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级会计职称 > 复习指导 > 中级会计实务
  • 《中级会计实务》微笔记:财务报告目标

    普通 来源:正保会计网校论坛 2013-01-11

    第一节 财务报告目标
     一、财务报告的目标
      在我国,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
      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报告外部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其中,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要是企业财务报告编制的首要出发点。
      从理论角度看,企业财务报告主要应达到两个方面的目标:
      1.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决策相关)
      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其中最主要的使用者是投资者,其他使用者的需要服从于投资者的需要。在提供财务报告时,应首先考虑报告所涵盖的信息是否有利于投资者的决策。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受托责任)
      在现代公司制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只有通过会计信息,才可以准确判断投资者的投资是否被科学、合理而有效的使用着,才可判断投资使用的效果,这也是会计信息的重要意义。
      会计信息向外部投资者真实可靠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实际上也反映着经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决策相关,从信息质量要求方面讲,属于相关性要求;而受托责任,主要反映可靠性要求。
    二、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的定义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立场和空间范围。
      会计人员应站在企业立场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而不是站在投资者立场反映所有者的资金运动,要对企业资金和所有者资金进行区分。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法律主体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主体。法人一定要进行独立的会计核算,所以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假设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出现破产现象,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持续经营毕竟只是一个假设,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突然发生破产,有悖于最初的假设的话,就要启用财务会计的另外一个系统程序——即破产清算会计。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人为划分为若干个首尾相接、间距相等的会计期间,将每个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反映出来。
    (四)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的定义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其他计量单位包括劳动量度、实物量度等。

      2.货币计量的局限性
      货币计量应以币值稳定为假设。当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不同时点的货币金额不能汇总核算,应启用另一个会计系统――物价变动会计或通货膨胀会计。
    三、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记账基础为权责发生制,即应依据权责关系、而不是现金的收付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归属的期间。

     

    打开APP 订阅最新报考消息

    报考指南

    今日热搜

    热点推荐

    精品课程

    2025中级-畅学旗舰班

    多位师资 直播+录播无限畅学

    了解详情 热门课程

    好课助力,无忧备考

    >中级会计职称好课助力,无忧备考

    扫码关注公众号

    正保会计网校

    接收更多考试资讯

    扫码找组织

    有奖原创征稿
    客服 首页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