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利得和损失有什么区别?答: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详细]
问: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具体对应哪些利润表科目?答: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总共两大类。...[详细]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经营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详细]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还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列报,还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其他会计...[详细]
原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下,"资本公积"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会计科目,核算内容庞杂,被戏称为"聚宝盆"科目。其核算内容包括资本溢价、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股权投资准备...[详细]
编制合并日后合并财务报表时,首先,将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核算的结果调整为权益法核算的结果,使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反映其在子公司所有者...[详细]
现金流量套期,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现金流量的套期,这与公允价值套期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公允价值套期在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已经确定,公允价值变动计入了当期...[详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十五条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指南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七、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三)权益法核算...[详细]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历来都是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最主要的账户。财政部于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中规定的“两费”分别属于资产...[详细]
资本公积是指企业收到投资者的超出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所有者投入资本...[详细]
2014年1月26日,财政部发布了修订版《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财会[2014]7号),并规定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详细]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新准则不涉及本期发生的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都是针对前期发生的会计差错的会计处理。 新准则第二条规定,前期差错更正的纳税影响适用《企业...[详细]
(一)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和《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规定核算的对...[详细]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还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列报,还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其他会计...[详细]
2014年1月26日,财政部发布了修订版《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财会[2014]7号),并规定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详细]
答: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提高企业财务报表列报质量和会计信息透明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于2014年1月26日修订并印发了《企业会计准...[详细]
我国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中首次引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同,我国...[详细]
在权益法核算下,当联营或合营企业实现净利润或发生净亏损,投资企业按照其享有的权益份额计算应享有或应分担的份额,确认为投资损益并增加或减少长期股权...[详细]
答:这里指的是贷方,计入了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而没有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所以属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高于...[详细]
为了反映企业正常的盈利能力,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新基本准则)中首次将利得和损失列入我国基本会计准则,收入和费用、...[详细]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