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曲线与XBRL成熟度研究
【摘要】 本文利用Gartner Group公司的关于IT技术成熟度分析的光环曲线(Hype Cycle)技术,通过生命周期理论对XBRL的成熟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时,根据光环曲线所显示的XBRL生命周期得出的结论,认为中国的XBRL技术推广已经过了过度炒作的过热期,目前正处在谷底期。因此,当前正是对XBRL技术推广进行大量投入的最佳时机。同时,作者还提出要使XBRL走出谷底,要在三个方面有所发展,即重新审视XBRL在中国的应用成果,建立起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能够为大多数企业接受的XBRL框架;调查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实施的成本,使企业能够得到实际的经济利益;制定通用的中国XBRL标准。要使中国XBRL技术推广能够较快走向成熟,需要有关潜在利益组织通力合作和协调,需要认真考虑实施的关键,需要真正地关注企业的实际利益。
【关键词】 XBRL;光环曲线;生命周期
一、光环曲线的意义
光环曲线(Hype Cycle)又称“炒作周期”,是对某一特定技术的成熟度,市场接受度和商业应用程度的图形表示。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 Group)从1995年开始,运用光环曲线来表示各项新技术发展的生命周期,并指出绝大部分新技术,尤其是新兴的IT技术在导入过程中常常发生一种有趣的现象。新技术导入时常常会过于热情或“光环”化,随后是失望。光环曲线显示了信息技术的成熟和发展要等到越过光环。光环曲线提供了一种非常实用和直观的用处,已经被世界上相当一部分IT专家广泛接受。
高德纳的光环曲线模型将各种新技术发展的生命周期分为五个阶段:
各种新技术或新应用发展的生命周期五个阶段的含义如下:
(一)萌芽期,又称“技术诱发期”
这一时期是技术探索或公开演示的时期,此时,会发生大量的产品发布、轰动概念的提出或其他能够产生大量关注和兴趣的事件,一起吸引人们的眼球。
(二)过热期,又称“期望释放的顶峰”
这一时期是典型的大众狂热期。往往由于个别成功的案例,使社会大众对新技术过于狂热,产生了一些不现实的期待。由于技术本身局限的限制,失败的案例逐步增加,学术界的狂热使那些会议组织和杂志发行者大赚其钱。
(三)谷底期,又称“失望的山谷”
这一时期技术进入了低谷,由于不能满足大众的期望而逐渐地被人遗忘,各种媒体业很少出现相关的文章和技术讨论,新技术的效果受到较普遍的质疑。
(四)攀升期,又称“顿悟的斜坡”
这一时期尽管公众关注度下降,讨论新技术不再是时髦的,但是,某些企业或某些业务持续的努力,对新技术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且真正了解了新技术的用处,获得了可贵的实践经验。更多的组织对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新技术的风险和益处的了解。使得新技术逐步走向商业化的道路。
(五)成熟期,又称 “生产力的高地”
在这一时期,新技术已经趋于成熟,新技术被广泛应用,技术逐步稳定地占有市场,成为一种广为熟悉的普通技术,其应用价值被普遍接受。
二、高德纳对XBRL的成熟度分析
高德纳的光环曲线说明了人们对新技术响应的共同模式。2005年高德纳由超过300位高德纳的分析师评估IT行业的各种技术的成熟度。共发布68个光环曲线图。他们涵盖了超过1 600个信息技术和新技术应用,跨越了超过60个市场、区域和行业。
在高德纳发布的2005年IT新技术光环曲线图中,XBRL被认为正处于谷底期,并且估计还有2-5年才能够达到“生产力高地”,即达到比较成熟的商业应用程度。(见图1)
从高德纳分析师的分析结果看,XBRL技术2005年时正处于谷底期,正在“失望的低谷”中挣扎。还有2-5年才能够进入他的成熟期。
XBRL技术自1998年4月份,华盛顿州的会计师Charles Hoffman开始研究到2000年7月1日发布XBRL规格书(Specification Version 1.0)及XBRL分类标准(Taxonomy),是XBRL技术发展的萌芽期,此后,世界各国和相关IT组织投入了相当的人力和财力对XBRL技术进行了非常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相继成立了各类XBRL组织,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应用实验,其中,上海证交所的实验项目对推动我国的XBRL热潮起了很大的作用,逐步将XBRL技术推到了过热期,终于使XBRL戴上了眩目的光环,达到了“期望释放的顶峰”。可能由于中国的IT技术相对于世界潮流稍稍延迟1-2年,所以,中国的XBRL发展的“期望释放的顶峰”大约在2005-2006年形成,2007年应该是这项技术在中国的谷底期。目前,XBRL的价值正在逐步为管理层和企业所理解,正在逐步进入它的攀升期。
三、目前中国XBRL发展的前景
按照光环曲线的理论,一项新的信息技术从出现到成熟经历的五个阶段中,对于该项技术的投入,应该采用不同的策略。当该项技术处于过热期时一般不应增加对该项技术的投入,当该项技术进入谷底期时,是对该项技术的最佳投入期,是该项技术即将走向成熟的标志,是黎明前的黑暗。(见图2)
根据高德纳分析师的分析结果,XBRL技术在2005年进入了谷底期,预计2-5年能够达到成熟期。依据这个分析结果,XBRL技术目前已经进入了攀升期,预计将在今后的2-3年内达到成熟,中国在新的信息技术上与世界潮流比较,一般延迟1-2年,因此,中国的XBRL技术的成熟程度应该是即将走出谷底期,进入攀升期。因此,根据光环曲线理论对XBRL技术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是加大对XBRL技术投入的最佳时期。
基于成熟技术XML的XBRL在过去的几年内取得了相当成熟的技术成果,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都已经开发了比较完善的XBRL规范,也有了相当一部分的成功案例。但是,在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了相当一部分的失败案例,取得了很多必要的经验积累。
从XBRL技术发展的历程看,过多的注重信息的共享,忽略了企业的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加快了XBRL从“期望的顶峰”跌落到“失望的谷底”的进程,在企业没有看到他们的利益所在时,对任何新兴技术必然采取抵制、搪塞的态度。
由那些期望能够在XBRL技术推广中获得预期利益的企业和组织发起的过热炒作,以及学术界的推波助澜,使XBRL技术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关注,同时,导致了大众对XBRL技术抱有一种不切合实际的期望,甚至有把XBRL看成是治理会计界一切顽症的灵丹妙药。由于XBRL未能达到公众的预期,便很快对其发展前景产生怀疑,很快跌落到了谷底。
从目前XBRL的光环曲线分析,XBRL技术要走出谷底,成为一种成熟的技术,主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一)XBRL技术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
从XBRL.ORG发布的信息看,多少有点夸大其词,XBRL技术是基于XML技术的一个应用方案,它的应用面受XML技术的限制,事实上XBRL技术解决的仅仅是网络上财会信息传递的标准或规范,是希望通过这种标准的实施,达到一定程度的信息共享,便于用户在进行报表分析和财务决策时的信息采集和导入。除此之外没有解决任何其它问题。
(二)XBRL技术能为用户带来哪些利益
目前对绝大部分企业来讲,XBRL技术并不能为企业带来可见的经济利益,对少数大型企业,由于会计数据网络传输的需求,能够带来比较实际的利益。而与会计信息有关的政府监管部门却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可见利益,能够显著地降低其会计信息采集和分析的成本。
四、对中国XBRL发展的策略看法
如何根据XBRL技术特点重新定位,提出中国XBRL技术发展框架是在中国推广XBRL技术的前提,切实考虑企业的利益和接受程度是在中国推广XBRL技术的关键。
为此,本文对中国XBRL发展的策略提出一些不很成熟的看法,希望对帮助中国XBRL发展走出谷底期,走向成熟有所帮助。
(一)重新审视XBRL在中国的应用成果
建立起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能够为大多数企业接受的XBRL框架。XBRL技术能解决的仅仅是网络传输过程中的会计信息的规整化问题,其余的问题如会计信息的质量,财务指标的分析等等,并不是XBRL所能够解决的,不应把这些问题放到XBRL标准中考虑。因此,建议认真考虑XBRL的实际功能,应该尽可能地使中国XBRL框架做到充分的削繁就简,应该仅仅包括最基本的会计报告信息,不包括其它内容。即中国的XBRL框架只对企业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的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进行规整化,不对企业的其它信息规整化,这样可以减少企业实施的难度,提高企业的接受意愿。同时,各个特殊应用领域可以根据中国XBRL框架进行适当的扩展,以满足其实际需求。
(二)调查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实施的成本
使企业能够得到实际的经济利益。建议在XBRL实施过程中的可能获利集团应该做出让利的姿态,如软件企业为用户免费更新系统,监管部门为企业提供适当的技术支持和经济鼓励等等,以期满足企业对XBRL技术应用的利益期望,大量企业的实施,同时也为软件企业和监管部门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
(三)制定通用的中国XBRL标准
制定通用的XBRL中国标准并不需要很多的技术投入,只是对成熟技术的实际应用,没有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同时,也不需要很多的人力投入,只要做一些适当的调查工作即可。需要的是有一定难度的广泛的协调工作。这些协调包括潜在利益组织之间的协调和利益组织与用户的协调。这种协调需要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协调机构和公正的协调规则,利益集团之间的协调尤为重要,各利益集团只为本身利益考虑,只能达成非合作均衡,最终将形成非最优的结果。只有充分的沟通和协商,才能获得期望的合作均衡。
五、总结
中国XBRL技术发展的历程,说明目前正处在谷底期,从世界范围看,也只是即将脱离谷底期,预计在今后的几年里,随着公众对XBRL技术的逐步理解,对技术应用的期望利益的下降,正在逐步回归到理性的轨道上。
要使中国XBRL技术推广有比较大的推动力,使其能够比较快的走向成熟,走向“生产力高地”,需要有关潜在利益组织的通力合作和协调,需要认真考虑实施的关键,需要真正地关注企业的实际利益。
【参考文献】
[1] Gartner Group. Emerging Technologies Hype Cycle 2005(OL),: 2008.4.
[2] 朱建国. XBRL与GB19581的比较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3):3-6.
[3] 朱建国. 独立审计应用XBRL的前景分析[J]. 会计之友,2007,(9下):38-40.
[4] 刘勤. 对当前一些有关XBRL流行观点的思考[J]. 会计研究,2006,(8):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