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首页 > 税务网校 > 风险管理 > 税务理论

外企纳税零增长断想

来源: 2005-09-19
普通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税务》杂志社公布了2004年度中国纳税500强企业排行榜。其中,“外企纳税百强的总纳税额几乎零增长”成了最大的看点。(9月11日《京华时报》)这份数据,恐怕给各地如火如荼的招商引资热,泼了盆冷水。在一些人正为“本年度外资引进额又创历史新高”而兴奋莫名时,残酷的现实就摆在了眼前:虽然2004年中国已经成为引资第一大国,很多外企在华都赚得盆满钵溢,但纳税的新贡献是零。有媒体报道说,2004年外资企业涉嫌逃税300亿之巨。而我们付出的,却是宝贵的土地、超国民待遇、以及引以为豪的“廉价劳动力供给”。

  要发展,靠外资,这几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摆脱贫困的思维定式,对于披着“世界500强”、“投资金额XX亿”金色外衣的外企老板们,许多地方官员是以诚惶诚恐之心相待。面对这些财富巨人,这种过分仰视的“侏儒心态”,使得原本对等的利益谈判演变成一边倒的让步与屈服。最终,一些引进外资的地区发现:所得与所失并不对等。

  外资不是活雷锋,它之所以被一个地区所吸引,愿意在此投资,是因为能从中赚取更多的利益。这个经济学上最朴素的道理又一次得到了现实的验证-早在几年前,当众多西方经济学家正沉缅于亚洲经济神话之时,美国的一位著名经济学就曾经指出这种高速成长背后所潜伏的巨大危机:有的国家甚至整个地区,由于某种原因成为投资者的乐园,于是它们会经历一个并非建立在实质产业成功之上的短暂繁荣。但是,只要同一批投资者认定当地的经济需要调整,而简单地撤出他们的投资,这个繁荣就会破产。

  大规模的招商引资,的确可能使一个地方的经济规模和总量得到迅速扩张,但是这种过度依附跨国资本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充分暴露了它的局限性:所有的本地优质资源都不遗余力地为外资服务,以廉价方式“出卖”给外资,造成一次性消耗的过快。没多久,这些资源优势就损耗殆尽,流动的资本立即撤退,而留下的则是整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性危机。

  我们能够从“外资纳税增长为零”的冰冷现实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呢?就是摆脱“资本依附症”,用合乎市场经济平等竞争原则的手段来消除对外资超国民待遇的隐患,加强税收及其他形式的监管。
今日热搜
热点推荐:
讲师梦

国家版权局认可的培训方案

发展第二职业,再赚一份收入

2000人已学立即申请
好课试听
关注公众微信号

扫码找组织

公众号

taxchinaacc

有奖原创征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