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首页 > 中级经济师 > 备考指导 > 复习资料

2013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知识点串讲: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框架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2013-10-28
普通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专业的相关重点,正保会计网校经济师频道特别了整理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材的重点考点,希望提前掌握,以备迎接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

  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框架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

  (一)劳动关系的定义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社会关系。员工和雇主以及他们的组织构成狭义的劳动关系主体,广义的劳动关系主体还包括政府。

  (二)劳动关系的特征

  雇佣关系是劳动关系最主要的特征。冲突与合作贯穿于劳动关系的整个过程,形成劳动关系运行的两种基本形式。工作场所或雇佣单位是劳动关系存在和运行的空间范围。

  (三)劳动关系的层次结构

  劳动关系的层级结构由个别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和社会劳动关系所构成。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系统的基本构成。主体独立、权利对等、工会代表是集体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集体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系统的核心构成。社会劳动关系又称产业关系,政府作为一个直接主体介入其中是社会劳动关系最重要的特征。社会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系统的总体构成。

  二、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和环境因素

  (一)劳动者的概念及权利义务

  劳动的从属性和有偿性是劳动者所从事劳动的两大主要特点。劳动者权利根据内容以及实现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个别劳权和集体劳权。个别劳权由劳动者个人享有并行使,如劳动就业权、休息休假权、社会保险权、劳动安全卫生权、职业培训权以及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

  集体劳权由劳动者集体享有并由劳动者组织——工会代表劳动者具体行使。集体劳权主要包括团结权、集体谈判权、民主参与权以及集体参与权。

  劳动者的义务包括完成劳动任务的义务和忠实的义务。前者是劳动者的基本义务,后者包括服从义务、保密义务和增进义务。

  (二)工会的概念、类型及主要作用

  工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雇员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而在特定工作场所自主设立的组织。

  以工会的组织结构形式为划分标准的工会类型有:职业工会、产业工会、总工会。

  以工会的层级划分的类型有:企业工会、区域性(或地方性)工会、全国性工会。

  工会的主要作用:

  首先,工会在总体上提高了工资福利水平;

  其次,工会推动了产业民主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再次,工会为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最后,工会在维护社会公正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雇主的概念及权利义务

  雇主是指与劳动者相对应的另一方,即现代劳动关系中代表资方负责管理和处理劳工事务的法人和(或)自然人。

  雇主的权利主要包括:组织权、劳动指挥权、奖惩权以及闭厂权。劳动者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都构成雇主所应承担的义务的内容。

  雇主的义务主要包括:平等雇佣劳动者的义务、提供劳动报酬的义务、保证工人休息休假权的义务、提供社会保险的义务、保证工人安全和健康的义务以及提供职业培训的义务等。

  (四)雇主组织的概念、主要形式及作用

  雇主组织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行业协会、地区雇主协会、国家级雇主联合会。

  雇主组织的作用包括:

  第一,参与集体谈判;

  第二,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

  第三,提供法律服务;

  第四,提供培训服务。

  (五)政府的概念及在劳动关系中主要作用

  在劳动关系中,狭义的政府是指劳动行政部门的行政职能,而广义的政府则包括立法与司法。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1.劳动政策的制定;

  2.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与完善;

  3.劳动条件的维持与提高;

  4.劳动关系的协调。

  (六)劳动关系的环境因素

  影响劳动关系的因素除了就业组织内部的因素之外,还有以下五个方面: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三、劳动关系的运行

  (一)合作与冲突

  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合作和冲突是劳动关系运行的两种基本形式。

  1.合作与冲突的根源

  合作的根源主要有两方面,即被迫和获得满足。

  冲突的根源可以分为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冲突的根本根源包括以下内容: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冲突的背景根源包括以下内容:广泛的社会不平等、劳动力市场状况、工作场所的不平等、工作本身的特性。

  2.合作和冲突的形式

  合作的表现形式:一是产品和服务的产生和提供;二是管理规则的建立。

  冲突的表现形式:(1)从员工的角度有:罢工、怠工、辞职、抵制、设立工人纠察线等。(2)从雇主的角度有:关闭工厂、设立黑名单、惩罚带头员工等。

  (二)劳动关系运行的法律规范

  劳动关系法律规范是指以法律为手段对劳动关系进行规范,对劳动关系进行法律调整。

  劳动法律体系包括劳动标准法、劳动关系法、劳动保障法、劳动行政法。劳动标准法包括工资法、工作时间和休假法、职业安全与卫生法、特殊群体的劳动保护法。劳动关系法包括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工会和雇主组织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劳动保障法包括就业法、职业介绍与培训法、社会保险法。劳动行政法包括劳动行政法、劳动监督检查法。

  (三)集体谈判制度的概念、特征以及作用

  集体谈判指工人通过自己的组织或代表与相应的雇主或雇主组织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谈判的行为。

  集体谈判制度的特征:集体谈判制度承认劳动关系的双方在谈判中的法律地位和权利是平等的;集体谈判制度体现了其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的自治性和灵活性。

  (四)员工参与制度

  员工参与主要是指员工以受雇者身份参与企业的决策制定,这些决策主要涉及员工的待遇和工作条件。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分类,员工参与的方式有获得资讯、劳资协商、共同管理和自我管理四种不同层次的参与。

  员工参与主要包括以下基本特征:第一,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员工。第二,员工参与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参与活动体现出来的,参与是其主要的特点。员工参与不能替代传统意义上的管理。第三,员工参与具有明确的合法性和高度的权威性。第四,员工参与具有层次性和广泛性。第五,员工参与具有明显的历史性。

  (五)三方协商机制概念、特征及作用

  三方协商机制是指劳动者、雇主和政府通过自愿的互动和对话,致力于劳动标准的发展完善和劳动权益保护的机制。三方协商机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各种类型的谈判、协商或信息交流。

  三方协商机制的特征包括:主体独立、权利平等、民主协商、充分合作。

  四、劳动关系的矛盾处理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类型

  劳动争议也称劳资争议,是指劳资关系当事人之间因为对薪酬、工作时间、福利、解雇及其他待遇等工作条件的主张不一致而产生的纠纷。

  (二)劳动争议处理立法及原则

  劳动争议处理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着重调解、及时处理原则;②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的原则;③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三)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及处理制度

  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分为一般调整方法和紧急调整方法。一般调整方法分为协商、斡旋、调解、仲裁和审判。

  针对紧急情况下的劳动争议,即公众的日常生活不可缺少或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劳动纠纷事件,各国也普遍立法规定了紧急情况下的特殊处理程序。具体方法是:①坚持优先和迅速处理的原则;②政府在必要时可采取强制仲裁,即停止或者限制影响公共利益和国民生活的争议行为,采取紧急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今日热搜
热点推荐:
精品课程

中级经济师-高效实验班

测评综合 高效备考

5200人已学免费试听
加入通关小分队
正保会计网校经济师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找组织

公众号

jingjishichinaacc

有奖原创征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