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吸引北京外迁企业所得税还可在北京缴
央广网北京8月13日消息(记者陈庆滨 杜震 杜希萌)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推进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部分产业外移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产业转移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各方的利益息息相关:哪些产业应该转?又该如何转?在转接的过程中如何照顾到各方的考量?请听特别策划《问诊京津冀》第一篇:《“博弈中”的产业转移,如何引来金凤凰?》。
天刚刚擦亮,位于北京丰台区的大红门批发市场就会迎来全国各地的客户。对于自己的“北京批发故事”, 从事批发生意十几年的刘先生调侃说,这些看上去“眼花缭乱”的批发步骤,自己现在闭着眼睛都能干。但一提起未来的规划,老刘就有些迷糊。自从5月份大红门八大主力市场与天津西青区、河北永清签约的事儿一锤定音后,“离开北京,大红门该怎么搞”成了很多商户的疑问。
刘先生:想迁过去但是有些个顾虑,比方说那边的宣传、那边的配套、那边的推广、孩子就学的问题,这个要落到实处。
老刘的顾虑不无道理。但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行,资源转移、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已成为大势所趋。摆在眼前的,不是“走或不走”的问题,而是“怎么走?”“怎么才能走得好?”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国平说,这需要各方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寻找共同的利益。
李国平:北京市能转移出去的产业,主要是在在河北还有优势的产业,那才可能谈拢。像北京市区域性的物流,像北京市区域性的批发,我觉得这个对河北来说,还是可以进行承接的。
道理虽然这样说,但在实际的产业对接中,作为转出方的北京对高端产业并不愿意放,而作为承接地的天津、河北对低端的产业也不愿意要,这也是现实。按照北京市的介绍,今后北京市将主要围绕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这四个中心发展,除此之外的非核心功能都将逐步疏解,其中最需要疏解的是建材、化工、铸造等污染较重的企业,据估计,大概有500多家,这些企业对于河北、天津来说或许可以刺激当地经济发展,但从长远发展看,却并非都是承接方的理想选择。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直言,污染的企业,河北不会接受。
周本顺:承接北京的产业,我们的底线是什么?是不污染环境, 这个底线,我们双方,三方都是坚持的,如果说有污染的传统产业,有些产业如果是通过转型升级,是可以排除污染的。北京的容量有限,我们认为迁出北京到河北这是理所当然的。比如说首钢,他在北京的污染是比较重的,但是他们搬到曹妃甸之后呢,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所以这个就是一个全新的钢铁企业。
作为第一个从北京整体搬迁的央企项目,新兴凌云医药化工选择落户河北武安,看中的就是当地生产钢铁时产生废气能够作为他们产品生产时的原料。公司副董事长陈宏志说,基于这种循环经济的模式,让这一项目的对接非常顺畅。
陈宏志:从生产呢他需要用二氧化碳、需要用蒸汽,我们在北京就没有这个优势了,在这恰恰有这个优势,原来我们每天需要烧煤去生产蒸汽,在这边钢厂的蒸汽就直接用上了。
但是,像凌云化工这样能够充分与当地资源结合的企业毕竟是少数,更多的项目需要双方在博弈中寻找共同的利益。在河北唐山首钢总公司里有一块8平方公里的土地,这里未来要建设总部经济基地,承接北京市所有外迁企业的总部,唐山曹妃甸区副区长张贵宝说,之所以能够与北京市达成这样一个协议,关键是实行了一个分税制的办法,让一些困难问题迎刃而解。
张贵宝:这种体制我们牺牲了一点企业所得税收,因为这种总分的机构啊,它企业所得税是需要汇总缴纳的,就说汇到北京石景山区来汇总缴纳,对曹妃甸来讲,好处在哪呢?实现了短期内产业的快速聚集、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可以说这是一种合作互利多赢的一种模式。
互利多赢,这或许是能够打开京津冀产业对接困局的一把钥匙。而在天津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许红星看来,这把钥匙上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企业自主选择对接的方式,切忌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指令性搬迁。
许红星:比如过于行政化,也就是说搬出来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企业本身也没有发展好,周围也没有带动起来,开始就要给它规划好,要遵从各方的意愿,过去我们国家在完全计划经济的时候,这样的事情做了很多,也走了很多弯路,如果说是走到今天了,我们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
当然,不干预不代表放任不管。河北唐山曹妃甸区副区长张贵宝说,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必须做好前期规划,看自己到底适合何种产业发展,避免盲目无序进行。
许红星:在推进和北京天津的合作当中,我们聘请了专业的咨询机构,来做一个和北京天津合作的专业规划。到底有哪些产业能够转移到曹妃甸来,把北京能够或者有可能外迁转移的产业项目逐一走访、摸排、建立档案,做到心中有底数。
规划先行确定了对接的方向,但在实际运行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说,政府还应该做好两项工作--交通和环保,只有顺畅的交通和良好的生态,才能为企业自由流动打造优越环境。
常纪文:京津冀一体化,政府只做自己应该做的,比方说做环保、基础设施,包括交通,你如果把路修好了,把空港天津机场、河北机场、北京两个机场把它规划好了,把三个港口规划好了,连接大型的工业区,交通规划做好了,然后再出台一些政策,不愁企业不去。
京津冀一体化之路前景广阔而困难重重,但无论是北京“动批”的老刘,还是开发区的领导,亦或省委书记,大家都明白,开弓没有回头箭,遇到问题不挠头,这条路要一直往前走。而好的消息是,在一起往前走的过程中,互利共赢、自主选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这些想法正成为更多人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