100万元,现金流出为200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入为300万元,现金流出为150万元。那么总的现金流入量为500 100 300 = 900万元,总的现金流出量为300 200
首先,从直接法角度来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等于现金流入量减去现金流出量。在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入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等;投资活动现金流入有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等;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包括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等。而现金流出同样涵盖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包括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如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等;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包括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等。将各项现金流入相加得到总的现金流入量,各项现金流出相加得到总的现金流出量,二者相减就得出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其次,从间接法角度来说,它可以通过净利润为起点进行调整计算。先以净利润为基础,加上不涉及现金的费用,比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因为这些费用在计算净利润时已经扣除,但实际上并没有现金流出。然后减去不涉及现金的收入,如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等。接着调整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和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因为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意味着现金的收回,应加回;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表示现金的暂时未支付,也应加回。反之,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和经营性应付项目减少则要相应减去。经过一系列调整后,最终得出的结果也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例如,某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为500万元,现金流出为300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为100万元,现金流出为200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入为300万元,现金流出为150万元。那么总的现金流入量为500 100 300 = 900万元,总的现金流出量为300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