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企业发展 加强效益审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成为企业增强自身实力,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重要举措。效益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对企业的资源利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进行的经济监督和评价活动。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和加强效益审计。如何加强效益审计,提高效益审计的质量,已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
一、效益审计的重要性
1.加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有市场就有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利益在不同竞争者之间的重新分配。企业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只有持续健康的发展,企业资本才能保值增值,经济效益才能不断增长,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只有加强效益审计,才能达到以上目的。目前,我国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经验较少,存在审计理论不完善、操作方法不科学、测评指标不健全等问题,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务体系有待进一步的探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效益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加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内部审计的目标和方向就是要以效益审计为主,经济效益审计已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核心内容,这是对内部审计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定位。
2.加强经济效益审计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企业经营的三个主要目标是“效益”、“经济”和“效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在努力实现“效益”目标的同时,必须兼顾企业的“经济”与“效率”。内审人员要将企业的发展目标贯穿于企业的内审工作中,加强效益审计,为企业发展服务。首先,经济效益审计对于推动企业制度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济效益审计可以维护出资人的利益,防止企业资产流失,促进企业资本保值增值。其次,经济效益审计能够促进企业找出漏洞,挖掘潜力,改进生产技术,变革经营方式,调整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再次,经济效益审计能够监控企业决策、计划的实施,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防范控制风险,从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最后,企业的生存、发展受到政治和经济坏境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许多问题通过自身的努力难以解决。这样,企业希望内部审计能够发现和揭露本身存在的弊端,推动企业内控的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企业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作为企业的一个增值途径,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加强经济效益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随着经营坏境的变化,企业的审计目标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审计职能由查错防弊向防护性和建设性转变。企业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这就要求企业整合现有资源,控制经营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经济效益。审计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资源,作为企业从事经营活动保驾护航的手段之一,必须围绕企业的战略核心来开展工作。另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注重质量,讲求效益的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内审部门开展效益审计,审核评估制度执行、经营管理和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快速、持续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如何加强效益审计
1.经济效益审计与各项专业审计相结合,全面开展效益审计。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应以财务审计为基础,首先审计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定和确认有关财务数据。没有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就会导致虚假的效益审计,审计报告的分析和评价就会发生错误。在具体实施审计过程中,应将财务审计和效益审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财务收支审计的工作成果。在此基础上,切实开展效益审计;另一方面,效益审计可以依据财务审计方面的准则和方法,进而利用财务审计在某一领域的技术参数和标准,以保证效益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并提高审计效率。
在效益审计实施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加强与其他各项专业审计的结合,积极利用各项专业审计的成果,提高效益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例如,效益审计中对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准确性和资产保值增值的审计,可以与专业审计结合起来。另外,效益审计与专业审计在审计方法上也可以更好的结合。专业审计采用的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计算机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技术方法,都可以运用在效益审计中。
经济效益审计与各项专业审计相结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专业审计的成果。为了能够充分利用专项审计的成果,一方面可以在计算机中建立数据库,把其他各项专业审计的相关资料和成果录入资料库中;另一方面可通过建立数据链接,将效益审计资料库中的与其他专业审计的数据链接起来,做到数据共享,高效利用企业的经济资源。
2.把握经济效益审计各个环节,提高效益审计质量。
首先,在审前调查环节,应关注审计立项的重要性和增值性。效益审计立项的准确性恰当与否,关系效益审计的成败。开展审前调查的目的和主要任务就是正确选择效益审计项目。
其次,在审计方案编制环节,应重点确定审计的目标和内容。审计人员应根据每个效益审计项目的不同目的,确定具体的审计目标和审计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审计事项。在确定审计事项的过程中,应重点掌握可证实性原则。一方面,效益审计不能机械的按照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项目确定审计事项;另一方面,又要防止抽象地确定审计事项。这两个方面是两个极端。工作中不能走极端,应善于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利用现有的审计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合理确定审计的目标和内容,编制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报告。
最后,在审计评价和报告环节,应重点把握效益审计的可比性和建议的可操作性。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选择既要具有可比性,又要具有科学性。可比性就是要解决跟谁比,怎么比的问题。企业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正确的选择比较的参照物。科学性就是评价时,既要运用量化指标,又要选择适当的指导性评价标准。在起草和复核审计报告环节,审计意见的提出要建立在客观数据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不能太空洞,审计建议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的问题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效率。
首先,合理安排审计项目。审计项目是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对象和载体。没有审计项目,审计工作无从开展,审计的范围和目标就无法确定,审计标准和指标就无法选择。经济效益审计可以有选择的针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某一部门、某一环节以及某项活动做出评价。因此审计项目的确认与选择是搞好经济效益审计的首要环节。
其次,经济效益审计应以加强企业管理为出发点。从企业管理入手是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在要求。经济效益审计关注的是企业的效益,关注经济效益必须关注企业管理,而关注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
再次,经济效益审计应以效益为主线。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目标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降低消耗、降低成本;二是提高质量、提高效益。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应服从企业管理的目标,整个审计工作要以效益为主线。
最后,经济效益审计要以提倡节约,揭露损失,防止浪费为重点。节约就是效益,省下的就是赚到的。损失和浪费是效益的减项,在合理的成本之外,尽可能减少损失和浪费。
总之,经济效益审计的着眼点要放在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内部审计要用自己的方法和标准,在效益上做文章,要审出成果、审出效益。经济效益审计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提高效益。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已成为审计人员的主要任务,这不仅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一致,而且充分体现了审计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