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函证规范化进程“提速”
虚构银行存款、伪造收入凭单和银行对账单、掩盖银行存款被质押冻结的信息……从近期一些曝光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中可以看出,银行存款舞弊已成为一种常用的财务造假手段,银行存款的审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推动规范银行函证及回函工作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天衡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余瑞玉在议案中专门提出“银行函证”的问题;其间,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展开深入调研,召集相关政府部门、银行及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研讨。
2015年,在广泛征求相关政府部门、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中注协将推动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发文规范银行函证回函工作。
不以规矩难成方圆
银行函证恐怕是审计过程中很令注册会计师头疼却又难以绕开的“一道坎”。
一般而言,会计师事务所依法接受委托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需要以被审计单位的名义就被审计单位的银行存款、借款以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向相关金融机构进行函证确认。
银行函证是财务报表审计的核心程序之一。高质高效的银行回函,对于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鉴证功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维护金融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从银行的角度而言,回函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是金融机构与客户对账的过程,也是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和开展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是金融机构保证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应尽职责,更是金融机构维护资本市场秩序和金融稳定的职责所在。
银行也是审计报告的使用方之一。如果回函的质量和效率存在问题,这不仅对防范企业财务信息舞弊风险产生不利影响,也会给银行带来不可忽视的运营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让很多注册会计师对银行函证“束手无策”。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邱连强表示,当前银行函证工作中存在着函证成本过高、收费不统一、格式不一致、函证结果的独立性真实性有效性难以保障等诸多“症结”,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审计的结果,对银行、事务所以及资本市场都会带来风险与危害。
此外,询证函在邮寄过程中存在丢失、被第三方截取、严重延误等情况;每家银行甚至同一银行的不同分支机构,处理函证的流程、人员、部门不统一、不规范,这些“乱象”都会影响函证的有效性和独立性。
“对于开户行较多的大型企业集团而言,仅完成银行函证,所需费用可能就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这给企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王重娟表示,同时,因为发出询证函的数量过大,回函的格式不统一,这给注册会计师回收询证函的工作造成一定障碍。
据中注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1999年,在中注协的推动下,财政部、人民银行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企业的银行存款借款及往来款项函证工作的通知》,对银行函证回函工作及询证函格式提出具体要求,这在规范银行回函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企业与银行之间资金往来的形式复杂多样,原询证函格式无法覆盖新的业务情形,加之执行中出现的一些影响回函质量和效率的问题,这既增加了审计风险,同时也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将有些风险传导到金融体系中去。
譬如,个别银行函证回函信息不实、有些回函信息不全或不按指定格式、有些回函严重拖延甚至不回等现象时有发生。为推动解决上述问题,推进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中注协在前期深入调研和协调有关政府部门的基础上,邀请相关机构的专家共同研讨解决之道。
集思广益兼收并蓄
据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及综合风险部合伙人李茂龙介绍,英美等国家的银行通过设立集中的询证函处理中心,在获得有关客户的允许及授权下,专职处理事务所或其他第三方所要求的银行询证函。
“函证中心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避免回函受到被审计单位的不当干扰。”李茂龙表示,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借鉴国外同业先进做法,探索建立回函的集中处理机制,或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在线查询或办理回函工作,减少中间环节,保证信息质量。
业界人士建议,银行有必要有效设计和实施相应的内部控制,建立授权机制、牵制机制、问责机制等,明确回函处理流程并予以公示,确保回函的质量和及时性,防范和化解可能由此导致的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
同时,业界呼吁有关部门尽快联合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对银行回函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促进银行建立健全相关内部控制,并更新银行询证函参考格式。鉴于商业银行具体情况各异,有关部门可倡导或指导建立对函证集中处理机制和在线查询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