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显失公平是什么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2025-01-13
普通
显失公平的定义与特征
在民事法律行为中,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显失公平的行为通常发生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其中一方因信息不对称或经济地位悬殊而被迫接受不合理条款。例如,在紧急情况下,一方急需资金周转,另一方则以极低的价格购买其资产或要求过高的利息。这种情况下,虽然合同形式上符合法律规定,但实质内容明显违背了公平原则,对弱势一方造成了不合理的损失。
显失公平的构成要件及案例分析
显失公平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
1. 一方处于危困状态或缺乏判断能力:这可能是由于经济困境、健康问题、年龄因素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一方在签订合同时无法充分理解合同条款及其后果。
2. 合同内容显失公平:即合同条款严重偏离市场公允价值,使一方承担了不合理的义务或风险,而另一方获得了过分的利益。
3. 因果关系:显失公平的结果必须是由于一方利用了另一方的危困状态或缺乏判断能力所造成的。
例如,某企业因资金链断裂急需借款,一家投资公司趁机提出以年利率50%(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提供贷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维持运营不得不接受这一苛刻条件。事后,企业可以依据显失公平的理由向法院申请撤销该借款合同。
常见问题
在金融行业中,如何防止显失公平的借贷合同?答: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确保借款人能够充分了解贷款条款,并且贷款利率和条件应在合理范围内。此外,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高利贷等不公平行为的打击力度。
房地产交易中,如何避免显失公平的买卖合同?答:购房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房源信息,避免因急于购房而接受不合理条款。同时,卖方也应遵守市场规则,不得利用买方的急迫心理提出过高价格或附加不合理条件。
医疗行业中,如何保障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时不被显失公平?答:医疗机构应确保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前充分了解治疗方案及其可能的风险。对于危重病人,医院应安排专人解释相关事项,确保患者或家属在完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决定。
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正保会计网校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官方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