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的事前管理怎么做?
“存货”是普遍存在的报表项目,销售企业的库存商品、生产企业的原料和在产品、工程企业未结算的工程施工、软件企业未完工项目的生产成本,都是“存货”项目反映的内容。
今天,我们聚焦销售企业的库存商品,聊聊销售企业“存货”项目的事前管理怎么做。
表1:商品采购计划明细表
我们运用“表1”开展存货的事前控制工作,“项目”中各个产品是拟采购的具体内容,由公司的业务内容决定,或由公司经营计划确定。
“预期采购量”是对下个期间(月度、季度、年度)商品采购量的预测,由对应的“责任部门”按照销售计划推算得出,这是整个事前控制的核心,必须经产品需求部门(销售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和公司领导共同审议确定。在确定“预期采购量”的时候,要考虑期末存货的结余量,以保证销售不会因缺货出现中断的情况。例如,7月初存货结余2万件,7月预计销售10万件,根据经验,至少要保证1.5—2.5万件的库存保有量,那么,7月“预期采购量”至少要达到10万件。
“采购批次”是指下一期间分几次采购,每次采购多少,采购批次与产品销售进度相关。比如,根据以往经验推算,7月预计销售的10万件,第一周出货量1万件、第二周3万件、第三周4万件、第四周2万件,对应销售进度,7月采购批次4次为最佳,因为有期初2万件的保底,每次采购量尽可能与出货量保持一致,因为供应过程的影响,略高略低都可接受,但要根据差异,及时调整下批次的采购量,具体执行的原则,一是保证7月底1.5—2.5万件的库存保有量,二是不要某一批次过多采购,加大销售压力,形成产品积压。
“供应商”是具体提供产品的厂商信息,我们关注的内容包括:供应商是否在确定的采购名录中、是否长期合作、能否稳定供货、能否提供合规的发票、是否可退换货,确定以上信息,目的是保证购进产品的质量、供应链的稳定和财务处理的合规。
“价格区间”是拟采购商品目标价格的定位,由采购部门以询价方式提供,“价格区间”需采购、销售、财务共同确认后,作为下期商品采购的价格控制标准,实际采购价格不论低于还是高于“价格区间”,均反映了商品采购的异常,是存货管控的关注点。
“付款政策”是指采购某类商品后,预付、付现和应付的比例,以及应付账款的账期,“付款政策”是事前控制中财务重点关注项目,由采购部门根据通常的市场条件,提出可能的付款方式,销售部预测商品销售回款情况,财务部结合公司资金状况,共同商定可能实现的最佳付款策略,确定后,作为后期管理付款的标准。
“责任部门”是前述每一项管控内容,各自对应的管控部门,其作用在于,后期工作中的具体责任能落实到人、具体到事,避免工作无人推进、问题无人解决、责任无人承担的管理真空。
各位朋友,当我们有了“商品采购计划明细表”,相信大家的“存货事前管控”都能胸有成竹、手到擒来。
简介:罗杰夫,上市公司财务经理、市场经理,
跨界业、财的“会计达人”,带给你最好用的实操技巧
更多干货请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