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出纳挪用公款2个亿!企业一定要加强授权审批和印章管理
授权审批制度是企业重要的内部控制措施之一,授权审批不当很容易导致企业管理混乱。完善相关的授权审批制度,可以有效防范舞弊并提高办事效率。
印章,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行使职权,明确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凭证和工具,盖有企业印章的文件是受法律保护的有效文件,同时企业也必须对文件的内容承担法律责任。
今天网校跟大家分享两个因授权审批不严格和印章管理不善给企业带来重大风险的案例。
案例一
某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卞某被查出贪污1200余万,挪用两亿多公款。
2004年,据检察机关查实,在过去的八年间,犯罪嫌疑人卞某在担任该单位财务局经费管理处会计期间,利用掌管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专项资金下拨权,采用谎称支票作废、偷盖印鉴、削减拨款金额、伪造银行进账单和信汇凭证、编造银行对账单等手段贪污、挪用公款人民币两亿余元。
当腐败的外壳被一层层撕开,一长串沉重的问号留在办案人员的脑海中。卞某一个小会计,为何能在8年中贪污、挪用公款而不被发现呢?基金委财务制度管理不规范和基金审批与监管环节中的漏洞,给了卞某可乘之机。作为入账凭证,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体现在银行的对账单上,而在基金委员会资金管理处,卞某既管记账又管拨款,身份是会计却又掌握出纳的职能,这样就给他实施贪污挪用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
比如说他挪出去3000万的时候,他把真的对账单拿下来自己留下以后,在假的对账单里,这笔钱他自己做得根本不体现出来。”
卞某如何伪造对账单?长达8年的挪用过程中,卞某为了使账面保持平衡,卞某先后伪造变造了几十张银行对账单,卞某是如何伪造这些对账单的呢? “咱们银行对账单,都是从电脑打出来的,既然是电脑做的,他(卞某)也有电脑,他也可以按照那种纸张和程序往下打。”
银行对账单可以用电脑伪造,但这样的对账单要想成为有效的入账凭证还必须加盖银行的财务专用章,那么,卞某又是如何越过这道关的呢?“据卞某自己交代,有时候银行就直接把专用章给他了,他一盖就很多,包括很多假的,他一块全都盖掉了。”
卞某挪用的最大一笔款项是6 000万元,其通过伪造银行进账单、编造银行对账单,直接将6 000万元巨款挪用至汇人建筑装饰公司。令人惊讶的是,8年时间,如此频繁的大批资金的不明流转并没有引起主管部门的注意。
卞某担任会计期间,财务单位等主管部门都未很好地查过财务账。“内部审计流于形式,他们每年审计,每年都有审计报告,每年都认为整个账是平的。他们就是对账面的一个审计,没有进行实际审计。”
如果基金委能够在每年的审计中也去查看银行的原始对账单,就可以很早发现卞某的问题了。
负责管章的经费管理处副处长吴某出差时,很多次就把章留给了卞某。在经费管理处那间三个人的办公室里,没有上级查账,没有旁人监督。卞某如同操作自己的个人账户一样,自由地进行着资金转入转出。卞某的作案手法并无特别之处,只要有一个环节有所监控就可暴露。
但14年来,基金委对退汇重拨的账户没有建立严格的监控体系,对资金管理、印章管理等这样的关键岗位没有相应的规范和管制,使得大量退汇的资金无人管理,成为沉淀资金,这也导致了卞某之流有机可乘。
卞某的职务犯罪是怎么发现的呢?2003年的2月份正好是春节前夕,当时他们新来了一个会计,李某,从老家探亲回来,卞某并不知道他回来了,小李那天特别勤快,去了银行。去银行的过程中,他顺便就把对账单拿了回来,这张偶然发现银行原始对账单不仅暴露了一笔2090万的挪用,而且也成为了整个案件的突破口。
何以至此?我们来分析一下:
不该他干的事情干了——没有贯彻制衡
八年来没有让卞某轮岗——有了可乘之机
十四年来没有进行过审计——缺乏监督
八年来能够蒙混过关——授权审批不严格
案例给大家的启示:
管理者一定要有风险意识!
不相容职务尽可能做到分离!
授权审批必须严格!
印鉴保管要加强!
监督必不可少!
案例二
国家电网延安公司年轻女出纳挪用公款3000万元炒期货。
2016年8月,国家电网延安供电公司曝出罕见挪用公款炒期货事件。该企业一名女出纳挪用3000万元公款,委托操盘手操作黄金期货,致使大部分资金无法追回。
但如此多“荣誉”加身的大公司却出现这样罕见的授权审批管理漏洞,给众多企业敲响了警钟。
对公司而言,加强授权审批管理和印章管理有利于保证公司管理行为的权威性,有利于维护公司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有利于防范损害公司利益的风险事件。希望上面两个案例对企业有所警示。
本文为会计圈那点事儿原创整理发布,作者:胡老师,案例来源:新浪网、澎湃新闻等。
· 了解更多财会专业知识欢迎加入实务畅学卡会员,带您学习财税知识,还有老师在线答疑,解你所惑。
· 了解更多财税政策、财经法规、专家问答,可以查看正保会计网校会计实务频道,点击进入>>。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