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U.S.CPA考试历程之春华秋实(二)——考试过程以及各科目特点分析
我的考试顺序:
FAR → BEC → AUD → REG
【2016年2月第一次赴美国关岛考试】
我从2015年5月份开始备考,建议大家在第一次考试前要花时间看书,时间优势也是在这时候。从走进考场那一刻起,18个月有效期计时就开始了,到了这个时候,时间就非常紧张了。第一次去报考了FAR(79分)和BEC(68分),FAR是所有书里至厚的一本(称了一下有3斤重),而且很多内容和中国的法规是不同的,是至费功夫的一门课程,幸运的是我第一次考试就通过了。BEC考试因为有关于IT的部分,教材内容很难一网打尽,对财务人员来说考试时能遇到部分题就有靠运气的成分了,另外成本的部分我受英语关的影响很大,虽然大部分选择题的题干不长,但遇到题干很长的时候容易卡壳,所以两次考BEC我都战略性放弃了一道长题。
【第二次赴关岛考试是在2016年8月份】
考的是AUD(81)和BEC(76),与第一次考试的时间间隔为6个月,当时重点花在审计上,BEC因为之前已经考过一次,所以两门的复习时间可以压缩在6个月内。有人说审计是至难的,对于像我这样从事财务工作十几年的人来说,感知度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审计是我在四科中学得至轻松的,这一点还是沾了工作经验的光。另外很佩服网校教审计的卢老师,卢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旁征博引,经常配合举例内容,把枯燥而单调的理论知识讲得很生动。
第二次考试全获通过。这也增强了我的信心,当时就觉得只剩下一门的感觉真好啊,而且当时也了解到从2017年开始考试将会有改革,考试时间和题型都会有所改变,而且美国的政治风向就是要税改,我就更加不敢松懈了。
【2017年1月初我第三次飞赴关岛】
考倒计时一门科目REG(84分)时,我花了四个月时间看书。2月份公布成考试绩,等待时的心情是是忐忑煎熬的,当知道考试通过非常激动的,觉得近2年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
现在回想考试的四门课程,没有一门是可以用轻松来描述的。
各科目特点分析
【FAR】教材中有很多与中国会计准则的差异,对于有惯性思维的财务人员来说反而容易造成记忆混乱。Becker教材中还列示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的差异,一下子要记忆好几类会计准则,特别费神。但这也让我看到了中美会计准则的差异之处,例如国际会计准则特别强调公允价值的概念,还有计提损失准备后不能reverse。我在教材中第一次看到了原汁原味的资产定义——原来国内财经书中关于资产的定义就是一个百分百英译中版本。
对我来说整个FAR的学习花的时间是至多的,这个还要感谢网校考试顾问周老师给我的一些学习建议:先考FAR。从知识点的量上来说无疑这一门是至多的,也为之后的三门考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EC】是我这4门考试中至没把握的一门。BEC就像是个大杂烩,讲了内控、成本、IT知识、企业管理等等。特别是关于IT知识的部分,生涩难懂。IT是一个专业领域,本来应该出一本书来说的内容,浓缩到几十页来描述,在考场上看到有些题目的内容没有在教材中涵盖到,这也是难免的。
顺便也提一下另一项中美的差异:U.S.CPA考试没有标准教材,书都是各培训机构自己出的,这其实也加大了考生的应考难度。BEC是我唯一考了两次的科目,不得不说第二次以76分通过也是很幸运的(75分及格),有些确实不清楚正确答案的就只能靠运气了。也有同行和我聊天说商法是至容易的,这就真的要是个人情况来考量了。
【AUD】是四门里我学得至得心应手的。审计几乎全是理论,而且从内容框架上来说和国内审计的理念也没有特别大的差异,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REG】是四门中内容至繁琐且复杂的。美国税法体系与中国有很大的差异,教材的后半部分还讲了一些经济法,全是文绉绉的专业术语,本来以为看完三本书单词量应该是够用了,但到了BEC这一部分时有些说法不仅单词不认识,整个句子串起来具体表达什么意思还要向网校的答疑老师求教一下。
税法是我提问题至多的一门,提了100多个问题,有些甚至反反复复地和老师进行讨论。考试的内容还只是针对联邦税法,各个州还有各自不同的税法,每个税种的核算里好多加加减减的细节,第一章就讲到了个税,免税条款非常多,复杂程度完全不亚于企业所得税。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一下当时税法的在线答疑的老师们,非常细心地为我解释每一个点。备考期间教学老师还特意打电话来和我进行了沟通,和老师聊过之后,我绷紧的“倒计时一门”的弦终于放松了一点。
进入网校论坛查看更多经验分享>>
免费获取U.S.CPA学习资料>>
关注“美国CPA考试” 获取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