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可持续增长率的影响
【摘 要】通常,企业的管理者无论是在做经营决策还是长期战略规划,都把增长看作首要问题。有关资料表明,因为企业增长速度过快导致企业破产的数量和因为增长过慢导致破产的数量几乎一样多。本文针对增值税全面转型改革,探析由于增值税转型,企业可持续增长率的变化,再从财务战略矩阵与生命周期耦合象限图的角度分析可持续增长率增大对企业的影响。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 可持续增长率; 实际销售增长率
一、前言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往往将高速增长作为追求目标,但关键是要实现销售增长与企业自身财务资源的协调均衡,否则,高速增长就会使财务资源紧张乃至枯竭。企业应当朝着可持续增长的方向发展。可持续增长的思想作为销售增长目标和战略思想已被企业普遍接受。可持续增长率反映了企业适宜的发展速度,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可持续发展率的变化情况。
为扩大国内需求,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将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即将增值税由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实现与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都采用消费型增值税的趋同。消费型增值税与生产型增值税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所含的进项增值税税金的处理。消费型增值税的主要优势就是能够抵扣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所含的进项增值税税额,避免了重复计税,同时固定资产初期的投资成本减小,企业的收益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下面笔者将探析-增值税转型后,可持续增长率的变化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二、可持续增长率
可持续增长率(sustainable growth rate,SGR)最早是由资深财务学家罗伯特·希金斯在1981年提出的,它是企业财务预测的一项重要分析指标,是企业在不增发新股并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条件下销售收入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
可持续增长率存在如下假设:
第一,企业目前的资本结构是一个目标结构,并且打算继续维持下去;
第二,企业目前的股利支付率是一个目标支付率,并且打算继续维持下去;
第三,企业不愿意或者不打算发售新股,增加债务是其唯一的外部筹资来源;
第四,企业的销售净利率将维持当前水平,并且可以涵盖负债的利息;
第五,企业的资产周转率将维持当前的水平。
虽然企业各年的财务比率总会有些变化,但上述假设基本上符合大多数企业的情况。大多数公司不能随时增发新股,据国外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上市公司平均20年出售一次新股。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亦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并且至少要间隔一定年限。改变经营效率(改变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净利率)和财务政策(增发股份或改变资产负债率和收益留存率),对于一个理智的公司来说是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可持续增长率反映了企业当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下的内在增长潜力,也反映了企业适宜的发展速度。
可持续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SGR表示可持续增长率,NI表示净利润,R表示收益留存率,E表示期初股东权益,ROE表示净资产收益率,PM表示销售净利率,AT表示总资产周转率,EM表示权益乘数。
四、可持续增长率增大对企业的影响
可持续增长率的思想不是说企业的增长速度不可以高于或低于可持续增长率,问题在于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事先预计并且加以解决在企业超过或低于可持续增长率时所导致的财务问题。如果实际销售增长率高于可持续增长率,表明企业现金短缺,企业应该考虑销售增长所需要的资金需求;如果实际销售增长率低于可持续增长率,表明企业现金剩余,企业应考虑扩大规模或者投资于另外的业务获取收益。增值税转型导致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增大,会改变实际销售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的关系,影响企业的决策。下面引进财务战略矩阵与生命周期耦合象限图(如图1所示),从财务战略矩阵与生命周期耦合象限图的角度分析可持续增长率增大对企业的影响。
该财务战略矩阵的纵坐标表示回报率差(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综合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即经济增加值(EVA),用以评价企业的价值增长状态;横坐标表示实际销售增长率减去可持续增长率的差额,用以衡量企业资源耗费的状况。该矩阵的四个象限分别表示一项业务创造价值但现金短缺、既创造价值又现金剩余、损害价值但现金剩余、既损害价值又现金短缺四种状态,这四种状态也分别反映了该项业务处于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撤退期的特征。通常,一项业务都会经过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撤退期四个阶段,对于企业也是如此,业务处于不同阶段其经济增加值和实际销售增长率减去可持续增长率的差额指标不同,因此每个阶段的财务决策也会有差异。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增大,矩阵中的横坐标发生变化,影响企业的决策。(其实,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净利润增加,经济增加值会随之增加,这里只考虑增值税转型使可持续增长率增大带来的影响。)
无论是企业还是一项业务本身而言,根据其EVA值和实际销售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的差额可以确定业务或者企业所处的象限,判断其所处的生命阶段,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决策。
(一)成长期
在第一象限中,EVA>0,实际销售增长率大于可持续增长率时,该象限业务往往处于成长期,一方面业务能够带来经济增加值;另一方面由于实际销售增长率大于可持续增长率,现金短缺。增值税转型使可持续增长率增大后,可能会出现改变上述状态的两种情况。一种是实际销售增长率继续大于可持续增长率,那么企业仍然面临现金短缺的危机,需要及时地增加现金流入或者减少现金流出等。但实际销售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的差额会减小,即企业现金短缺的缺口减小,缓解了企业现金短缺的压力。另外一种情形就是实际销售增长率小于可持续增长率,企业由现金短缺转为现金剩余,顺利度过企业现金短缺的危机,使业务提前进入成熟期。企业可以不用再面临成长期现金短缺的财务问题,而应考虑怎样能使业务尽可能长地停留在成熟期阶段。业务处于成长期在增值税转型前后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说明:A1表示在增值税转型前,业务在成长期某一时刻的实际销售增长率减去可持续增长率的差额及其对应的经济增加值。增值税转型后,如果实际销售增长率仍然大于可持续增长率,A1移到A2的位置;如果实际销售增长率小于可持续增长率,业务进入成熟期,A1则移到A3的位置。
(二)成熟期
在第二象限中,EVA>0,实际销售增长率小于可持续增长率。该象限的业务往往处于成熟期,此时,业务不仅能够创造经济增加值,而且还能够满足其自身增长的资金需求,有现金剩余。这是业务生命周期中最优的一个阶段,企业应尽量维持延长这种状况。可持续增长率增,业务提前进入成熟期,使业务停留在成熟期的时间增长,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相应的,业务由成长期提前进入成熟期,决策也随之改变。该阶段,除满足自身增长的资金需求外有现金剩余,可持续增长率增大使得现金剩余增多,企业可以利用剩余的现金增加内部投资或者外部业务的扩展。例如在增值税转型后,固定资产的初始投资成本减小,企业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增加内部固定资产的投资以创造更大的价值。业务处于成熟期时,在增值税转型前后的变化,如图3所示。
(三)衰退期
在第三象限,EVA<0,实际销售增长率小于可持续增长率。该象限的业务虽然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的资金需求且还有剩余,但是业务的增长反而会损害企业的价值,表明业务进入衰退期。在这种情况下,业务应在现金过剩结束前尽快稳固。可持续增长率增大,使剩余现金增多,企业拥有更长的时间稳固该业务,同时也有更丰富的资源投资于另外的高回报率业务。与业务处于成熟期的变化图类似,其处于衰退期在增值税转型前后的变化,如图4所示。
(四)撤退期
在第四象限,EVA<0,实际销售增长率大于可持续增长率。该象限的业务不仅不能给企业创造价值,而且创造的现金流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资金需求,出现现金短缺的现象,业务进入撤退期。同样,可持续增长率增大后可能会出现改变上述状态的两种情况。一种是实际销售增长率仍然大于可持续增长率,则企业管理者可以将该业务撤退。另外一种就是可持续增长率大于实际销售增长率,出现业务在衰退期的情形,此时企业可以寻求办法稳固该业务。总的来说,即使现金仍然短缺,业务被撤退,可持续增长率增大也减小了现金短缺的缺口,缓解了企业资金需求紧张的压力。业务处于撤退期在增值税转型前后的变化图与其在成长期的变化图类似,如图5所示。
财务战略矩阵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或业务的生命周期,根据不同的象限位置决定相应的财务策略。增值税转型后,可持续增长率增大,改变了业务在矩阵中的位置,企业的决策相应改变。另外,可持续增长率增大可以缓解企业现金短缺的压力或者增大企业的现金剩余量,均有利于企业发展。
五、结论
通过上述的理论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增值税由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
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增大,表明在当前的经营效率、资本结构和盈余分配政策下,企业的内在增长潜力增强。
(二)增值税转型后,可持续增长率增大,影响企业的财务决策
可持续增长率增大可以缓解企业现金短缺的压力或者增大企业的现金剩余量,均有利于企业发展。因此,针对增值税全面转型改革,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做出恰当的决策。
(三)不同的折旧方式对企业可持续增长率的影响程度不同
企业可以针对增值税转型对可持续增长率的影响选择有利的折旧方式。
(四)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成本减小,有利于企业投资
国家为鼓励投资,银行贷款利率下降,为企业投资创造了条件。因此,企业应当抓紧时机,适当地加大投资力度,调整投资结构,争取更大的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74-75.
加布里埃尔·哈瓦维尼(Gabriel Hawawini),克劳德·维埃里(Claude Viallet).经理人员财务管理(第1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301-303.
姚文韵.财务战略矩阵与生命周期的耦合研究.税务与经济,2006,(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