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问答

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与中断有何区别?

来源:正保会计网校 2024-02-29 17:40:59
郭老师 金牌答疑老师
兼顾颜值和才华的学霸级答疑老师,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数十年考培辅导经验,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化繁为简,轻松攻克各种疑难问题。
在经济法中,诉讼时效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当事人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期限。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当事人可以通过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如果诉讼时效期间已经过期,当事人就无法再通过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如果当事人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可以采取中止或中断的方式来暂停诉讼时效期间。

中止和中断是两种不同的暂停诉讼时效期间的方式,其区别如下:
1. 中止: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因为某种原因而暂停诉讼时效期间的流逝。中止期间不计算在诉讼时效期间内,中止原因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中止的原因包括:当事人死亡、当事人被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当事人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等。
2. 中断: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因为某种特定的法定事由而暂停诉讼时效期间的流逝。中断期间不计算在诉讼时效期间内,中断原因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开始计算。中断的原因包括:当事人之间达成和解、当事人申请仲裁、当事人申请调解等。

总之,中止和中断都是暂停诉讼时效期间的方式,但是中止是因为某种特殊原因而暂停,中止期间不计算在诉讼时效期间内;而中断是因为某种特定的法定事由而暂停,中断期间不计算在诉讼时效期间内,但是中断原因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开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