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首页 > 会计实务 > 财务主管 > 内部控制

浅析单位会计内控建设的认识误区

来源: 王淑霞 2006-09-21
普通

  在市财政局组织对行政、企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建设情况检查中,笔者发现不少单位在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设与执行中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现以罗列归纳,阐述笔者看法,并提出走出误区,推行单位会计内控制度建设的若干建议,以期引起重视,促进各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

  一、单位对会计内控制度建设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是指导性的制度,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管理事务,不一定严格执行规范

  有的单位领导认为,财政部发布的单位会计内部控制规范是一种指导性的制度,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是单位内部的管理事务,是单位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立并执行的,不一定按照统一的规范进行。

  会计内控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因为会计并不是单纯的技术性信息系统,会计信息是含有经济后果的,牵涉到各方经济利益关系,国家统一会计核算制度、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及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也就是对含有经济后果的“公共产品”产生过程的强制性制度规范,会计制度、准则、规范的制定,不仅是为了寻求一个更好的会计程序,更是寻求一个平衡有关各方经济利益关系的政治程序。会计内控制度是对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控制,不仅是单位内部的管理事务,更牵涉到国家及投资者、债权人等社会公众的利益,必须由国家统一程序来保证,因而,由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内控规范,具有强制性,各单位必须遵照执行,当然,各单位在建立各自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时,还必须结合各自的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在会计内控规范的大框架下,建立各自的可操作性强的会计内控制度。

  误区二:会计内控是会计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

  大多接受检查的单位均派财务部门接待,不少单位的财务经理大倒“苦水”:单位其他部门人员甚至老总都认为会计内部控制仅是会计部门的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甚至执行都要求会计部门独自承担。

  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单位内部控制最根本的动因是要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进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渗透到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而会计资料特别是原始凭证是由单位各个部门的人员经手的,牵涉到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在会计事项办理过程中,可能因手续不全、凭证不足、各个环节控制不严而导致会计资料失真,或者个人营私舞弊,最终给单位造成损失。所以,建立健全互相牵制的会计内控制度,需要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各个部门共同协作,各个员工积极参与、有效执行,才能真正发挥会计内控的实际作用,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夯实基础。

  误区三:有书面的制度文件即表明会计内控制度已建立,执行与否另当别论

  有的单位搬出一大堆制度,从书面上看,似乎会计内控很严密,但实际上,对其制度的执行情况作程序性检查会发现,许多制度并没有落到实处,而单位认为他们“已经严格建立了会计内控制度”。比如,对外投资的会计内

  控,在制度上规定要进行可行性研究,要集体决策,要跟踪问效,实际上,一笔投资款的支出仅仅单位领导人签字了事,既拿不出可行性研究报告,也无集体决策的书面记录,更无采取跟踪问效的具体措施。

  所以说,“建立”包括“订立”与“实施”,“订立”制度的最终目的在于“实施”。“订立”不等于“建立”,仅仅挂在墙上而不执行的制度是毫无用处的,有“订立”制度,并能按照制度规定严格执行,才能算是“建立”了内控制度。

  误区四:制止越权只针对“向上越权”,忽视“向下越权”,或者超越岗位职责的越权

  单位制定了授权批准的权限,但执行中认为“向上越权”才是越权,并加以制止,忽视了“向下越权”行为。比如对资金支出的授权,单位对各个管理层设定资金批准的权限区间,高管人员一般不会向上超越权限批准,但往往向下跨区间审批,其观念中认为,只要不向上超越权限,就算没有越权,“大额资金都能批,怎么小额的不能批?”还有,总经理秘书“的士”费直接找总经理签字报销,越过先申请后由办公室主任批准的内控程序,总经理直接超越岗位职责审批,也是越权行为。

  以上例子看,尽管该单位内控制度订立得较为严密,但高层领导对“越权”的观念错误,只认为“向上越权”是不能做的,“向下签字”不是“越权”。这样,较高层次管理人员越权插手,内控制度本身的顺利执行将受到考验,最终企业内控会形同虚设,变成少数高管人员行权的天下。

  误区五:用“经验”代替内控制度

  部分单位的经济运行按照传统的程序(习惯做法)执行,一些“经验”代代相传,他们认为,单位有切实有效的“经验”,用老实可靠的人办事,单位未出差错,不必再制定书面的会计内控制度。

  会计内控的出发点是通过专门的办法建立一套防范机制,而不是单纯靠会计人员的个人经验、素质或职业道德来保证会计资料和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办理会计事务人员的道德品行等是内部会计控制重要的环境因素,其良好的个人经验、素质或职业道德是保证内部控制有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经验”、“品德”不能代替内控制度。

  误区六:用一般的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

  我们这次主要检查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这些单位都有以政府文件为办事依据的传统习惯。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对费用支出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仅按照一般的财经规章制度,就其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加以限制,认为只要严格执行费用开支范围与标准,就控制住了费用开支。

  对费用支出制定开支标准、开支范围是费用内控的重要手段,但它只能规定资金的使用方向,不能解决单位资金的安全性,即不能从制度上防范成本费用使用中的差错与舞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所以,还必须规定成本费用的岗位责任制、预算、授权、审批、监督检查等,才能对成本费用进行严密的控制。

  误区七:制定的会计内控制度无论项目大 小,越细越好,没有考虑控制成本

  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也有部分国有企业,视违纪违规为财务管理的大忌,并无限扩大,为了分清责任,事无巨细,均制订了非常繁琐的会计内控制度。

  如果一项制度,控制成本比控制收益大,也就是控制成本大于风险或错误可能造成的损失和浪费,那就是一项失败的制度,会计内控的订立与执行也需考虑成本效益,有些细小的项目,或者是具有时效性要求的项目(如行政事业单位的防汛、防火等费用,企业单位的投资商机等),控制程序太复杂会导致整个组织运行的低效率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

  误区八:对应收账款等债权的内控,重催收制度轻信用管理制度

  企业普遍对应收账款等债权的内控管理较为重视,一般均建立了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但是,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较为薄弱,表现在企业对主要客户信用状况的调查、对长期往来客户资料的建立等不够重视,未能对客户资料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以致在筛选客户、与诚信客户保持长期联系,从源头上控制企业债权安全等方面时有疏漏。

  由于企业缺乏严格的内部信用管理制度,由此带来因授信不当导致合约不能履行,因对客户的信用状况缺乏了解而受骗上当,造成大量的经济纠纷和交易损失,形成庞大的债权资产,这时,光靠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即使执行到位,也难以追回债权,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误区九:重银行贷款等筹资债务的控制,轻受信交易履约计划的管理

  单位往往对银行贷款等筹资环节的内控较为重视,能及时定出还贷计划并执行,以免银行罚息;但是,在日常交易中,欠销售方企业的债务往往未加重视,能拖则拖,形成账上庞大的应付账款等负债,作为受信企业却不重视履约计划的管理,或者存在恶意拖欠的失信行为,导致违约的现象频繁发生。

  债务人的恶意拖欠一旦超出债权人的可容忍程度,债权人提起诉讼,而受信企业(债务人)因对此项债务没有重视管理,或者说没有准备资金以备支付,当出现支付危机时,将可能因债务危机而导致破产。

  误区十:单位建立并实施了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内控制度,但忽视监督与奖惩制度

  部分单位能对照财政部发布的单位会计内控的基本规范及具体规范的条款,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并实施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内控制度,但忽视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与奖惩制度。比如,对外投资事项严格按照规范控制,也提及对外投资决策及执行的责任制,但未规定具体的责任条款及奖惩措施,也未规定如何对投资过程进行内部监督,使经济责任制无法落实。

  我们说,监督与奖惩制度是单位执行内控制度的制度保证,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奖惩制度,造成责任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奖罚不明确,则会影响单位的内控制度的运行效果,甚至使内控制度不可能长期坚持下去。

  二、走出误区,采取措施,积极推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以上会计内控的误区,有些是认识上的,有些是单位管理水平尚未跟上所致,单位要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应统一思想,消除认识误区,提高管理水平,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会计内控水平的整体提高。

  1、单位领导充分重视,组织措施到位,高管人员以身作则,实行全员参与

  会计内控是一项系统的综合工程,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单位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同协作,更需要组织上的强有力的领导,单位负责人要亲自出马,对实施的全过程实行组织上的统一领导策划、政策上统一制订、实施上统一安排、实施效果统一检查、统一奖惩,变少数部门的行为为单位管理部门的一致行为,变临时行为为持之以恒的长期行为,变管理者行为为全员参加行为,特别是单位高管人员更要带头执行制度,让内部会计控制约

  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事项的所有人员,使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单位高管人员既不“向上越权”,又不“向下越权”,更不超越职责插手事务,才能明确责任,规范运行,使会计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并持之以恒地有效实施。

  2、提高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意识,改“习惯”为制度,变“经验”为程序

  提高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将一些习惯做法逐步加以归纳总结,形成书面制度,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整理成办事流程,规范办事程序,形成互相牵制的内控制度,同时重视办理会计事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杜绝经济业务过程的差错及舞弊行为。

  3、抓住重点,讲求成效,对单位重大的经济业务事项重点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的设置,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来进行,同时应当兼顾可操作性和控制成本的合理性。各单位因经营管理的性质不同,管理的任务或生产经营的产品不同,管理状况、经营状况不同,员工素质及思想观念不同,甚至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条件等存在差异,导致单位内控的任务、内容、重点和主要环节各不一样,各单位应从实际出发,抓住重点,确定关键控制环节与控制点,把单位重大的经济业务事项均纳入重点控制范围。

  4、重视信用管理制度,加强授信管理,严格受信履约,倡导诚信经营

  授信企业要建立自己的信用管理体系,对有关的信用关系进行严格的管理,比如加强对客户信用的调查,建立客户信用信息档案等,加强授信管理,避免授信不当,以规避风险和降低交易成本。另外,作为受信者的企业,要树立诚信意识,重视履约计划的管理,有若必践,诚信经营,这也是企业避免债务风险的必要手段。

  5、重视内部审计控制,真正落实责任制,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顺利、有效运行内部审计控制是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再控制。单位的日常经济活动、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合规、有效,由日常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评价,可以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问题成堆甚至触犯法律;把审计结果与日常考核结合起来,真正落实责任制,加强监督与奖惩制度,这是日常对单位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再监督,也是保护员工的主要措施。有条件的单位均应建立内部审计机制,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顺利、有效运行。

  (作者单位:厦门市财政局)

0 0 0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今日热搜
热点推荐:
做账报税
做账报税私教班第十一季
加入会计实务交流圈

微信识别二维码

扫码找组织

回复:资料包

立即免费获取

有奖原创征稿
0
55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