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如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建立富有生机活力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作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如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是摆在审计人员面前刻不容缓的新课题。笔者试就以下几个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改进内部审计 适应新的体制
1.转变观念,合理定位。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必须摈弃把企业内部审计当作国家审计延伸的运行模式,应树立独立自主的观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站在本单位立场上,为维护单位自身经济合法权益积极开展以自我约束为中心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内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具有较宽的知识面,除至少掌握一门专业外,还要成为懂财务、经济、法律、计算机、工程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必须加强内审人员队伍建设,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搞好培训工作,同时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使内审人员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改革的需要。
3.拓宽领域,突出重点。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应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扩大而扩展,由单纯的财务审计职能扩大到现在的监督评价和服务等职能,包括决策、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流通等。内部审计要从传统的查错纠弊小圈子里跳出来,进入供、产、销、人、财、物的广阔领域,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加强经济管理为重点。
4.抓住机遇,改进方法。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要在现行的方法基础上,突出重点,把握中心,坚持内部审计监督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努力进行自我更新。建立与审计对象、业务部门的伙伴协作关系,避免孤军奋战,积极主动地争取业务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同时坚决执行审计人员“八不准”规定,正面树立审计人员形象,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开展现代审计工作的需要。
抓住内审重点 发挥职能作用
1.开展内部控制系统评审。内部控制是企业建立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一种管理控制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内控制度进行评审并在评审的基础上进行抽样审计。评审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会计制度、管理制度、资本金保全控制、成本费用控制、质量控制等。一般情况下,按照调查、测试和评价的方法,可以查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进一步确定审计的重点,从而促进企业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使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
2.开展资金投向及其效益评审。企业工作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中心是决策。对企业投资前的投资方案进行全面细致地调查研究,从中选出技术先进、经营合理、投资少、风险小、效益好的方案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是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任务。项目上马以后,审计部门还要进行事中事后审计,促进降低消耗,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3.开展执行经济目标的经济责任审计。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往往按照权责利统一的原则,分解经营总体目标,将下属各单位连在一起,要求经营者达到责任制规定的目标。因此企业必须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审计制度,对各级经营者履行合同规定的目标、任务情况定期进行审计,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明确是非功过,划清经济责任。
4.开展经济合同审计。合同是企业经济往来的载体,是各种对外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抓住经济合同这一环节,在合同生效前、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终止时加强审计,能够有力地保证企业正当利益,避免或减少经济损失。
5.开展市场营销审计。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市场营销已经从幕后走到前台。针对当前形势,审计人员应以独立的身份,对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目标、战略、组织、方法、程序、业务以及市场营销效果等进行综合的、系统的检查,寻找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漏洞和薄弱环节,确定市场营销的困难,发现市场营销的机会,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市场营销的总体效果。审查内容主要是企业在不同市场、不同地区以及不同销售渠道的赢利能力。审计时既要审查销售费用的各种比率是否合理,也要审查销售费用的支出是否合理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