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首页 > 中级经济师 > 备考指导 > 复习资料

2011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财政的概念

来源: 人事考试教育网 2011-08-29
普通

    一、2011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现象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在着财政现象,人们总是主动或者被动的参与着财政活动。人们参与财政活动,都是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特征的具体体现。

    二、财政的起源

    国家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国家财政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一)原始公社制度下,没有独立意义的财政

    (二)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原始社会末期,发生了社会分工,出现了商品生产,出现了剩余产品,这样就为国家财政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处理原始公社内部事务的氏族组织逐步地演变为国家。在整个社会产品分配中,就分化独立出一种由国家直接参与的社会产品的分配,就是财政分配。奴隶制国家的出现,为奴隶制国家财政的产生提供了必然性。

    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成为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例题1」财政产生于( )。

    A. 原始社会末期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A

    解析:教材第五页内容。

    「例题2」国家财政产生的条件是(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国家的出现 C. 剩余产品的出现

    D. 阶级的出现 E.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

    答案:ABCD

    解析:财政产生的条件分为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两大类,共五方面。

    三、财政的一般特征

    (一)财政分配的主体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如此。财政分配以国家存在为前提,由国家来组织进行,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这是财政分配区别于其他分配范畴的基本特征。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它包含几层含义:

    第一,国家是财政分配的前提;

    第二,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处于主动的、支配的地位;

    第三,财政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二)财政分配的对象

    从财政分配的实际内容来考察,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

    (三)财政分配的目的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这种需要属于社会公共需要。

    所谓社会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公共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具有四个特征:

    第一,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公共产品,其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

    第二,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产品不具有排他性;

    第三,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无需付出代价或只需付出少量的费用;

    第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来源只能是剩余产品价值的一部分。

    社会公共需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保证执行国家职能的需要(典型的社会公共需要)。如国防、外交、普及教育等。

    (2)准社会公共需要。如高等教育、医疗事业。

    (3)大型公共设施。如邮政、民航、电力和城市公共设施等。

    注意:教材上每一个层次的代表行业是考察的重点内容。

    「例题3」我国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 )。

    A. c B. v C. m D. c+m

    答案:C

    解析: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即m.

    「例题4」财政的一般特征包括( )。

    A.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B. 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个人收入

    C.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D. 财政分配的制度是经过行政程序建立的

    E. 分配的形式主要采取交换方式

    答案:AC

    解析:财政的一般特征包括财政分配的主体、对象和目的三方面,故排除DE选项,B选项错误,应为剩余产品。

    四、公共财政理论

    财政:西方通常称为公共财政、公共部门经济、公共经济。

    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公共产品”和“市场失灵”理论

    (一)公共产品及其特征

    含义:

    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的定义:

    纯公共产品是指这样的产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特征:

    公共产品私人产品

    效用不可分割性可分割性

    受益非排他性(核心特征)

    排他性

    取得方式非竞争性(核心特征)

    竞争性

    提供目的非盈利性盈利性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公共产品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与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同享有,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个人或者社会集团享用。典型事例如“国防”。依据受益范围的大小,可以将公共产品区分为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公共产品。

    相比之下,私人产品的效用则是可分割的,私人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可以被分割为许多能够买卖的份额,而且其效用只对为其付款的人提供,即谁付款谁享用。

    2. 受益的非排他性

    某个人或集团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并不影响或妨碍其他个人或集团同时消费该公共产品,也不会影响其他个人或集团消费该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典型事例如“灯塔”。

    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当某人购入特定的物品进行消费时,就已经排除了他人购买和消费该物品的可能性。

    3.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某一个人或者经济组织对公共产品的享用,不排除和妨碍其他人或者组织同时享用,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公共产品的这个特征,意味着获得公共产品的消费者无须通过市场采用出价竞争的方式。而消费者获得私人产品,则必须通过市场采用出价竞争的方式。

    4.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提供公共产品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追求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而私人产品的提供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混合产品”。

    (二)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市场失灵”是财政存在的前提,从而也决定了财政的职能范围。

    市场失灵的五个主要表现:

    1.公共产品:结合已讲的公共产品的特点理解

    2.外部效应:

    含义:外部效应是指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之间或者私人收益与社会受益之间的非一致性,关键是指某个人或者经济组织的行为活动影响了他人或经济组织,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

    如:工厂生产造成的污染。

    3.不完全竞争:

    含义:不完全竞争是指某些行业因具有经营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边际成本不断下降,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而可能为少数企业所控制,从而产生垄断现象。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与失衡:主要由于价格信号在某些重要市场上并不具有伸缩自如、灵活反应的调节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分配的范围是以“市场失灵”为标准,是以纠正和解决“市场失灵”这一问题来界定的。

    (三)构建我国公共财政理论体系

    1.以市场经济为前提,正确认识财政的性质。

    2.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范围。

    3.正确确定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管理体制,科学划分各级财政的权责和收支范围。

    五、财政概念的一般表述

    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即国家的分配。

    「例题5」公共产品的特征包括( )。

    A.权属的社会性

    B.效用的可分割性

    C.受益的排他性

    D.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E.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答案:DE

    解析:注意公共产品四个特征强调是“四非”。即非可分割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非盈利性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戈薇
今日热搜
热点推荐:
精品课程

中级经济师-高效实验班

测评综合 高效备考

5200人已学免费试听
加入通关小分队
正保会计网校经济师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找组织

公众号

jingjishichinaacc

有奖原创征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