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级经济师 > 备考指导 > 复习资料

201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普通 来源:正保会计网校 2014-08-05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渐行渐近,网校特别整理了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专业教材的重点知识点,希望您提前掌握,以迎接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际贸易理论的演变的4种理论:

理论 

提出者 

观点 

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是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  该理论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会使双方获得收益。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即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则两国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赫克歇尔和俄林  要素禀赋,在这里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一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条件不同,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的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根据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  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来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
该理论认为: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打开APP 订阅最新报考消息
0 0 0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报考指南

今日热搜

热点推荐

热销好课

2025年中级经济师辅导课程-AI题刷刷

AI题刷刷(含机考题库)

闯关+大数据推题

了解详情60元/科

中级经济师新课试听

中级经济师-张宁老师新课试听

关注公众号

正保会计网校经济师

截图保存到相册

微信识别二维码

接收更多考试资讯

有奖原创征稿
0
55
0
0
评论
客服 首页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