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来源:正保会计网校 2023-05-22 11:53:40
- 周老师 金牌答疑老师
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多年税务师事务所工作经验,擅长结合实务案例进行原理解释,让学员在案例中学会知识,帮助学员顺利通过考试。
强制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强制执行法律、行政法规、裁判文书等规定的义务或禁止事项的一种行政强制措施。在以下情况下,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1. 当事人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裁判文书等规定的义务或禁止事项,或者违反了行政机关的决定、命令的;
2. 当事人有拒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裁判文书等规定的义务或禁止事项的嫌疑,或者有可能逃避执行的行为的;
3. 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情形。
在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前,应当依法进行告知、催告、限期履行等程序,确保当事人有履行义务的机会。同时,强制执行也应当依法合理、公正、透明地进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 当事人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裁判文书等规定的义务或禁止事项,或者违反了行政机关的决定、命令的;
2. 当事人有拒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裁判文书等规定的义务或禁止事项的嫌疑,或者有可能逃避执行的行为的;
3. 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情形。
在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前,应当依法进行告知、催告、限期履行等程序,确保当事人有履行义务的机会。同时,强制执行也应当依法合理、公正、透明地进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