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回购和融资性售后回租的区别是什么意思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2025-11-01
普通
售后回购和融资性售后回租的区别
售后回购是指销售方在出售商品的同时,与购买方签订协议,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以约定的价格重新购回该商品的行为。

初始销售时:应收账款 = 销售价格;库存商品减少 = 成本价格;利润 = 应收账款 - 成本价格。
回购时:支付金额 = 回购价格;库存商品增加 = 回购价格。
融资性售后回租
融资性售后回租是一种特殊的融资租赁形式,卖方(承租人)将自有资产出售给买方(出租人),同时与买方签订租赁合同,将该资产租回使用。这种安排主要目的是获得资金,而非单纯的资产处置。例如,一家企业将其生产设备出售给金融机构,然后从该机构租回设备继续使用。会计处理上,出售时确认销售收入和负债,租金支付期间则记录为利息费用和本金偿还。公式表示为:租赁付款额现值 = 资产公允价值 初始直接费用。
在财务报表中,这将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显示出不同的现金流特征和资本结构。
常见问题
企业在选择售后回购或融资性售后回租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答:企业需评估自身的现金流需求、税务影响及会计处理复杂度。对于现金流紧张的企业,融资性售后回租可能提供更灵活的资金解决方案。
如何评估这两种融资方式对企业长期财务健康的影响?答:关键在于分析每种方式对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以及盈利能力的影响。长期来看,合理的融资策略应增强而非削弱企业的财务稳定性。
不同行业在应用这些融资工具时有何特殊考量?答:制造业可能更倾向于售后回租以保持生产连续性,而零售业可能利用售后回购来管理季节性库存波动。各行业需根据自身业务模式和市场环境做出最佳选择。
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正保会计网校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官方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