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首页 > 会计实务 > 审计人员 > 经济责任

浅议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

来源: 孙靖玲 2006-11-10
普通

  [摘 要]本文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评价原则以及评价指标三个方面分析和论证了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评价原则;指标体系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之所在,它不仅关系到被审计者的名誉、前途,也关系到审计机关的审计风险,甚至会影响到干部队伍的建设。目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虽已初步形成,但在许多方面还不够成熟。

  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必须以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为依据,其评价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审查任期内企业的经营目标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状况和经营成果,确认任期内的经营业绩。

  第二,审查企业领导人在任期初和离任前的国有资产、债权债务和资本来源情况,任期内是否适时、适量、适度地筹集到满足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 并保持合理的资金结构。债权债务是否清楚,有无长期拖欠形成呆账、坏账和由于资金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其他重大经济损失问题。评价企业领导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情况。

  第三,审查企业的各项财务收支和经营收支是否合规合法、财务计划的执行和决策情况是否真实有效;审查职工群众反映的经济问题和其他有关经济责任事项。有无隐匿、截留、滥支乱用企业资金,有无利用职权挪用企业资金、侵占企业资产、收受非法所得,或将企业资金借贷给他人,或以企业资产为其他债务人提供担保,或授意、暗示有关人员违反规定弄虚作假而损害投资者和企业利益;有无利用职权索礼受贿或内外勾结损害国家利益,牟取私利。评价企业领导人任期内遵守财经纪律情况。

  第四,审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情况。是否合理确定企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有效配置资金。评价企业领导人的决策水平和企业的生产发展能力。

  第五,通过向被审计单位有关管理人员和当事人询问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及运行状况,查询被审计单位有关内部控制方面的文件资料,查阅以前年度有关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档案,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测试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评价企业领导人任期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状况。

  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应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独立性、权威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是指审计执法主体在组织机构上独立、工作行为上独立和人员及经费上独立。即审计机构必须是独立的专职机构;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经济利害关系,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审计人员要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做出审计判断,表达审计意见,提出审计报告;审计机关应有自己专门的经费来源等。权威性原则是指确立审计主体依法行使审计监督、鉴证的地位和权利。审计主体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相辅相成的。权威性是保证审计独立性的必要条件,而独立性则是权威性的基础。审计主体有了独立的组织地位,独立的精神状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形象,那么审计的权威性也就树立起来了。如果在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不遵守或弱化了审计主体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那么其评价结果就不会客观和公正。所以,审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和权威性原则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过程中应维护和遵守的最基本的原则。

  第二,客观公正的原则。客观公正原则是指以事实为依据,全面评价被审计对象的功过是非,做到成绩说够、问题讲透。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政策背景、实际工作环境出发去分析问题、评价责任,做到不脱离特定条件,不孤立地看待问题,尊重事实,尊重历史,既不夸大成绩、回避问题,又不脱离实际、妄加评论,做到以理服人。

  第三,责权一致原则。责权一致原则是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仅就经济责任及其履行程度进行监督和评价,不能将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等同于同期全部业绩的考核评定;同时,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有广义的经济责任和狭义的经济责任之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能仅限于对被审计者任期内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这一狭义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要注意考核和评价与宏观经济和长远利益相关的经济责任。责权一致原则强调在评价经济责任的履行程度和直接效果时,考虑经济责任履行过程中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分清前任责任与现任责任的界限;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的界限;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的界限;故意与过失的界限(即玩忽职守与工作失误的界限);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的界限;法律法规不健全、不配套导致工作出现断层与错误的执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界限。

  第四,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经济目标完成情况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更是对国有企业领导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不可或缺的审计内容。经济目标完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该领导人的经营能力。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必须是从量开始,以量分析;同时,经济责任审计是一个较全面的审计,不仅要对经济效益情况进行审计,还应对其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进行审计。财务收支的合规、合法与否,与单位领导人有着直接的关系。区分违纪违规问题的责任,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至关重要的内容。违纪违规责任问题,对被审计经济责任人来说应区别情况,进行直接责任或间接责任(即主管责任或领导责任)的定性分析。所以,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要定量分析性评价和定性分析性评价结合起来,这样才有助于评价的客观、公正。

  第五,谨慎原则。首先,对超出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审计人员无法取证的事项不作评价;对于审计未涉及到或虽已涉及到但审计证据不充分、证明力不足而又不可能进一步获取有力证据予以证实的审计事项,要说明情况,据理回避;对审计过程中因种种原因无法审查和核实的事项不作评价;对审计对象评价标准不清或者没有明确评价标准,可能造成被审计人的责任难以分清的事项不能随意做出评价。其次,在进行审计评价时,要使用专业、规范和措辞适当的用语,对能用数字说明的问题,尽可能用数字来说明,对不能用数字说明的问题,也要用写实的手法来反映,切忌夸张和华而不实的描述。再次,对审计取证的全面性、证明材料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审计事实的完整性进行全面检查,看证明材料与审计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是否前后一致,有无矛盾和疑点,通过复核把关来减少审计风险;同时,对使用法规的正确性、准确性、时效性、实用性,进行逐条对照,检查引用的法规在对象、范围上是否一致,在时间上是否过期失效,对违纪问题的处理是否于法有据,宽严适度。

  第六,先审计后离任原则。经济责任审计最终是为组织人事部门正确使用干部提供有价值的依据,这就决定了审计工作与领导干部的任免直接相关。因此,先审计后离任原则是保证审计成果切实转换为管理、培养和使用干部的正确导向和依据的前提。

  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应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标准进行考核和评价。

  第一,定性标准。定性标准是从性质上判断被审计者的经济行为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要求。它主要包括真实性审计标准、合法性审计标准、效益性审计标准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的考核标准。

  真实性审计标准是指被审计者任职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必须真实地反映其经济业务活动。按照《评价标准》的规定,财务真实性分为真实、基本真实和不真实三个层次。

  合法性可分为合法、基本合法、有违规行为和严重违规四种。

  效益性审计标准是指企业资金的使用能够实现其计划中规定的效益目标。效益目标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部分。经济效益从三个方面进行评定:一是经济性和效率性;二是效果性;三是收益性。

  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考核标准是指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评审,审查有关内部控制的健全性、遵循性和有效性,划出其中的冗余与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第二,定量标准。定量标准是指从数量上通过比较分析考核和评价被审计者经济行为的量化标准。主要是指一些技术经济指标。

  财务效益状况的主要指标有:利润(或利税总额)、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营运状况的主要指标有: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偿债能力状况的主要指标有: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发展能力状况的主要指标有:销售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

  在运用上述指标时,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第一,除了运用上述基本指标,还应运用一些辅助的指标,以便对初步评价结果进行修正。如财务效益状况方面有销售利润和社会贡献率;资产营运状况方面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长期投资收益率、不良资产比率、资产损失比率等;偿债能力状况方面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发展能力方面有总资产增长率和年利润平均增长率。第二,在对财务效益状况方面指标的计算中,凡涉及利润的,计算时应考虑这些因素:前任遗留的由责任人在职期间消化处理的各类潜亏,如坏账、呆滞物资、待摊费用、代处理财产损失等;任期内各年因国家经济政策变化和改革措施引起的收入的增加或减少,成本和税金的增加或减少;任期内各年因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而产生的对收入、成本、利润的影响;任期内各年因发生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所产生的对利润的影响,等等。第三,在计算资本保值指标时,应剔除这些因素:年度内因国家对企业的各种投资增加的资本金;国家专项拨款、各项建设基金增加的资本金;由于国家实行先征收税费后返还办法增加的资本金或资本公积;按国家规定进行资产重组、评估而增加或减少的资本公积;按国家规定进行清产核资增加或减少的所有者权益;企业接受捐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等。第四,在运用上述指标时,应结合本单位经营性质和管理特点,适当增加或删减一些指标,使评价指标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出责任人履行责任的情况,尽可能做到审计评价既全面、谨慎,又客观、公正。

  总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是否客观、公正。对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将来的工作中去认真地、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实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滕树煊,周立春 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审计评价[J] 湖北审计,2001,(6)

  [2]谢立军 浅谈离任审计“十要”[J] 现代审计,2000,(6)

  [3]汤土云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设想[J] 江苏审计,2001,(1)

  [4]四川省审计学会课题组,湖南省审计学会课题组。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原则和标准[J] 湖南审计,2000,(11)

0 0 0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今日热搜
热点推荐:
做账报税
做账报税私教班第十一季
加入会计实务交流圈

微信识别二维码

扫码找组织

回复:资料包

立即免费获取

有奖原创征稿
0
55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