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片电影《长津湖》自9月30日上映以来一路强势领跑,带动了整个国庆假期的电影票房,甚至很多场次也是黄金座一票难求。此外,《长津湖》还在这个国庆节掀起一场全民致敬“至可爱的人”热潮,影院内处处可见全家人一起去影院看《长津湖》的热闹场景。
受到假期档加持,上映第二和第三天《长津湖》的观影人次均突破了800万,同时使《长津湖》达到了4天破15亿的优异成绩。截至10月7日23时18分,2021年国庆档(10.1-10.7)票房达43.84亿元,其中《长津湖》以32亿元票房的绝对优势夺冠,并打破国庆档影片票房多项纪录。
《长津湖》成功的背后,是否还有其他秘密?
截至10月7日晚间17点左右,今年的国庆档票房就已超过2020年国庆档总票房,同时这也是国庆档历史上第二次破40亿。
相关数据显示,《长津湖》已经打破了16项影史纪录,包括中国影史国庆档影片累计票房纪录、中国影史国庆档影片人次纪录等。此外,《长津湖》上映五天便突破20亿大关,创下非春节档至快纪录,同时有望成为中国影史第四部破50亿的作品,其票房更是进入了影史前十。
但即便《长津湖》影片如此火爆,但也是历经波折才得以现世的……
☞ 出师不利,疫情导致项目延期。《长津湖》于2019年10月立项,到年底就已有1800名前期人员奔赴拍摄场地,但一切准备就绪后却遭遇疫情,剧组只能解散,项目也延期整整一年到2020年10月才再次启动,而《长津湖》还没有开机就损失了1.5亿元。
☞ 三位名导共同拍摄,流程管理工作繁杂,创作需关联统一。为了在2020年冬天完成影片拍摄,《长津湖》有三位导演共同拍摄。他们各自统率一个摄制组,内部又分AB组,再加上额外的“战役组”,实际上拍摄时有7个剧组在同时运转,这带来了大量复杂的流程管理工作。
此外,三位导演联合创作容易使影片的拍摄调性、整体风格和内容构架等方面产生“分歧”,甚至成为“拼盘电影”,但从成片来看,多组摄制依然保证了叙事连贯。
☞ 拍摄成本不断加码。拍摄《长津湖》至初构想的预算是10亿元,但在三分大组开工后,开支很快超出了预期,而资金也成为了谈及《长津湖》无法绕开的话题。事实上也曾有媒体报道称,《长津湖》耗资13亿元,对照《流浪地球》的3.2亿和内地票房冠军《战狼2》的2亿,可以说拍一部《长津湖》相当于同时开拍三部大戏。
☞ 搭建全面预算体系。在电影行业内,电影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合理规范的管理体系也应逐渐在企业内部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涉及项目经营的各个环节。
具体实施中,全面预算管理首先需要制定预算目标,进而编制预算,以经营预算为起点、再进行投资预算、筹资预算的编制,倒计时出具完整的财务预算表,从而做到资金需求情况一目了然。
☞ 进行价值链成本管理。利用战略定位分析、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等工具,有效提升价值链不同节点的成本利用率,至终达到提升核心企业及整个战略联盟价值的战略目标。
在进行价值链成本管理前,首先应确定电影价值链所在,电影行业的纵向产业链主要是制片-发行-放映三大环节,在电影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经营管理中,追寻产业链中更多可以使价值增值的创造点,同时也降低电影产品在各个环节运行间的成本。
☞ 提高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准。事实上电影工业化并不是一个新鲜词汇,2015年《寻龙诀》上映时就曾有媒体表示“华语电影终于有了工业化大片”,随后在2019年的《流浪地球》则成为了又一工业化标杆。
本质上,电影工业化所追求的就是将分散、独立的个体“标准化”,降低影片制作的不可控因素,从而提高电影的品质下限。《长津湖》拍摄时,在组的演职员至多达到7000多人,合计动用累计超过7万人次的群众演员,这些数字在中国影史上都是空前的。
虽然《长津湖》能否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新标杆还未可知,但从它身上也能看到众多中国电影人为建立成熟的电影工业化体系所付出的努力。而伴随着《长津湖》引发的观影长线效应明显,据称国庆档之后并不会出现票房的断崖式下跌,今年年底电影至终票房的反弹程度也值得期待。
更多推荐:
更多资讯:
CMA是什么 | CMA考试 | CMA考试难度 |
CMA报名 | CMA报名时间 | CMA报名条件 |
CMA培训 | CMA培训机构 | CMA培训费 |
CMA成绩查询 | CMA认证 | CMA合格分数 |
CMA学习资料 | CMA考试大纲 | CMA试题回忆 |
了解详情15800元/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