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201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商业专业知识与实务第七章库存控制第一节库存控制概述的归纳讲义,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的全面了解2012年经济师考试的相关重点!
第七章 库存控制
7.1 库存控制概述
对于商品流通企业而言,库存表现在供应商的仓库、运输商的堆场、商店的库房、运输设备中和零售商的货架上。经验资料表明,持有这些库存每年耗费的成本约合其价值的20%~40%。
一、库存的概念、类型和作用
(一)库存的概念和企业库存控制失败的表现
库存是指处于储存状态的商品。通俗地说,库存是指商品流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现在和将来的耗用或者销售而储备的商品。
库存控制失败的表现:延迟订购数量持续增加;库存投资金额持续增加,而同时延迟订购数量保持不变;周期性缺乏足够的储存空间;呆滞商品数量增大;主要库存商品周转率出现较大变化等。
(二)库存的类型
库存的分类方式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从而进行不同目的的研究。
1.处于再生产过程不同领域的库存
按库存在再生产过程中所处的领域不同,库存分为制造库存、流通库存和国家储备。
(1)制造库存。制造库存是制造商为了满足生产消耗的需要,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节奏性而建立的储备,其中按库存的用途分为:原材料、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的库存,也有辅助生产用的工具、零件、设备乃至劳保用品的库存。按库存的目的分为周转库存、安全库存和战略库存。
(2)流通库存。流通储存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消费的需要,补充制造和生活消费储备的不足而建立的库存。其中有批发商、零售商为了保证供应和销售而建立的商品(物资)库存,以及在车站、码头、港口、机场中等中转运输和正在运输过程中的物资和商品。
(3)国家储备。国家储备是流通储存的一种形式,是国家为了应对自然灾害、战争和其他意外事件而建立的长期储备,是国民经济动员中的重要组成。例如石油储备、粮食储备、食盐储备等。
2.企业中不同用途的库存
企业持有的库存按库存的用途可分为: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维护/维修/作业用品库存、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库存及产成品库存。
3.依据形成原因的不同,商品库存可以分为:周期库存、在途库存、安全或缓冲库存、战略库存、呆滞库存等。
(1)周期库存:是由于销售或生产过程中的库存补充而产生的库存。是在需求和订购前置期稳定的情况下,保证生产经营在前后两批商品正常到达期间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库存商品。
(2)在途库存:运输途中的库存。在途库存实际是周期库存的一部分。
(3)安全或缓冲库存:为防止和减少因订购期间需求增长或到货延误所引起的缺货而设置的,对作业失误和发生随机事件起着预防和缓冲作用。
(4)战略库存:是指企业为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稳定运行而持有的库存。例如在淡季仍然安排供应商继续生产,以使供应商保持技术工人,维持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虽然从库存持有成本单方面来看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从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成本来看却是经济可行的。
(5)呆滞库存:也被称为积压库存、不良库存,通常指那些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需求的商品或已经丧失使用价值的商品。
4.关键程度不同的库存
按在企业中的关键程度的不同,商品库存可分为贵重物品库存与普通物资库存,如库存ABC分类法就属于按价值分类的方法。
(1)A类库存。A类库存是年度货币量最高的库存,这些产品可能只占库存总数的15%,但用于它们的库存成本却占到总数的70%-80%。
(2)B类库存。B类库存是年度货币量中等的库存,这些品种占全部库存的30%,占总价值的15%-25%。
(3)C类库存。C类库存是年度货币量较低的库存,它们的价值只占全年度货币量的5%,但品种却是库存总数的55%。
5.需求相关性不同的库存
按需求的相关性,商品库存可分为独立需求库存与相关需求库存。
(1)独立需求库存。独立需求库存是指某一物品的库存需求与其他物品没有直接关系,库存量是独立的。
(2)相关需求库存。相关需求库存是指某一物品的库存与有些物品有关系,存在一定的量与时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对微波炉部件的需求与微波炉的产量是相关的。
(三)库存的作用及主要问题
1.库存的作用
(1)改善了客户服务。使得商品或服务保持一定的可得率,当库存位置接近客户时,就可以满足较高的客户服务要求。库存的存在不仅保证了销售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提高了实际销售量。
(2)降低经营总成本。生产批量更大从而产生的规模效应;可以争取价格折扣;减少单位装卸成本;抵消运作渠道中的波动,使经营更为平稳。
2.库存的主要问题
(1)被认为是一种浪费。不利于资本的利用;不能对企业商品的直接价值做贡献。
(2)可能掩盖质量问题。由于库存的存在,所以当流通企业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时,质量问题实际上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了,这时候生产企业还在按照之前的生产方法或模式生产。而且流通企业此时突然停止订货,会直接造成生产企业的生产中止。
(3)阻碍人们以整体的观点来管理企业物流。因为库存的存在,人们可以将商品供应渠道的一个阶段与另一个阶段分开,而如果没有库存的话,企业必须要同时对供应渠道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计划和协调管理。
二、库存合理化的内容
库存合理化主要体现在库存量合理、库存结构合理、库存时间合理等方面。
(一)库存量合理的概念及控制方法
1.库存量合理是指以满足市场需要,保障销售、符合经济核算为基本原则,使商品库存量满足销售量的需要。
(1)零库存与准时制库存
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其含义是以仓库储存形式存在的某种或某些商品的储存数量很低,甚至可以为“零”。优点显而易见,减少库存占用资金、优化应收和应付账款、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库存管理成本、规避市场的变化及产品的更新换代而产生的降价、滞销的风险等。同时存在的主要缺点是:脱销风险增大;运输成本增加;购买成本提高;小供应商受损;环境问题加剧等。
准时制库存是指一种在精确测定生产各工艺环节作业效率的前提下按订单准确地计划,以消除一切无效作业与浪费为目标的管理模式。
(2)实现零库存的前提条件
要真正实现零库存,需要以下几个必要条件:一是整条供应链的上下游协同配合,仅靠某个企业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二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相当,并且足够高;三是要有强大的物流系统做支撑;四是有充分的社会储备保障。
(3)寄售的含义及优点。企业实现准时制库存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但都是基于与供应商或客户的可靠联盟。其中寄售是企业实现“零库存资金占用”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即供应商将产品直接存放在用户的仓库中,并拥有库存商品的所有权,用户只在领用这些产品后才与供应商进行货款的结算。寄售的优点从供应商方面看,有利于供应商节省其在产品库存方面的仓库建设投资和日常仓储管理方面的投入,大大降低产品的仓储成本;从用户方面来看,有利于保证原材料或存货商品的及时供应而又不占用资金,可以大大节约采购成本。
2.库存量合理的控制方法
制定商品库存定额是使库存量合理的主要控制方法。商品库存定额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库存商品的数量定额,简称商品定额;二是库存商品的价值定额,简称商品资金定额。
(1)商品定额:实物指标,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所规定的平均库存量。主要根据商品平均日销售量和商品周转天数的乘积计算确定。商品定额通常用于A类商品以及B、C类商品中不能缺货商品的库存控制。
(2)商品资金定额,价值指标,是指对某种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库存资金占有的规定。企业可以采用总额控制的方法对B、C类商品进行库存量控制。
(二)库存结构合理的概念及控制方法
1.库存结构合理的含义
库存结构合理是指库存商品总额中,各类商品所占比例,同类商品中高、中、低档商品之间的比例,以及同种商品的不同规格、不同花色之间库存量的比例都适应销售的需要。
2.库存结构合理的控制方法
库存结构合理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商品质量结构控制、商品层次结构确定和商品销售结构分析。
(1)商品质量结构控制:是指库存商品自身的质量以及商品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品种结构情况。
(2)商品层次结构控制:是指库存商品满足不同水平消费需求的结构状况。依据价格的高低,可分为:高档商品、中档商品和低档商品。
(3)商品销售结构控制: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种商品销售额在全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根据这些比例,可以确定经营中的主要品种、次要品种和一般品种。
(三)库存时间合理的概念及控制方法
1.库存时间合理的概念
库存时间合理是指所有库存商品的库存期适应供求变化。库存期是指商品进入库存环节后停留的时间。
2.库存时间合理的控制方法
库存时间合理的控制可以通过对商品保本库存期和商品保利库存期的控制来进行。商品从购进到销售出去,不发生亏损的最长库存期限,称为商品的保本库存期。能够实现经营利润的最长库存期限称为商品保利库存期。
(1)商品保本保利期控制的基本步骤:①根据商品流通费用与库存时间的关系,将其划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两类;②根据一定时期内销售目标,逐一计算商品的保本期和保利期;③按照保本期和保利期来控制商品的进货量和出货量;④随时检查库存情况,为保证库存信息准确,以达到对全过程进行控制与管理的目的。
(2)计算商品保本保利期的必要假设。零售商品进行保本保利期控制时,不可能计算所有商品的保本保利期。一般情况是,先对商品进行ABC分类,通常只对A类商品进行保本保利期控制。计算保本保利期时,必须做以下假设:①计算期内商品的进销价格不变;②计算期内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相对稳定不变;③商品的购销是一次性的。
三、库存控制的任务
(一)保证现货供应:首要任务。通常的判断标准是现有库存满足需求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服务水平。对于单一商品而言,服务水平可以定义为:
服务水平=1-每年该商品缺货量的期望值/该商品的年需求总量
服务水平以0到1之间的数值表示。由于目标服务水平通常是一定的,所以库存控制的任务就是控制商品缺货量的期望值。
单一商品的服务水平计算简便,但客户往往会同时需要一种以上的商品,因此,人们可能更关心订单完全履行的概率,而不仅仅是单一商品的服务水平。例如,假设某订单订购五种商品,每种商品的服务水平是0.95,即只有5%的缺货可能性。那么,没有任何一种商品缺货,全部订货得以履行的概率是0.95×0.95×0.95×0.95×0.95=0.77。因此订单完全履行的概率一定程度上会低于单一商品的现货服务水平。
(二)控制相关成本
有三大类成本对库存控制起到重要作用,即采购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缺货成本。
1.采购成本
2.库存持有成本
(1)空间成本;(2)资金成本;(3)库存服务成本;(4)库存风险成本。
3.缺货成本
当客户下达订单,但所订商品无法由平常所指定的仓库供应时,客户或选择等待延期交货、或取消本次订单,抑或永久更换供应商,就产生了缺货成本。
四、企业库存控制的绩效评价指标和改进措施
(一)企业库存控制的绩效评价
企业库存控制的绩效主要可以从客户满意度、库存总成本及相关成本、平均库存量以及库存周转次数等方面进行考核。
1.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度是指客户对于销售者现在的服务水平的满意程度。这个指标涉及许多内容,具体有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客户取消订购的频率、服务水平、延期交货率等。
2.库存总成本及相关成本。
3.平均库存量,无论是月平均库存量,还是年平均库存量,实质都是“日平均库存”。
月平均库存=(月初库存量+月末库存量)÷2
年平均库存=各月平均库存量之和÷12
4.库存周转次数,库存周转次数就是商品的年销售额与同期库存平均投资额的比率。
库存周转次数=某库存成本下的年销售额÷平均库存投资
(二)企业库存控制绩效的改进措施
控制总体库存的方法主要是:周转次数法、ABC商品分类法、风险合并法和总投资限额法。
1.周转次数法,通过周转次数来管理的办法可能是库存总量控制与管理中最常见的方法。因其数据随时可得(通常的来源是企业的财务报告)及方法本身的简单性使该方法应用十分广泛。
2.ABC商品分类法,A类通常是热销商品,B类居中,C类销售最慢。
3.风险合并法。
4.总投资限额法,对许多企业而言,库存都是一笔很大的资金投入。正因为如此,管理者们经常会对所持有的库存设定上限。如果总的平均库存投资超过这一水平,就需要调整库存管理政策以实现管理目标。